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语文 13.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264450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语文 13.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品】高中语文 13.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品】高中语文 13.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品】高中语文 13.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品】高中语文 13.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语文 13.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语文 13.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13廉颇蔺相如列传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填空。(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计篇,分、等五种体裁。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鲁迅称之为。(2)司马迁是时期的家、家。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巨著,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答案:(1)纪传体通史130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西汉史学文学史记2.蔺相如斗强秦,不仅有勇,而且有智。他料定秦王“无意偿赵王城”的理由是:(1) ;(2) ;(3) 。(摘录课文中的文字回答。

2、)答案:(1)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2)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含义。A.臣愿奉璧往使通,解释:;B.拜送书于庭通,解释:;C.召有司案图通,解释:;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解释:。答案:A.奉捧捧着B.庭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C.案按审察,察看D.孰熟仔细4.翻译下列语句。(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4)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答案:(1)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2)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3)主意拿

3、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4)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这篇文章开头第一、二段与一般传记写法相同,介绍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从全文看,这一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析。解析:从后文矛盾的由来考虑。参考答案: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一贵一贱,对比鲜明,为下文这两人的矛盾产生埋下伏笔。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对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完整。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的活动,既详写相如,又兼顾廉颇。C.指出蔺相如在外交上取得胜利的外在原因。D.交代

4、秦国不敢马上报复赵国的原因。解析:题干中的话与开头并没有呼应。答案:A3.文中写蔺相如与舍人的矛盾冲突,其作用是()A.借舍人之口写廉颇与蔺相如“争列”。B.借舍人之口表现舍人的愚昧无知。C.借舍人之口反衬蔺相如胸怀的宽大。D.借舍人之口衬托蔺相如的智勇双全。解析:注意突出人物形象常用的几种方法。其中反衬一法也是常用的。答案:C4.“完璧归赵”这一情节中,表现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奉璧”于秦王,见“秦王无意偿赵城”,设计夺回玉璧。B.蔺相如复得璧之后,“怒发上冲冠”,数落秦王失信,并誓死与玉璧共存亡。C.蔺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设计完璧归赵。D.

5、蔺相如私下完璧归赵,激怒了秦王,他自知欺秦王之罪,“请就汤镬”。解析:“请就汤镬”是为了表现他为完成使命置身度外的精神,同时私下完璧归赵并没有激怒秦王。答案:D5.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A.B.C.D.解析:“所以”在文言句式中常见的有两种用法,一为表原因,一为表凭借。为表原因,表凭借。答案:D6.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而相如叱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6、私仇也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解析:第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第句中的“而”意为“可是”,第句中的“而”表顺承。答案:B7.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而君幸于赵王君何以知燕王拜送书于庭何功之有哉使不辱于诸侯此人力士谁可使者为夫婿所薄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判断句:(2)被动句:(3)宾语前置:(4)谓语前置:(5)状语后置:答案:(1)(2)(3)(4)(5)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

7、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廉君宣恶言肃宣权旨B

8、.臣等不肖,请辞去近者奉辞伐罪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也D.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解析:C项中“驽”,劣马,比喻才能低下。A项中“宣”,扬言;传达。B项中“辞”,辞别;言辞,这里指皇帝的意旨。D项中“顾”,只是,只不过;回头。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A.相如每朝时B.大王必欲急臣C.而相如廷叱之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解析:例句为意动用法;A项为名词作动词;B项为形容词作动词;C项为名词作状语。答案:D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A.且相如素贱人()B.不欲与廉颇争列()C.臣等不肖,请辞

9、去()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答案:A.地位低贱的人B.争地位C.没有才能D.比怎么样4.翻译下面的句子。(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答案:(1)我们之所以离开我们的亲属来侍奉您,只是为了仰慕您的高尚的品德。(2)是为了把国家的大事放在前头,把自己的私怨放在后头。(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

10、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

11、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且所因由嬖臣

12、,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不如因善遇之B.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慰劳其军中用事者D.尽破之以归秦劳师以袭远,未所闻也解析:B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作用。A项前一个“因”是介词,作“通过”讲;后一个“因”是副词,作“趁机”讲。C项前一个“者”是助词,起提顿语气的作用;后一个“者”是代词,译为“的人”。D项前

13、一个“以”是连词,表顺承,不译;后一个“以”也是连词,表目的,译为“来”。答案:B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商鞅“刻薄”的一组是()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A.B.C.D.解析:句说明商鞅善于揣摩君王的心理,进而迎合,为人圆滑。句说明商鞅言而有信。答案:C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商鞅年轻时就研究刑名之学,后来他从魏国到秦国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能。他在劝说孝公效仿帝王之道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迫不及待地想显名天下的心理,因而被重用。B.为使法令顺利推行,商鞅采取了不少措施。先是设法表明法令决不虚言,继而又在推行受阻后,将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严加惩处,从而赢得了百姓们的拥护。C.商鞅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卬抵抗。他在信中假言和平,暗中却埋伏下武士,在宴饮之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卬,趁机打败了魏军。D.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子虔一伙告发商鞅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秦惠王对他处以车裂的酷刑,并灭了他的全家。解析:B项,“阻挠变法的权贵们”错,“刑公子虔,黥公孙贾”实是商君的权术之举,借以恐吓他人。“百姓们的拥护”错,“秦人皆趋令”实是威权之下的保身之举。答案:B8.翻译文中画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