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36(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266996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36(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36(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36(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36(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36(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36(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36(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作业(三十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2013届东城高三检测)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C提纯和分离严格厌氧型微生物,一般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氮源【解析】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数的是活菌和死菌的数目,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平板计数法。 【答案】B2(2013届西城高三月考)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是由野生菌种突变形成的,自身不能合成组氨酸。将其接种在缺乏组氨酸的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有极少量菌

2、落形成。2氨基芴是一种致突变剂,将沾有2氨基芴的滤纸片放到上述平板培养基中,再接种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进行培养,会有较多菌落出现。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接种前,2氨基芴和滤纸片须进行灭菌处理B若用划线法接种可以根据菌落数计算活菌数量C基因突变的可逆性与是否存在致突变剂无关D此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化学致突变剂【解析】接种前,2氨基芴和滤纸片需进行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划线法用于分离菌种,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根据菌落数计算活菌数量,B错误;致突变剂可以提高突变率,不改变突变方向,C正确;此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化学致突变剂,环境中的化学致突变剂可使微生物突变从而表现出一定现象,

3、D正确。【答案】B3某实验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分解淀粉的芽孢杆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采样与培养:称量1 g土样置于刚配制的液体培养基中,30 振荡培养B接种:为避免培养液中菌体浓度过高,需经过系列稀释后接种C选择:所用的固体培养基,作为唯一碳源的是淀粉D筛选:将适量的碘液滴加到平板中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说明此种菌能分解淀粉【解析】为了确保分离出的目的菌是从土壤中分离的,所用培养液和仪器等都要严格消毒,所以刚配制的培养基必须经高压蒸汽灭菌处理才能使用。【答案】A4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依次是 ()化学消毒灼烧灭菌干热灭菌 紫外线灭菌

4、高压蒸汽灭菌巴氏消毒法A BC D【解析】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培养皿能耐高温,用干热灭菌法;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灭菌的效果;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可用化学试剂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为不破坏其营养成分,牛奶可采用巴氏消毒法。【答案】A5(2013届济南原创题)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是固体培养基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解析】在只含有尿素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答案】D6(2

5、010合肥二模)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 () 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ABCD【解析】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故正确;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针进行操作,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操作,故错误;纯化时,要进行无菌操作,需要在火焰旁接种,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故正确;平板划线法一般用于分离而不是计数,故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64分)7(16分)下图甲、乙是微生物接种常用的两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图甲图乙(1)图甲是利用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图乙是利用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这两种方法所用

6、的接种工具分别是_和_;对这两种接种工具进行灭菌和消毒的方法依次是_和酒精消毒。(2)接种操作为什么一定要在火焰附近进行?_。(3)接种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细菌时为什么进行倒置培养?_。(4)下图是采用上述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其接种方法是_(填“图甲”或“图乙”)。【解析】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接种工具分别是接种环、涂布器。由于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存在着无菌区域,因此接种常在火焰附近进行。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会产生水,对微生物的生长造成影响,故需要倒置培养。【答案】(1)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接种环涂布器灼烧灭菌(2)火焰附近存在着无菌区域(3)避免培

7、养过程产生的水分影响微生物的生长(4)图乙8(16分)(2013届淮南模拟)科学家发现屎壳郎体内存在一种抗菌活性蛋白。这种蛋白质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受到研究者重视。(1)分离该抗菌蛋白可用凝胶色谱法。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移动速度_。还可以利用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电泳过程中分子的迁移速率除与分子量大小有关,还受_等因素影响。(2)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检验该蛋白的体外抗菌特性。抗菌实验所用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细菌生长提供_和_。(3)分别在加入和未加入该抗菌蛋白的培养基中接种等量的菌液,通过观察培养基中菌落的_,确定该蛋白的抗菌效果。(4)细菌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和_。实验结束后,对使

8、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_处理。(5)科学家已经获取屎壳郎体内抗菌活性蛋白基因并导入受体细胞,检测其是否成功表达的常用方法是_。【解析】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移动速度较快;用电泳法分离蛋白质时,分子的迁移速率除与分子量大小有关外,还受分子大小、电荷多少、电压大小和缓冲溶液等因素影响。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细菌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通过观察培养基中菌落的数量来确定抗菌效果,抗菌能力差,数量会多。检测基因成功表达需检测细胞中有没有相应的蛋白质。常用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法,若出现杂交带,表明基因已成功表达。【答案】(1)较快分子形状、电荷多少、电压大小、缓冲液等 (2)碳源氮源(3)

9、数量(4)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灭菌(5)抗原抗体杂交9(16分)(2013届湖南蓝山二中模考)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952年Lederberg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影印培养法的实验原理是:把长有数百个菌落的细菌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把母板上的菌落“忠实地”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培养基上。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证明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基因的实验。具体方法是:首先把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

10、板1的表面,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那几个抗性菌落的“孪生兄弟”。把平板2上与平板3上菌落相应的一个部位上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涂布在平板5上。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性菌落。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仅获得抗链霉素的大肠杆菌,则该如何操作:_。(2)大肠杆菌抗链霉素基因存在于细胞的_结构上,在基因工程中,该结构常作_。(3)3号、7号、11号培养皿中加入链霉素的作

11、用是_,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_。(4)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是_。(5)你认为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解析】(1)抗链霉素的大肠杆菌对链霉素具有抗性,而其他的菌类则无此作用,利用此特性可配制含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其他微生物无法生长,获得的菌类均为抗链霉素的大肠杆菌。(2)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且抗链霉素基因为基因工程操作时常用的标记基因,其位于质粒上,常被用作基因工程操作时的载体。(3)2、6、10的培养皿中培养后的菌落被“影印”后再分别“影印”到3、7、11培养皿上,而3、7、11培养皿含有链霉素,对影印后的大肠杆菌进

12、行了逐次选择与筛选,使具有抗药性的大肠杆菌得以生存,而无抗药性的个体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4)图示的不含药物的2、6、10的培养皿与含链霉素的3、7、11培养皿分别进行对照,可以看出最终获得的抗药性大肠杆菌始终未接触药物。(5)此实验中大量抗药性大肠杆菌的获得是由于药物的选择:而大肠杆菌的抗药性突变则与药物无关,因为始终未接触药物,即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答案】(1)将原始菌种涂布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生长出的菌落即为抗链霉素的大肠杆菌(2)质粒载体(3)选择作用通过链霉素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大肠杆菌保留下来,数量较少(4)对照实验最终获得的抗药性细菌一直没有接触链霉素(5)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而不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0(16分)(2013届安庆模拟)为了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1.4 g2.1 g0.2 g1 g10 g15 g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