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实词推断法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81377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实词推断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实词推断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实词推断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实词推断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实词推断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包括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5 种情况。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是理解重点实词,一个句子中一到两个关键实词理解不了,往往就不能理解全句的意思。 多义实词 多义实词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多义实词,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 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例如:“兵”的本义是兵器,武器。如“收 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 (过秦论 )。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实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例如“兵”的引申义:(1)士兵。如“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六国论 )。

2、(2)战争。如“强秦之所 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义就是通过本义的比喻用法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它是由 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例如:“金”的比喻义坚固。如“金城千里”(过秦论 )。假借义就是 一个汉字被借为别的字而出现的与原义无关的意义。例如:“颁”是“斑”的借字,假借义是须发花白。 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解题方法 1语境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是指借助语境来推断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语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语境。例如 2015 年高 考天津卷第9 题 A 项,“墨子闻而悼 之悼,哀悼”。结合上下文可知,墨子听说“楚欲攻宋”而“悼 之”,这里的“悼”与“哀悼”没

3、有关系,而是说墨子内心有一种“恐惧、担心”。根据语境推断,该 项解释错误。 (1)阅读下面文言片段,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既长,益学问,不治 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 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 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 其意,用是亦 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 晋茂先之徒也。 不治 科举文词释义: 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 其意释义: (2)阅读下面文言

4、片段,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韩偓 ,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解。宰相崔胤判度支,表 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 宦人骄横,欲尽去之。 偓曰: “ 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 蔑有不济。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固其逆心耳。”帝前膝曰:“此一事终始 属 卿。 ” 帝疾 宦人骄横,欲尽去之释义: 此一事终始属 卿释义: 2语法推断法 语法推断法是指根据实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根据汉语语法知识可以明确:主语、宾语大 多是由名

5、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是由形容词、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 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可以推知它的词义。如2015 年高考安徽卷 第 4 题 C 项,“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由句中的“接”是动词(接触、结交 )可推断“当事”是名词, 在句中作宾语。该项解释为“权要”是正确的。 (1)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宣德五年五月简 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 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 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

6、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 , 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 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宣德五年五月简 廷臣九人为知府 释义: 人情大扰释义: (2)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德辉指银盘,喻曰:“创业之主,如制此器,精选白金良匠,规而成之,畀 付后人,传之无穷。当 求谨厚者司掌, 乃永为宝用。 否则不惟缺坏, 亦恐有窃而去之者矣。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 ” 又问: “农家作劳,何衣食之不赡 ?”德辉对曰: “农桑天下之本,衣食之所从出者也。男耕女

7、织,终岁 勤苦,择其精者输之官,余粗恶者将以仰事俯育。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 畀 付后人,传之无穷释义: 农家作劳,何衣食之不赡 释义: 3对称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 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 性、词义。 (1)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开元初,进尚书左丞相,兼 黄门监,俄以太子少保罢。姚崇素忌之,奏幽求郁怏散职,有怨言。诏 有司鞫治,宰相卢怀慎等奏言:“幽求轻肆不恭,失大臣礼,乖 崖分之节。 ”翌日,贬睦州刺

8、史,削实 封户六百。迁杭、郴二州,恚愤卒于道,年六十一,赠礼部尚书。 进尚书左丞相,兼 黄门监释义: 失大臣礼,乖 崖分之节释义: (2)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者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 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 “弟子记之!行 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释义: 恶者贵 而美者贱释义: 4联想推断法 联想推断法,就是对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想想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过,可联系课文对应文句相应 迁移。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

9、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词,可以联想双音词来推断。 另外,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也不失为 一种方法。如 2015年高考天津卷第9 题 B 项, “于是乃偃兵偃: 停止”。结合成语“偃武修文”中“偃” 的意思“停止”,可判断该项解释正确。 (1)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运用联想推断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 ,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士谦曰: “吾家余粟,本 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 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值年谷不登释义:

10、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释义: (2)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运用联想推断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常)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 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交,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 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 ,无所挠,始虽不悦, 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 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释义: 梦锡尽言规正 释义: 5通假推断法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 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如2014 年高考新

11、课标全国卷第4 题 A 项,“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 贷振:救济”。句中“振”通“赈”, 解释为“救济”是正确的。 (1)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 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 之间,亡 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 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 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四时之间,亡 日休息释义: 有者半贾而卖释义: (2)阅读下面文

12、言片段,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郑仁基息女美而才,皇后建请为充华,典册具。或言许聘矣。徵谏曰:“陛下处台榭,则欲民有栋 宇;食膏粱,则欲民有饱适;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今郑已约昏 ,陛下取 之,岂为人父母意!”帝痛 自咎,即诏停册。 今郑已约昏释义: 陛下取 之,岂为人父母意!释义: 6字形推断法 字形推断法,又称为形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解释词的本义。分析字形能说明字的本义,有助 于我们了解词的本义,利于我们去推断词的引申义或其他义项。如 2015 年高考浙江卷第16 题 D 项,“力 不赡 耳赡:足,够”。句中“赡”字的形旁为“贝”,与财物有关,本义是供给、供养,引申为充足、 充满。

13、故解释为“足,够”是正确的。 (1)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 败,久之,千秋上急 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 ;天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 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 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 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 败释义: 子弄父兵,罪当笞 释义: (2)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江上丈人者,楚人也。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奢子员亡,将奔吴。至江上,欲渡无舟,而楚 人购

14、员甚急,自恐不脱。见丈人,得渡。因解所佩剑以与丈人,曰: “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 不受,曰: “楚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珪,金千镒。吾尚不取,何用剑为?”不受而别。莫知其谁。员 至吴为相,求丈人,不能得,每食辄祭之。曰:“ 名可得闻 而不可得见,其唯江上丈人乎?” 而楚人购 员甚急,自恐不脱释义: 名可得闻 而不可得见释义: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文后题目。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 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 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 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

15、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 废。 (2014 年高考北京卷偃虹堤记片段) 1解释下列句中“使”的意思。 (1)使 堤土石幸久不朽() (2)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 (3)怀王使 屈原造为宪令() (4)人皆得以隶使之( ) 解析:(1)“使”与句中 “ 则”搭配使用,可判断为虚词; (2)“使”受 “往”修饰,应为动词;(3)“使” 带宾语,应为动词;(4)“使”受名词 “隶”的修饰,应为动词。 答案: (1)假如(2)出使(3)让,命令(4)使唤,奴役 2解释下面句中“殆”的意思。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 废。 () 解析: “殆”在句中与 “废”并列,当为形容词。答案: 懈怠 译文: 凭着百步远的湖堤,抵挡天下最大的险阻和深深的忧虑,惠及当地百姓乃至荆州、潭州、黔 州和四川。凡是往来于洞庭湖中的人,不论是远是近都得到这个堤的好处。况且岳阳又是四面八方往来 集会的要冲,来到并停泊在此的船只,一天要有多少呢!假使偃虹堤的土石有幸长久不坏,那么滕侯对 人和物的恩惠,难道是可以用数计算的吗?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败坏。建造者开始并非不想让 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却常常懈怠废弃了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