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讲解期中复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274164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讲解期中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讲解期中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讲解期中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讲解期中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讲解期中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讲解期中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讲解期中复习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中复习,知识内容,一参考系,(1)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宇宙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是绝对的,一些看起来不动的物体如房屋、树木,都随地球一起在转动,(2)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3)同一个运动,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就有不同的观察结果及描述,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课堂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宇宙中的物体有的静止、有的运动 B.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运动而选择的 C.参考系就是不运动的物体 D.同一个运动,不管对什么参照物,观察结果相同,( B ),知识内容,二、质点,(1)如果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可以不考虑它的大小和形状,就

2、可以把物体看作一个有质量的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2)质点是对实际物体进行科学抽象而得到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对具体物体是否能视作质点,要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形状是否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课堂练习,下列情况中的物体,能看作质点的是 A太空中绕地球运行的卫星; B正在闯线的百米赛跑运动员 C匀速行驶着的汽车的车轮; D正在跃过横杆的跳高运动员,A,知识内容,三、时间和时刻,(1)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对应数轴上的各个点,时间则对应于某一线段;时刻指过程的各瞬时,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2)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是秒、分、时,实验室里测量时间的仪器秒表、打点计时器。,四

3、、位移和路程,(1)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来反映位置变化的多少,用初位置对末位置的指向表示位置变化的方向,(2)位移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箭头表示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知识内容,(1)位移,(2)位移和路程的比较,位移和路程是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是矢量,用从物体运动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路程是标量,用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来表示,(1)运动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定义式是,=x/t,(2)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知识内容,五、速度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1速度描述运动快慢

4、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变化率是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2.平均速度的定义,课堂练习,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瞬时速度是6 ms,16 s末到达终点时的瞬时速度是7.5 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A. 6 ms; B6.25 ms; C6.75 ms; D7.5 ms;,B,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B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C讲平均速度,只要讲清在哪个时刻即可 D讲平均速度,只要讲清在哪个位置即可,CD,知识内容,3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的数值跟在哪一段时间

5、内计算平均速度有关系用平均速度定义式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使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个位移的时间t相对应。,课堂练习,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l=10m/s,v2=15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12.5 ms; B12 ms ; C12.75 ms ; D11.75 ms,B,4瞬时速度,知识内容,(1)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如果各时间段取值越小,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就越细致,当把时间段取极小值时,这极小段时间内

6、的平均速度就能精确描述出运动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这就是瞬时速度,(2)若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是v,则意味着该物体假如从这一时刻开始做匀速运动,每1s内的位移就是v(m),5速度和速率,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叫速率,知识内容,六、加速度,1加速度,(l)在变速运动中,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2)加速度的定义式是a =,知识内容,(3)加速度是描述变速运动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越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运动速度的变化越大,(4)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表示速度增大;加速度的方向

7、与速度方向相反,表示速度减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时,物体作曲线运动,(5)加速度的单位 m/S2,课堂练习,一个质点沿直线运动,若加速度不为零,则 A.它的速度一定不为零 B.它的速率一定增大 C.它的速率一定要改变 D.它的速度一定要改变,( D ),一辆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初速度是36 km/h, 4s末速度变为72 km/h,如果保持加速度不变,则6s末汽车的速度变为 m/s.,25,知识内容,2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区别,(1)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速度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则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速度很大的物体加速度可以很小;

8、 速度很小的物体加速度可以很大; 某时刻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可以不为零,知识内容,2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区别,(2)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区别:速度变化量指速度变化的多少,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而不是速度变化的多少,一个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很大,但发生这一变化的历时很长,加速度可以很小;反之,一个物体运动速度变化虽小,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完成了这个变化,加速度却可以很大。,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而不是变化量,课堂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增大,速度必定增大; B.加速度增大,速度可能减小 C.加速度减小,速度必定减小; D.加速度减小

9、,速度可能增大,( BD ),关于物体的加速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运动得快的物体加速度大; B.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加速度大 C.加速度为零的物体速度一定为零; D.速度变化慢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小,( D ),知识内容,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它的轨迹是直线,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两种:一种是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另一种是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课堂,

10、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小一定不变 B.速度方向可能改变 C.加速度大小一定不变 D.加速度方向可能改变,B,BC,知识内容,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物理意义,(1)速度公式vt=v0at,(2)位移公式x=v0tat2/2,(3)vt2v02 =2ax 这个公式中,不含时间t,(4),知识内容,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的应用-推论,(1)s=aT 2, 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

11、差相等。 可以推广到 sm- sn= (m-n)aT 2,(2),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初、末速度的算术平均,(3),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4),注意速度的矢量性,要考虑方向。,课堂练习,一个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3s,这三段位移之比,通过这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A.12232;123; B.12333;12232 C.123; 111; D.135; 123

12、,B,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开始时连续两个4 s的时间内分别通过的位移为24 m和64 m,则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初速度为 m/s,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 ms的速度匀速驶来烈后边赶过汽车,则汽车在追上自行车之前两车相距最远距离是 m,汽车追上自行车时的速度是 m/s.,2.5,1,6,12,知识内容,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 一条倾斜的直线利用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可以求出: (1)运动过程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或达到任一速度所历时间t;(2)利用直线与v轴的交点可求出初速度v

13、o;(3)通过直线的斜率了解加速度a的大小方向;(4)根据直线与对应的一段时间轴之间图形的“面积”来表示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S,下图是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图象,其中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课堂练习,BCD,课堂练习,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在前4s内(设向右为正方向) A、物体始终向右运动 B物体先同左运动,2s后开始问右运动 C前2 s物体位于出发点的左方,后2 s位于出发点的右方 D在t=2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BD,课堂练习,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A. 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 开头4 s内 A、B向

14、物体的位移相同 Ct4s时A、B向物体的速度相同 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C,九、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速度公式:vt=gt; 位移公式:h=gt2/2,知识内容,课堂练习,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与乙同时着地;D甲与乙加速度一样大,CD,长为5 m的竖直杆一端距离一竖直隧道口为5 m,让这根杆自由下落,它全部通过隧道口的时间为多少?(g取 10 m/s2),追及问题 1.两物体在同一条直

15、线上的追及或避免相撞问题中的主要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刻位于同一位置。因此分别对两物体研究,利用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列方程求解。 2.突破口: 速度相同时往往是它们间的距离最大或最小时的条件,也是它们能否相遇或追及的临界条件。 3.解题方法: (1)解题时应画出两物运动的过程示意图,找出位移关系. (2)可根据追及的主要条件和临界条件列方程联立求解,还可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及应用图象法和相对运动知识求解,知识内容,1、打点计时器 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 工作条件: (1)电磁打点计时器:4 V6 V的交流电源 (2)电火花计时器:220 V的交流电源,十、用打点计时器

16、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注意事项 (1)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要符合要求 (2)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必要时要调节振针的高度和更换复写纸 (3)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4)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5)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3、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公式,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计算公式,(1)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其中T为Sn或Sn+1对应的时间,十一、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BD,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是两次拉伸橡皮条的作用效果要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