中医饮食保健学.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305398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294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饮食保健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94页
亲,该文档总共2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饮食保健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饮食保健学.(2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饮食保健学,第一章 中国饮食保健学概论,第一节 中国饮食保健学的概念和内容 第二节 中国饮食保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饮食保健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一节 中国饮食保健学的概念和内容,一、概念 保健:是指保养身体,增进健康,防治疾病以及为此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第一节 中国饮食保健学的概念和内容,按照所选用的方法可分为: 饮食保健、体育保健、精神保健、休闲保健、药物保健、针灸与推拿保健等。 按照服务对象可分为: 妇女保健、小儿保健、老年保健、劳动保健,中医饮食保健学十分强调“医食同源”、“药食同用”。 中国饮食保健学还体现了中医学主张“治未病”、重视预防为主的思想。,第一节 中国饮食

2、保健学的概念和内容,二、内容,食养 即饮食养生,它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体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饮食养生,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饮食养生,不同职业人群的饮食养生,提高人体适应外部特殊环境能力的饮食养生等,进而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食疗 又称食治,即饮食治疗,它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疾病的饮食治疗,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小、简便易行、行之有效、易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的特点。,三、相关概念,食补 是指利用饮食物补益人体的气血阴阳以及津液和肾精,扶住正气,主要用于正常人的日常饮食养生和虚弱病症的饮食治疗,是食养和食疗的重要内容之一。,三、相关概念,食忌 亦称饮食禁忌,俗称忌

3、口、禁口、食禁,是指根据养生或食疗的需要,避免或者禁止食用某些对养生或食疗不利的饮食物,是食养和食疗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二节 中医饮食保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中医饮食保健学与中国烹饪学 (一)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1、烹饪以养生保健为基础 2、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的特点 4、社会的发展对烹饪饮食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节 中医饮食保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二、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近代营养学 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从整体着眼,以实践研究为基础,以人为本,以脾胃为饮食保健之本,注重饮

4、食保健的个体针对性,强调无病强身,既病首重食疗。,二、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近代营养学 以西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微观出发,从局部着眼,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食物营养素为本,以平衡膳食为中心,注重不同群体营养素的供给,强调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作用。,三、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药膳学 三种情况: 1、指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食物。 2、以食物为主,并配以适当药物,通过烹调加工,制作成烹调食品,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 3、不属于饮食保健范畴,而是属于药物疗法,采用膳食形式而已 四、中医饮食保健学与中医学,第三节 中医饮食保健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 二、实验室研究 三、实践研究,第二章、中国饮食保健学

5、发展概况,一、有了人类,就有了饮食保健活动 最初:“茹毛饮血”“生吞活剥”疗饥 后来:用食物治疗营养不良疗病 医即食,食即医说。 二、用火熟食是人类饮食保健史上的一大飞跃。 三、酒的发明是对饮食保健的一大贡献。,第一节 饮食保健的起源,第二节、历代饮食保健学的发展概况,一、西周至秦汉时期:即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时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巨著。,世界上最早最全面的饮食指南,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对中医学的贡献主要体现为: 1、强调了饮食是人体养生之本。 2、在消化生理上提出了“

6、脾胃学说” 3、在食物性能认识上提出了“四气五味学说” 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4、在膳食结构上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气” 5、在饮食上提出“五味调和说”“饮食有节说”“因时制宜说”,6、强调“治未病”,以预防为主 7、在食疗方面记载了利用食物治疗疾病的经验。 8、在疾病恢复期,提出了“食复学说” 9、在饮食禁忌上,提出了饮食禁忌学说。,神农本草经:成书于秦汉时期,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机(张仲景)所撰。他不但是临床专家,而且也很重视养生,该书的著成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 -医家临床实践的金典之作,

