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配套作业(十二)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275791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配套作业(十二)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配套作业(十二)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配套作业(十二)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配套作业(十二)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配套作业(十二)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配套作业(十二)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配套作业(十二)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作业(十二)(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2西安模拟)据说德黑兰会议期间,在一天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我今天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的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的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A苏联实力最强B罗斯福野心最大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三国争霸的意图显现2(2013届福州质检)下面为某学生整理的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知识结构示意图。图中分别是()A争霸丘吉尔古巴 B“冷战”马歇

2、尔古巴C军事对抗肯尼迪柏林 D“冷战”丘吉尔柏林3(2013届泉州质检)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演讲中抛出欧洲复兴计划,还提出欢迎苏联参与该计划,条件是苏联要配套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由此可见该计划的最初目的是()A扶持西欧恢复经济以对抗苏联B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C帮助西欧和苏联战后恢复经济D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第一世界的真相4右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B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C二战后的美苏“冷战”D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俄关系5(2013届青州质检)苏联消息报和

3、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6(2013届重庆一中月考)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相对于印巴战争、中东战争而言更具“冷战色彩”,这是因为朝、越战争()A爆发于“冷战”最为剧烈的时代B完全符合“冷战”的所有特点 C具有更为浓烈的意识形态对抗特征 D都由美国率先发动,随后苏联卷入战争7(2013届晋中测试)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曾对某事件发表评论时说:“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但

4、赫鲁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他所评论的是()A苏联成立“华约”组织B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处下风C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D苏联从古巴撤走战略导弹820世纪6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三尼之说:美国总统肯尼迪;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印度总理尼赫鲁。“三尼之说”的出现体现了那时的国际形势是()A美苏争霸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9(2012淄博模拟)一位西方的外交官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这说明不结盟运动()A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局面B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C促进了第三

5、世界国家经济的发展D积极帮助亚非国家获得“独立”10(2012烟台模拟)“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11(2012安徽示范高中联考)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历史的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

6、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以下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苏美争霸,苏联解体 B1990年两德统一C“日不落帝国”建立 D1989年东欧剧变121983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演讲中称:“今后日本作为国际国家应同经济力量相称地在政治方面也积极发言并履行义务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这反映了()A. 中国的崛起已经引起日本的关注B经济实力增强使日本政治诉求提升C日本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政治影响D日本已经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

7、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材料二基辛格曾在美国尼克松政府中担任国务卿。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谈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所面临的局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问题相比,再也不是无限的了;相反,无论是在才智上,还是在物质上,我们都必须规定一个轻重缓急。”材料三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

8、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1)材料一中所说的两个“战争”分别指什么?概括分析促成第二个“战争”的原因。(10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美国对外政策作了哪些调整?(10分)(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决定一国对外关系的根本原因和关键因素。(6分)1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和美国的参战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在这场大战中,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通常所称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欧洲”现已死去,而且无复活希望。哈乔霍尔本,1951年材料二

9、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西方世界如今是人类命运的主宰者。似乎十分有悖常理但又千真万确的是,对西方实际统治的反抗已大大有助于完成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征服。为了确保自己的生存,世界其余地区不得不模仿西方。正是西方的方式、信仰和目标已为人们所接受,并被用来同西方的控制作斗争。F.L. K胡斯,1953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全球和地区两个角度概括指出“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含义及其成因。(10分)(2)材料二中讨

10、论“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东山再起”原因。(10分)(3)指出材料三的核心观点及作者的主要着眼点。作者的潜在逻辑是什么? (6分)解析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材料中的笑话反映了当时大国争霸的实质。【答案】D2 【解析】在苏美对峙时期,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成立北约。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由此判断答案应该是B。【答案】B3 【解析】本题容易误选C项。根据“欢迎

11、苏联参与该计划”可排除A项。B项材料中未体现。由材料可知,欧洲复兴计划对西欧而言是扶持西欧恢复经济以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秩序;虽然提出欢迎苏联参与该计划,但条件是苏联要配套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即美国反对苏联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试图遏制苏联,C项错误。【答案】D4 【解析】漫画的意思是,表面上双方握手言和,但在背后“捅刀”,C项正确。【答案】C5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美国“冷战”政策。B项错在武装进攻,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它是不诉诸武力;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新应用,C项错误;D项的标志事件应是华约组织的建立。【答案】A6 【解析】本题实质上考查对“冷战”政策概念的理解。它是指二

12、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除直接武装干涉之外的一切手段进行干涉的政策。印巴战争和中东战争更多的是涉及地区利益。而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却具有浓烈的意识形态对抗特征,更符合冷战的概念。【答案】C7 【解析】A、C两项都是苏联主动进攻的表现,而不是退让的表现。B项说法与“退让”的含义也不相符。D项符合题意。【答案】D8 【解析】60年代是两极格局时期,印度的崛起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作为重要的一股力量,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作用,同时冲击了两极格局。A、B两项与材料明显不符;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指美、欧(欧共体)、日,C项错误。【答案】D9【解析】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

13、能力。知识点: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关键信息:敢于直言、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A、D两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答案】B10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政治格局。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由此可以看出,当今世界不是某一大国称霸,而是多种势力均衡发展。【答案】A11 【解析】从材料中“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可以推测,这个大国最后的结局是崩溃或灭亡,B、C两项可排除;东欧国家受苏联控制,并非一意逞雄的国家,排除D项。所以本题选A项,美苏争霸,苏联经济实力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最终导致解体。【答案】A12 【解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14、还只是一种趋势,因此D项说法不准确,C项说法不符合事实。A项说法与题目没有关系,也可以排除。综合考虑,应该选B。【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解析】第(1)问根据凯南是美苏冷战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和时间信息1945年5月8日可知,结束的战争是二战,即将开始的是“冷战”;“冷战”开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时间信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可知美苏争霸的优势在苏联这一方,美国的对外政策呈现战略收缩态势。第(3)问属于对史学基本素养的考查,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和关键因素须牢记。【答案】(1)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美苏“冷战”。原因:二战后,美国

15、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与其称霸世界的政治野心空前膨胀,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强;确立了在美苏划分势力范围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变化: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西欧、日本等力量崛起,冲击两极格局。调整:美国调整全球战略部署,从越南战争中脱身,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推行对苏“缓和”外交。(3)根本原因:国家利益。关键因素:国家实力。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教材概括。第(1)问从两个角度来概括“传统的欧洲体系”,全球角度是指二战以前以欧洲为中心,成因要结合欧洲近代以来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领先成就及对世界的侵略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