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苏州博物馆》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4224468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5.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赏析苏州博物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赏析苏州博物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赏析苏州博物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赏析苏州博物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赏析苏州博物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赏析苏州博物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赏析苏州博物馆》PPT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建筑大师名作解析,苏州博物馆 贝聿铭,.,2,贝聿铭,个人简介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3,建筑设计特点 光线特点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

2、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玻璃与钢材 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倾泻到室内

3、,给室内的一切带来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材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 混凝土 贝氏注重于混凝土的研究, 挖掘它的受力特征与视觉表现力, 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 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 从而将对混凝土的应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作品中, 时常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混凝土可塑性的特点, 做出富有雕塑感的螺旋楼梯。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伊弗森美术馆内庭的螺旋梯,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座可以供人上下行走的雕塑。贝还在埃佛森美术馆、达拉斯市政厅建筑中充分展示了混凝土适于悬挑的力学性能。 几何 贝聿铭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如果说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炼几何性上作出了成绩的话,

4、那么贝聿铭则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 从而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贝以他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 向人们表明, 现代主义仍是有活力的, 它决不是一种机械主义, 而是同样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4,苏州博物馆,“中而新,苏而新”是贝聿铭最早就确定、也是得到国内众多建筑大师赞同的设计理念。这一理念在新馆建筑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熟知贝老设计的贝氏建筑事务所的林兵等先生解释说,“苏”主要体现在与苏州古城风貌和人文内涵的融合:“新”主要体现在用材上。大师用他的智慧和独特的设计风格,使“新”充满了 “苏味”,变成了创新的“苏”和创新的“中”。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

5、古城的东北隅,与世界文化遗产(明)拙政园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是传统建筑的提炼版,是现代和传统完璧的结合。,.,5,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以及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贝聿铭以“园林式”的空间为组织形式,将建筑平面展开、廊道串联为基础,把室内外空间作为整体,以视线设计作为核心的一套设计手法进行空间组织的划分。参观者通过前院进入大厅 ,大厅往南是入口,勾勒出一副苏州老街的画面。,.,6,拟意高山流水的廊道,.,7,建筑色彩,新馆保持了传统的粉墙黛瓦色调,而屋顶采用加工成菱形的“中国黑”花岗石片,黑中带灰的“中国黑”,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

6、照变成深灰色。,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新馆建筑构造则用开放式钢结构替代苏州传统建筑的木结构材料,带给建筑以简洁和明快。,.,8,几何元素的运用,贝聿铭酷爱三角几何造型。三角形作为新馆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构特征,表现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之中。新馆建筑群现代几何形坡顶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建筑特色,与周边建筑的融合,使贝老十分高兴。,.,9,建筑采光,“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贝聿铭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将天窗开在屋顶的中间部位,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的光影,进入到博物馆的活动区域。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的

7、调节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以及不同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仿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來,令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馆内顶部使用自然采光。将坡顶设计成几何形体、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古建斜屋顶,突破了传统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不足。,.,10,建筑采光,木纹的金属百叶窗隔栅营造了柔和的室内光线,大面积的玻璃天棚与黑石屋顶相互映衬,以现代开放式钢结构取代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而传统的木作构架在现代玻璃屋顶和金属遮阳片的映衬下,成为一种怀旧的装饰。,.,11,细部处理,中央大厅 中央大厅是博物馆的中心所在,游客由此可分别进入展区、办公区和茶室。同时。游客可在此眺望入口大门和主庭院的山石水景。 贝聿铭打破苏州民居

8、方方正正的传统,将它设计程八角大厅。这种对苏州传统建筑以及中国传统几何形状的转变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12,大厅顶部的米字形钢结构没有任何支撑,它在风格上和整体建筑非常协调,但是这不仅仅是出于美学考虑,而是结构的原因。通过精密计算之后,只有这样的几何形体变化才能进行里的转换,在这样一个既定的空间中承载负荷,从而形成了无柱空间,.,13,细部处理,八角凉亭 在新馆湖水的一侧,那个设计得雅致幽静的八角凉亭,是设计师童年的记忆。将茶亭置于水中,正是借传统文化中静态之水所具有独特意蕴表达他对家乡发自心灵的眷恋情结。 而亭有八角,也是根据中国古代建筑一般遵循的阴阳数理。中国古人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奇数

9、为阳偶数为阴。天在上,所以建筑层数要合天数,即奇数;地是方的,在下,所以平面形状要合地数,即偶数,塔或亭的平面都是偶数边数。,.,14,细部处理,水幕墙和莲花池 传统的“流觞曲水”凿石而成,曲曲如蛇蚓,灌水而成“曲水”。 贝聿铭先生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竖向的“流杯渠”,流水通过台阶由上而下最后以小瀑布流入莲花池。完成了光、影、声的变换。,.,15,细部处理,景 与 借景,通过內庭院將內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是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一个特色。最让大师煞费苦心的是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置。这座在古典园林元素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借着拙政园的墙,“以壁为纸,以石为绘”,高低错落排砌的片石假山,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营造出了米芾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且看米芾词云:“奇胜处,每凭栏,定忘还。好山如画,水连云萦,无计成闲。,.,16,山石 与 山水,.,17,总结,苏州是幸运的,大师给家乡留下了一件传世之作。大师也是幸运的,把一件完美的作品留在了家乡。,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