7、记载的药物计:列为“上品” 的有115种,列为“中品”的有40种,列为“下品”的有10种。并记载多种中药美容剂,如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做面脂”,白僵蚕“灭黑,令人面色好”等,由此,形成了中国抗衰老药的雏形。,二、晋唐时期:即食养食疗广泛实践和经验的积累,食疗水平的提高时期,备急千金药方简称千金方,唐代孙思邈(药王)所撰。对饮食保健学的贡献: a、首设“食疗“专篇,强调以食治病。 b、汇集食疗食物162种,并分四类,阐明其性味和作用。 C、对营养缺乏性疾病防治的突出成就。,食疗本草:唐代,孟诜所撰。现存最早的食物本草学专著。对饮食保健学的贡献: a、现存的最早的食物本草学专著。 b、补充了

8、唐代以前本草学中所未收录的食疗食物。 C、记述了南北方不同的饮食习惯、妊产妇即小儿饮食宜忌等内容。,食疗方剂方面的专著还有: 食医心鉴:唐代、 昝殷所撰。 食性本草:南唐、 陈士良所撰。 肘后方: 晋代、葛洪所撰。 本草经集注:梁代、 陶弘景所撰。 外台秘要:唐代、 王涛所撰。,三、宋元时期:即理论到实践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时期,寿亲养老新书:宋代、陈直原撰,名为养老奉亲书,经元代邹铉续增,改为此名。 对饮食保健学的贡献: a、对老年饮食保健的贡献。 b、强调以食治病为养老人之大法。 C、汇集老人食治诸方162首,是对老年食疗学的重要贡献。,饮食正要元代、忽思慧所撰。 -为我国现有的第一部最完整

9、的饮食保健学专著,对饮食保健学的贡献: a、注重医食结合。以食论医,实用性强。 b、注重食疗食谱的烹饪加工,是一部有食用价值的保健食谱。 C、记述了少数明族的食品,丰富了食药资源。 d、在饮食禁忌上,强调的妊娠食忌,乳用食忌,饮酒避忌等。 e、重视饮食卫生。,四、明清时期:即食疗本草学的发展和饮食 保健学日渐成熟时期,主要代表作有: 食物本草旧题李东垣食物本草明代末年。,随息居饮食谱清代、王士雄所撰。,调疾饮食辩又名饮食辩录简称饮食辩,清代、 章穆所撰。,医学衷中参西录又名衷中参西录,清末、张锡纯所撰。,老老恒言清代、曹庭栋所撰。,第三章、中国饮食保健学的特点,一、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10、。如: 补肝以明目。 补肾以壮骨。 补肾以乌发。 养心以安神。,第一节、整体饮食保健观,炒猪肝,猪肾山药汤,莲子猪心汤,脏腑是指人体内脏的总称。,五脏心、肝、脾、肺、肾。 (生化和贮藏精气)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 膀胱、三焦。 (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 (功能似脏,形状似腑),分 类,心,系统连属,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2)在志为喜 3)在窍为舌 4)在液为汗,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 2)主神志,一、脏腑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一)心与小肠,小肠,1)受盛化物 2)泌别清浊,主要生理功能,小肠接受胃内食物,对食物进一步 消化吸收。,功能异常:腹胀

11、腹痛、腹泻、便溏。,1) 受盛化物:,病理:二者相互影响,心有实火,移热小肠,尿少 尿热 尿痛,心烦 舌赤 口舌生疮,小肠实热,上炎于心,心与小肠之间关系,生理:心与小肠相表里,1)主气、司呼吸,2)主宣发和肃降,3)通调水道,系统连属,主要生理功能,4)朝百脉、主治节,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2)在志为悲忧,3)在窍为鼻,4)在液为涕,(二)肺与大肠,主要生理功能:传化糟粕,食物残渣,吸收多 余水分,食物残渣 (粪便),排 出 体 外,大肠,传化失调,大肠,肛门,便秘 腹痛下痢 里急后重,大肠实热 大肠湿热,肺与大肠之间关系,大肠传导,(相互协调),生理:肺与大肠相表里,病理,肺主肃降,

