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一遍过:考点1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理解文中概念(解析版)

上传人:阿**** 文档编号:144210592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5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一遍过:考点1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理解文中概念(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备战2021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一遍过:考点1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理解文中概念(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备战2021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一遍过:考点1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理解文中概念(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备战2021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一遍过:考点1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理解文中概念(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备战2021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一遍过:考点1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理解文中概念(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一遍过:考点1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理解文中概念(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一遍过:考点1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理解文中概念(解析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高考一轮考点一遍过分项解析逐一击破备战2021年浙江新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1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理解文中概念含义【考点详解】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一般涉及以下三点: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有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又要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来体会。答题时首先找到选项所在的语段,比较细微的差别。有些时候概念出现的位置较多,会把多个位置的信息综合在一起,找到区位显得十分的关键,接下来要注意常见的错误,主要有答非所问、误划类别、曲解文意、混淆范围,混淆范围主要是概念的内涵或外延,还

2、要注意答非所问,从文章的表述看没有错误,可是答的不是问的内容,这样的题要千万注意;曲解文意主要看表述的正确与否。所谓“文中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起着决定性影 响的句子。一般来说,这样的句子可以算是重要的句子。从内容上看,是指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句子,段落中那些有概括段意作用的句子;从表达方式看,是指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那些发表议论的句子;从结构上看,是指那些能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句子,表示承前、启后、过渡的句子,有重要指示代词的句子,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句子;从修辞上看,是指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反复、象征手法的

3、句子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句子。此外,还有一些警句。【典例引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最时髦的词之一,“全球化”指的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它不是一种口号、一种主张或者一种信仰。它指的是世界上各种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相互接触和冲撞,并且是多向的、多层次的文化互动和吸纳。人类不同文化的接触和互动与人类社会有着同样长的历史。近代以来随着航海技术和交通的发展,不同文化接触和互动的地域距离障碍变得越来越小。殖民主义时期以及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在暴力冲突下伴随有较大范围的不同文化冲撞。但是作为不同文化的冲撞和互动的规模,就其广度和深度而

4、言,都没有“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更广大、更深远。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趋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不同文化的冲撞和互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选自翁乃群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材料二:近期,“疫情将终结全球化”的声浪骤然升高。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表明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不可否认,疫情在全世界的扩散、蔓延,使之成为逆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手。全球有形和无形的割裂,正在进一步加剧。但持续几百年的全球化进程,真的会因为疫情而走到尽头吗?事实上,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全球化就已经遭遇严重挑战了。早在竞选2017年美国总统期间,作为候选人的特朗普

5、就高呼要“去全球化”,呼吁在国外的美国企业回迁国内。特朗普入主白宫后,更是对多个国家加征关税,特别是对中国搞贸易摩擦,显然这是与全球化背道而驰的。英国退出欧盟,也被很多人视为“全球化走向消亡的一个例证”。甚至有人认为,英国脱欧派在国内公投中取得胜利、高呼“去全球化”的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的2016年,就是“全球化走向崩溃”的开端之年。尽管全球化也有其自身的弊病,但是客观来看,全球化仍然是世界所需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全球化发展至今,它带给世界的福利和贡献是显而易见的;更是因为,支撑全球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并未消失:各国、各地区间的生产要素差异仍然存在,国际资本的逐利本性仍然未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

6、发展,令互联互通更加便捷;世界主要国家,对通过国际协作发展自己的态度也基本没有改变。因此,随着疫情缓解和世界逐步恢复正常的运行节奏,相信全球化遭受的质疑会渐渐弱化,全球化仍然会继续前行。(选自范鸿达疫情不会成为全球化“终结者”,大众日报,2020年6月9日)材料三:全球化减速之势已然出现。近年来一些政客能被选民推上台,一度起着领头作用的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居然率先挑起贸易战,主动拒斥合作搞各种“脱钩”,实属全球化快速发展中某些竞争不利者的过激反应。面对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长,这些守成大国产生不安,自然要采取各种围堵之举。当然,如果把前期各种退群、贸易战看作全球化列车行进的“密集点刹”

7、的话,这次疫情则是一次剧烈的“急刹车”。再加上全球化大势所趋、车流滚滚,这样的“急刹”才有相当的“震荡”之剧。但是,只要理解当代全球化实质上由生产力的发展所推动,市场机制是背后的决定力量,那么对全球化的信心就不必过于悲观。跨国公司的出现、产业链布局迈出国门,都是企业家“将本求利”决策的结果,并非几个政客所能左右。只要市场机制依然生效,产业链是否回迁本国,就仍由市场机制决定。总之,全球化进程可以遇阻,但绝不会夭折,更不会彻底逆转。(选自时红秀把握全球化的“危”与“机”,学习时报,2020年5月15日)1下列对“全球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球化”不是一种口号、一种主张或者一种信仰,而是世

8、界上各种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相互接触和冲撞的一种社会文化过程。B航海技术和交通的发展使地域距离障碍变得越来越小,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暴力冲突下伴随着文化冲撞,都影响着全球化进程。C80年代以来,不同文化的冲撞和互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D全球化列车遭遇了疫情的“急刹车”,再加上之前的各种退群、贸易战等“密集点刹”,才有了相当的“震荡”之剧。2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在全世界的扩散、蔓延,全球化才开始遭遇严重挑战,导致全球有形和无形的割裂进一步加剧。B英国脱欧派在国内公投中取得胜利,高呼“去全球化”的特朗普赢得美

