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课程规范讲授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144204057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经济学课程规范讲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工程经济学课程规范讲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工程经济学课程规范讲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工程经济学课程规范讲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工程经济学课程规范讲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经济学课程规范讲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经济学课程规范讲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经济学课程规范(讲授)课程号HBT220002课程名称工程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Economy总学时数/周数32/8学分2讲授学时32实验学时0实习周数0开课单位理工学院适用专业水利水电专业课程类别拓展教育课程修读方式必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测评。期末考试:闭卷。成绩构成比例:期末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平时成绩:主要依据考勤及平时作业情况综合评分。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李雪琳,等. 工程经济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主要参考书:1邵颖红,等.工程经济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有亮,等.工程经济学M.东南大学出

2、版社,2006.课程简介工程经济学是一门拓展课,是工程与经济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工程技术实践活动经济效果的学科。以工程项目为主体,以技术一经济系统为核心,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学科。工程经济学研究各种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研究各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预期产出或者说如何以等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如何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以及服务的必要功能。备注一、课程概况二、课程知识、能力体系工程经济学课程知识(能力)体系序号知识单元描述知识点对应能力学时要求1第一章绪论经济效果的含义、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工程经济的产生与发展2了解2第二章利息公式和资金的等值计算资

3、金时间价值的概念、等值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复利公式(6个)熟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及计算公式4熟悉3第三章投资项目单方案的评价投资回收期的概念和计算、投资利润率的概念和计算、净现值和净年值的概念和计算、基准收益率的概念和确定掌握单方案的评选指标、方法2掌握4第四章投资项目多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净现值与收益率的关系、内部收益率的含义和计算、借款偿还期的概念和计算、独立方案和从属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互斥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掌握多方案的评选指标、方法4掌握5第五章工程项目财务评价财务评价的概念、目的和基本步骤、建设投资概略估算掌握财务指标的计算和评价6掌握6第六章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经济

4、参数的选择方法、国民经济评价中主要经济评价指标、国民经济评价中主要社会评价指标熟悉国民经济评价的作用6熟悉7第七章投资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掌握不确定性分析中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方法6掌握8第八章价值工程价值工程的概念、特征、价值、功能、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提高价值的途径、功能分析的方法、功能评价的方法掌握价值工程的寿命周期和成本寿命周期等分析方法2掌握“要求”指学生对知识、能力掌握的熟练程度,填写:了解、熟悉、掌握。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理论教学部分(按章节顺序填写)学时: 2章第1章 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熟悉技术实践活

5、动的概念及其要素;了解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发展过程;理解经济效果的含义; 掌握;熟悉技术经济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难点:技术经济分析的过程和步骤。“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基本理论:预测方法,复利模型,时间价值理论,单方案评价方法 基本方法:历史推移法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2学时) 1.1 工程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0.5学时) 1.2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0.5学时) 1.3工程经济学的学习目的和意义 (0.5学时) 1.4工程经济学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0.5学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1.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6、、板书为辅、实例计算演示”的方式,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使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启发引导为主,从重知识目标转向重智能目标上转变。3.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借助网络等方式搭建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教学手段:1.理论讲授和实例讲解相结合。2.通过课堂现场翻转互动,达到“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章思考题教材P6 1-1 1-3题主要参考资料1邵颖红,等.工程经济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有亮,等.工程经济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备注理论教学部分(按章节顺序填写)学时:4章第2章 利息公式和资金的等值计算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

7、后,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现金流量的概念;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掌握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掌握等值计算。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时间价值计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资金的等值计算 基本理论: 资金价值利息利率折现 基本方法: 复利法,单利法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4学时) 2.1 资金的时间价值 (0.5学时)2.2 现金流量和现金流量图表 (1学时)2.3 利息和利率 (0.5学时)2.4 等值和折现 (0.5学时)2.5 复利公式 (1.5学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1.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

8、实例计算演示”的方式,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使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启发引导为主,从重知识目标转向重智能目标上转变。3.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借助网络等方式搭建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教学手段:1.理论讲授和实例讲解相结合。2.通过课堂现场翻转互动,达到“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章思考题教材P18 2-1 2-2题主要参考资料1邵颖红,等.工程经济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有亮,等.工程经济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备注理论教学部分(按章节顺序填写)学时:2章第3章 投资项目单方案评价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

9、:理解静态、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含义、特点;掌握静态、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评价准则;了解不同类型投资方案适用的评价指标和方法。重点和难点 重点:静态、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评价准则。 难点: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方法。“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单方案评价方法。 基本理论:静态指标,动态指标 基本方法: 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2学时) 3.1 概述 (0.5学时)3.2 静态评价指标 (0.5学时)3.3 动态评价指标 (1学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1.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实例计算演示”的方式,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使课堂教学

10、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启发引导为主,从重知识目标转向重智能目标上转变。3.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借助网络等方式搭建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教学手段:1.理论讲授和实例讲解相结合。2.通过课堂现场翻转互动,达到“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章思考题教材P30 3-1 3-2题主要参考资料1邵颖红,等.工程经济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有亮,等.工程经济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备注理论教学部分(按章节顺序填写)学时:4章第4章 投资项目多方案的比较和选择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掌握独立方案和从属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掌

11、握互斥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掌握复合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重点和难点 重点:互斥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 难点:互斥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多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基本理论:互斥方案,多方案 基本方法: 净现值法,增量分析法,最小公倍法,贪心法,枚举法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4学时) 4.1 概述 (0.5学时)4.2 互斥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1.5学时)4.3 独立方案的比较选择 (1.5学时)4.4 混合型案的选择 (0.5学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1.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实例计算演示”的方式,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使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启发引

12、导为主,从重知识目标转向重智能目标上转变。3.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借助网络等方式搭建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教学手段:1.理论讲授和实例讲解相结合。2.通过课堂现场翻转互动,达到“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章思考题教材P45 4-3 4-5题主要参考资料1邵颖红,等.工程经济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有亮,等.工程经济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备注理论教学部分(按章节顺序填写)学时:4章第5章 工程项目财务评价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掌握工程项目财务评价的目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报表;熟悉建设投资概略估算工作方法;了解建设投资概略估算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工程项目财务评价的目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报表。 难点:工程项目财务评价基本步骤和基本报表。“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工程项目财务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