12、胸满 咳喘,大肠实热 腑气不通,肺失肃降 津液不下,肺失肃降,肺气虚弱,传化无力,肠燥便秘,便难、便秘,1)主运化,2)主升清,3)主统血,系统连属,主要生理功能,1)在体合肌肉、主四肢,2)在志为思,3)在窍为口、其华在唇,4)在液为涎,脾,(三)脾与胃,胃,生理功能:1)受纳、腐熟水谷。 2)主通降,饮食物,胃,小肠,清,脾的运化,供养全身,“胃为水谷之海”,胃气虚衰,胃脘胀痛 纳差 嗳腐,1、受纳、腐熟水谷:,(靠胃气作用),脾与胃之间关系,2)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水谷精微的 转输,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为用。,3)脾升胃降,阴阳、燥湿相济。,病理,1)脾与胃相表里,相互影响,脾气不升,胃气不

13、降,胃失和降,纳呆呕恶 腹胀,脾失健运,腹胀 泄泻,生理,2)主藏血,主要生理功能,1)主疏泄,系统连属,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2)在志为怒,3)在窍为目,4)在液为泪,(四)肝与胆,肝,肝疏泄失职,胆汁上逆,胆汁外溢,胆汁排泄不利,黄疸,口苦、 呕吐苦水,厌食油腻 胸胁胀痛 纳呆 便稀,胆,生理功能,1)贮存和排泄胆汁,1、贮存和排泄胆汁:,2)主决断,肝的疏泄 胆汁生成、贮存、排泄。,胆汁分泌受阻,肝疏泄失职,食欲不振 腹胀,肝胆同病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怒伤肝,胆汁分泌异常,口苦 黄疸,肝与胆之间关系,生理:,病理:,肝与胆相表里,相互影响,2、主水液,3、主纳气,1、主藏精,系统连属

14、,1)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2)在志为恐,3)在窍为耳和二阴,4)在液为唾,肾,主要生理功能:,(五)肾与膀胱,多余水液,肾气化失职,膀胱开合失调,或小便不利、尿少、尿闭。,尿频、尿急、遗尿、失禁。,膀胱,(肾气化),形成尿液,尿液排出,贮存于膀胱,膀胱开合赖肾气化,主要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尿液。,肾主气化 司开合,膀胱对尿液的贮藏 和排泄有度。,肾气不足 气化失职 固摄无权,膀胱开 合失约,尿频 遗尿 小便不利 或尿失禁,肾与膀胱之间关系,生理:,病理:,肾与膀胱相表里;二者相互协调。,二者相互影响,上焦,中焦,下焦,腐熟运化水谷,分清泌浊 排泄废物,消化吸收 输送营养 生化气血,散精全身,

15、通过气化 将废物排出,宣发敷布,心 肺,脾 胃,肾肝 膀胱,(六)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原气;运行水液。,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一)三焦的解剖形态,历史上有“有名无形”与“有名有形”之争。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五脏六腑之中,唯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三焦有“孤府”之称。 三焦的部位划分,一般认为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和女子胞等。 其中肝脏按其部位而言,应归属中焦,但功能上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与肾一并划归下焦。 按其部位划分的三焦实际上是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16、的概括。,(二)三焦的生理功能,通行元气 尿液贮存于膀胱,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的时候,通过肾的气化作用,使膀胱开合有度,则尿液可以及时地从溺窍排出体外。 疏通水道 人体津液输布运行与排泄的道路称为水道。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肾等脏腑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津液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 三焦对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 三焦通行元气和疏通水道的功能是相互关联的。,(三)三焦的生理特性,上焦如雾 是指上焦宣发卫气,敷布精微的作用。 上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纳水谷精微,故又称“上焦主纳”。 中焦如沤 是指脾胃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 中焦脾胃的受纳腐熟与运化功能能化生水谷精微与气血,故称“中焦主化”。 下焦如渎 是指肾、膀胱、大小肠等脏腑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 下焦主司二便的排泄,故称“下焦主出”。,五脏与系统连属归纳,志 体 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