9、国总统大选,2016年“全球化走向崩溃”成为人们的共识。C随着疫情缓解和世界逐步恢复正常的运行节奏,全球化遭受的质疑会弱化,全球化会继续前行。D个别发达国家率先挑起贸易战、主动拒斥合作搞各种“脱钩”,对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采取各种围堵之举,全球化减速将很快出现。3综合上述材料,请概括全球化不会因疫情而终结的理由。【答案】1D 2C3从历史发展来看,以文化的冲撞和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全球化不会因战争、疫情等终止;从影响作用来看,全球化带给世界巨大的福利和贡献;从发展条件来看,支撑全球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并未消失,包括国际资本的逐利本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际协作。从决定机制来看,全球化由生产

10、力发展所推动,市场机制决定其不会终结。【解析】1D项,“才有了相当的“震荡”之剧”错误,材料三“当然,如果把前期各种退群、贸易战看作全球化列车行进的密集点刹的话,这次疫情则是一次剧烈的急刹车。再加上全球化大势所趋、车流滚滚,这样的急刹才有相当的震荡之剧”,可知造成“震荡之剧”有两个原因:一是“点刹”和“急刹”,尤其是“急刹”;二是全球化道路上“大势所趋,车流滚滚”,选项漏了其中一个原因。故选D。2A项,“全球化才开始遭遇严重挑战”错误,材料二中表述为“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全球化就已经遭遇严重挑战了”,可知“才开始”错误。B项,“2016年全球化走向崩溃成为人们的共识”错误,扩大范围,原

11、文材料二有“甚至有人认为”,不是共识。D项,“全球化减速将很快出现”错误,已然变未然,材料三第一句“全球化减速之势已然出现”,选项却表述为“将很快出现”。故选C。3由原文“人类不同文化的接触和互动与人类社会有着同样长的历史。近代以来随着航海技术和交通的发展,不同文化接触和互动的地域距离障碍变得越来越小。殖民主义时期以及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在暴力冲突下伴随有较大范围的不同文化冲撞”,可知从历史发展来看,以文化的冲撞和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全球化不会因战争、疫情等终止。“尽管全球化也有其自身的弊病,但是客观来看,全球化仍然是世界所需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全球化发展至今,它带给世界的福利和贡献是显而易见

12、的”,可知从影响作用来看,全球化带给世界巨大的福利和贡献。“支撑全球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并未消失:各国、各地区间的生产要素差异仍然存在,国际资本的逐利本性仍然未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令互联互通更加便捷;世界主要国家,对通过国际协作发展自己的态度也基本没有改变。因此,随着疫情缓解和世界逐步恢复正常的运行节奏,相信全球化遭受的质疑会渐渐弱化,全球化仍然会继续前行”,可知从发展条件来看,支撑全球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并未消失,包括国际资本的逐利本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际协作。“只要理解当代全球化实质上由生产力的发展所推动,市场机制是背后的决定力量,那么对全球化的信心就不必过于悲观。跨国公司

13、的出现、产业链布局迈出国门,都是企业家“将本求利”决策的结果,并非几个政客所能左右。只要市场机制依然生效,产业链是否回迁本国,就仍由市场机制决定。总之,全球化进程可以遇阻,但绝不会夭折,更不会彻底逆转”,可知从决定机制来看,全球化由生产力发展所推动,市场机制决定其不会终结。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4-6题。材料一:5G是通信行业的重点,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当中,我国的电信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制造商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疫情以后,5G的网络规模、用户规模和5G的应用将会爆发。共建共享网络会成为移动通信行业的一种趋势。因为移动通信还要不断地发展,有了5G以后,将来还有6G,那么有一个不可回避

14、的问题就是频率资源是有限的。未来我们要取得更多的频率,难度是更加大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共建共享网络是一种方向,是一种趋势,此次疫情期间电信运营商已经在共建共享网络方面,开了一个很好的头,这会成为一种行业的趋势。共建共享5G网络有几个明显的好处。一是加快速度。运营商加快合作,就可以加快5G网络建设的速度。二是有利于节约资源。如果把运营商的频率资源合在一起来用,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了。三是共建共享可以降低成本。专家建议国家可以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来支持电信运营商共建共享网络。(摘编自疫情之后5G领域怎么走?)材料二:近年来,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不少世界级未来学家、科技作家看好。比如,科技想要什么

15、的作者凯文凯利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大趋势的作者奈斯比特表示:“中国在人类即将到来的新浪潮中取得领先地位。”然而,赞许并不会让我们妄自尊大,因为与其说“中国科技浪潮来了”,不如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中国奋力赶上了潮头。历史上,观察家们总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升级,去观测技术革命推动的经济重大转型,进而预测发展模式、治理模式乃至全球话语权的改变。而在新的技术浪潮中,5G、太阳能、高铁、移动支付等应用,让人们相信中国在通信、能源、交通等新型基础设施上展现出塑造未来的潜力。当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中国超大市场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愈发凸显。据统计,过去8年的全球

16、数据生成量中,中国数据规模年复合增速全球第一,高达41.9,美国是31.9。在科技史上,场景和技术犹如两个轮子,相互激发,彼此成就。有人说,美国的路径是技术驱动新的商业场景,中国的路径则是以商业场景的发现和创新倒逼技术的进步。诚如斯言,华为5G技术的领先,正是中国路径的生动写照。(摘自越是被霸凌,越要寻找新蓝海)材料三:伴随着政策的扎堆出台,我国5G发展步入快车道,“5G+”新经济形态正在加速构建。拓展发展新蓝海(开创全新市场),通过5G提升“新计算”是重要途径。新计算新在“快”,能够实现数据在哪里,计算就在哪里,也意味着智能可以无所不及。有了新计算,用车联网数据便可实现智能交通,用可穿戴设备数据可打造智慧医疗,用白色家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