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组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1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44217068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组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1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品德组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1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品德组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1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品德组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1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品德组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1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组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组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表一、教师信息表课题名称负责人姓 名专业职务所代学科最高学历研究专长工作单位联系电话主要参加者姓 名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任教学课工作单位预期最终成果预计完成时间表二、教师小课题研究“问题库”问题源问题库来自个人反思的 问题来自同事座谈的 问题来自学生讨论的 问题来自家长反馈的 问题来自其它的 问题教师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活动体验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申报单位商洛市商州城关第二小学申报时间2013.12课题名称:活动体验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长郭亚宏课题组成员:郭兴妮李丹瑛查春燕田淑惠一、研究的背景:纵观目前小学品德课教学普遍的情况是,教师重视课内教学,忽视课外延伸

2、;重视自己说教,忽视学生体验;重视“认知”环节,忽视“践行环节。于是,学生的道德认知只停留在对道德知识的记忆与再现,而无法做到相应的知行统一。品德课教学缺乏实效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改变这种低效的教学现状,是我们品德与社会学科老师的责任和义务。1新课程标准的启示。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儿童生活,根据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从中 提炼出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浓缩丰富的生活内涵,从而指导儿童生活, 增强教学的实效。2课堂教学的现实趋向。基于新的课程理念,无论教材、教学方式,还是教学评价都

3、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品德课教学的空间也相应地不断开放扩大,那就为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可能。教学已不再是学习教材,传授德性知识的过程,而是建立在学生生活基础之上的生命对话和生活实践。活动化是整个教学体系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迎合以及关注就意味着教学主流的正确把握和不断进步。3儿童品德发展的需要。品德的形成与儿童的生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能有脱离生活的德性存在,学生的品德教学也只有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进行。而活动提供了学生实践的机会,而且它迎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主体发展的意识也得以在课堂中得到体现。把课堂教学的开展与儿童的具体需要联系起来,使“教”与“

4、学”的活动相得益彰,产生和谐共鸣,那么教学就不再受教师主宰,学生的心理、情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课堂则成为学生可以拥有的真实世界。二、本研究中重要概念的说明:在活动中体验,即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来组织相关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在活动中感悟道理,提高认识,升华情感,达成品德教学的目标。三、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形成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性活动教学的一般策略;2通过研究,促进我校思想品德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通过研究,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促进学生德知共生共长、 和谐发展。四、研

5、究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2本课题研究时间:一学年(2013年11月2014年12月)。3研究内容:(1)体验性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2)体验性活动教学的组织实施策略。围绕体验性活动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我们准备分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研究:(1)课堂上体验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策略。即要研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内体验性活动教学。(2)课外体验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策略。有些体验性活动需要课前作些准备,有些体验性活动需要向课外延伸,这为学生体验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外体验性活动教学,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4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

6、验总结法等。五、研究阶段与步骤:1准备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月):调查实施该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制订较为完善、切实可行的课题方案,完成申报立项。2.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4年10月):定期学习教科研理论、课题相关专著、新课程解读等。利用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原则和策略。在教学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实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组织若干次专题研讨,改进方法,优化操作,做好典型教案课件、教具、图片、案例、学生成长档案袋等的资料积累工作,提炼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撰写中期研究报告。3.总结阶段(2014年12月): 整理研究资料,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撰写课

7、堂研究报告,申请结题,并进行应用与经验推广。六、预期研究成果:1.促使学生对品德与生活学习产生积极情感,自主参与学习体验活动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体验中感悟道理,提高认识,升华情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2.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3.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整理汇编教师优秀论文、反思、案例等成果。学校审批意见审批单位(公章)时间:商州区教研室审批意见审批单位(公章)时间:表四、教师小课题开题报告负责人研究成员课题名称开题时间选题缘由或教学困惑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步骤及措施研究方法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希望得到的支持参考文献学校对开题报告的意见与建议年盖章月日表五:课题研究

8、计划(一)活动体验在小学品德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商州城关第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题组一、研究的背景:纵观目前小学品德课教学普遍的情况是,教师重视课内教学,忽视课外延伸;重视自己说教,忽视学生体验;重视“认知”环节,忽视 “践行”环节。于是品德课教学的结果是,学生的道德认知只是一种肤浅认识,即只停留在对道德知识的记忆与再现,而无法做到相应的知行统一。而缺乏体验的道德能力是不持久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品德课教学缺乏实效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而医治品德教学缺乏实效性的良方应是“活动体验”。在活动中体验,即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来组织相关的体验活动,让

9、 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在活动中感悟道理,提高认识,升华情感, 达成品德教学的目标。1、新课程标准的启示。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 体验、认识和感悟。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儿童生活,根据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从中提炼出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浓缩丰富的生活内涵,从而指导儿童生活,增强教学的实效。2、课堂教学的现实趋向。基于新的课程理念,无论教材、教学方式,还是教学评价都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品德课教学的空间也相应地不断开放扩大,那就为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可能。教学已不再是学习教材,传授德性知识的过程,而是建立在

10、学生生活基础之上的生命对话和生活实践。活动化是整个教学体系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迎合以及关注就意味着教学主流的正确把握和不断进步。3、儿童品德发展的需要品德的形成与儿童的生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能有脱离生活的德性存在,学生的品德教学也只有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进行。而活动提供了学生实践的机会,而且它迎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主体发展的意识也得以在课堂中得到体现。把课堂教学的开展与儿童的具体需要联系起来,使“教”与“学”的活动相得益彰,产生和谐共鸣,那么教学就不再受教师主宰,学生的心理、情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课堂则成为学生可以拥有的真实世界。二、研究目标:1

11、通过研究,形成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性活动教学的一般策略;2通过研究,促进我校思想品德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通过研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促进学生德知共生共长、 和谐发展。三、研究对象和内容:(一)研究的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二)研究内容:1.体验性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2.体验性活动教学的组织实施策略。围绕体验性活动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我们准备分以下两个方面 加以研究:(1)课堂上体验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策略。即要研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内体验性活动教学。(2)课外体验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策略

12、。有些体验性活动需要课前作些准备, 有些体验性活动需要向课外延伸,这为学生体验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 间。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外体验性活动教学,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四、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如下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五、研究措施: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以教材作载体,营造健康、和谐、安全、温馨、活泼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学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体验活动,为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具体地说就是: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体验活动的组织过程要科学。六、课题研

13、究的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2013 年 11 月2014 年 1 月):调查实施该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制订较为完善、切实可行的课题方案,完成申报立项。2.实施阶段(2014 年 2 月2014 年 10 月):定期学习教科研理 论、课题相关专著、新课程解读等。利用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形 成有针对性的教学原则和策略。在教学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实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组织若干次专题研讨,改进方法,优化操作,做好 典型教案、课件、教具、图片、案例、学生成长档案袋等的资料积累工 作,提炼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撰写中期研究报告。3.总结阶段(2014 年 10 月2014 年 12 月):整理研究资料,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撰写课堂研究报告,申请结题,并进行应用与经验推广。七、 预期研究成果 :1.促使学生对品德与生活学习产生积极情感,自主参与学习体验活动,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体验中感悟道理,提高认识, 升华情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2.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3.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整理汇编教师优秀论文、反思、案例等成果。表六、研究过程记录(一)主要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查找作者姓名论文或论著名称发表或出版时间发表刊物或出版社或网址主要观点表七、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