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2张)【课件20】

上传人:嘻哈 文档编号:144183631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8.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2张)【课件20】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2张)【课件20】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2张)【课件20】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2张)【课件20】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2张)【课件20】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2张)【课件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2张)【课件20】(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新实现统一了,隋帝还顾虑哪些痼疾?,唐,618年,唐,618年,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历史回眸:,痼疾一: 士族政治,威胁皇权,士族掌权,凭仗什么?,九品中正制产生背景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家世、道德和才能,家世,九品中正制为何失控了? 如何才能重夺选官大权?,地方大族仍然操纵推举

2、权。,唐三彩文官俑,对策一:,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科举考试,中央选官,帝王为什么重视科举?,读书人为什么热衷参与科举?,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邪!,为何篡位常为相级高官?,百官之长,易于擅权,历史回眸:,痼疾二: 权臣当道,频繁改朝,中书取旨、门下书取封驳、尚书奉而行之。,对策二:三省分工,切割相权,审核,执行,草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共同执行

3、相权,隋唐:正式确立,六部,三省,形成三省,魏晋南北朝: 制度调整,观察三省所在位置,如此安排有何用意?,看图说话:制度实施久了,会产生什么问题?继续进行了什么调整?,审核,执行,皇帝,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草诏,政事堂 (中书门下),三省一体 效率提高,决策、执行分离互制,有效强化皇权,唐代怀集庸调银饼,动荡乱世,如何赋税?,政府,夫妇,授田,交纳租调, 承担徭役,纳物代役,均田制,回顾历史:,为何北魏能够均田?,确保农时, 恢复经济,战乱之后,政府支配大量荒地。,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

4、,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 资治通鉴卷226,754年 唐玄宗期间,780年 唐德宗期间,安史之乱,土地兼并,均田制被破坏,国家控制户口减少,户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怎么回事?,贫民税多,有些选择流亡,富者税少,关注当下:,新弊求解,版籍,即户口册。 至德兵起,指安史之乱。至德,唐玄宗之子肃宗的年号。 趣,催促。 色目,不同的名目。 课役,即赋役。 上户,即富裕人户; 下户,即贫困人户。 浮户,流亡没有固定户口的人户。,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

5、,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人丁为主,资产为主,对策三:适时调整,确保财政,关注当下:,新弊求解,人,即民。 量出以制入,根据支出确定收入。意为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赋税征收数额。 以现居为簿,在当前居住地登记户口。 丁中,丁男和中男。唐制,1620 岁的成年男子为中男。 侥利,侥幸获利。 杂徭,地方官府临时征发徭役,不在朝廷正规徭役之内。,唐,618年,780年,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省六部,政事堂 (中书门下),租调制,租调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均田制,两税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三省,选官制度:,中央官制:,赋税制度:,看重家世转为看重才学,标准相对公开公平。,分割相权,强化皇权,提高中央决策、行政效率。,人丁为主转为财产为主,减轻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如此,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