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81142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6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检测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说明: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 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 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

2、思想时所说的 “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 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 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 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 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 一致的呢 ?他们的做法是 : 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 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 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

3、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 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 “圣王之 制也: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 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 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 与启示 ) 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

4、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 现人类不过短短的 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 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 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 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 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 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 为自然界之产物、自

5、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 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 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 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 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 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 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 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

6、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一颗绿色的星球, 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 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 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 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 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 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三点阐释 ) 材料三 :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 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

7、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 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 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单,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 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 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 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 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

8、识自然中表现出来 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 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 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 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 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 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经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 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 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

9、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 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 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 之辨析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3分) A.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 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 B. 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 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 C.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 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D

10、.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 “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 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 B.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予夺权,但地球的 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 C.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 D.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 的论

11、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B.“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C.“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 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 同。(4 分) 5. 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 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

12、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廷见元帝 曹禺 燕婉动听的官乐在大殿里飘荡。宫娥仪仗迤逦摆开。王昭君丰容靓饰,光彩照人,顾 影徘徊,惊动左右。她走上来。 萧育:贵人朝见大单于殿下。 王昭君:后庭王昭君觐见大单于殿下,千岁!千千岁!(垂下眼) 元帝:平身。 王昭君:谢天子。 萧育:(望着元帝与呼韩邪)下面还有备选的美女,还要看吗?陛下。 元帝:(望着王昭君)不,不用了。 萧育:(对呼韩邪)大单于呢? 呼韩邪:(还在惊愕中)不,不,就依天子陛下吧。 元帝:(赞美地)汉宫中居然有这样一块未曾雕琢的美玉啊!(和蔼地)好,你为我们 唱一段鹿鸣之曲,来欢祝单于吧。 王昭君:后庭王昭君万死,

13、昭君没有学过。 元帝:哦? 王昭君:臣昭君愿唱一支比鹿鸣还要尽意的歌子。 举朝震惊。 元帝:什么? 王昭君:(从容地)长相知。 王龙:(厉声地)大胆!这是乡俚下民的情歌,怎么能在天子面前歌唱,侮慢圣听! 元帝:(吃惊,却没有发脾气)哦,长相知,这叫什么东西? 王昭君:(从容不迫)陛下愿听吗? 萧育:(也忍不住了)这个姑娘简直是出人意外。 元帝:(被王昭君雍容自若的态度所吸住,笑着)好,你唱吧。下面有人伴奏吗? 殿下无人回答。 苦伶仃:(走出跪下)老奴苦伶仃愿试一试。 王龙:(抗议地)陛下! 元帝:(温和地)让她唱。 苦伶仃从腰间拿出一支胡管,吹起来。 王昭君:(唱)上邪! / 我欲与君长相知

14、/ 长命毋绝衰 / 山无陵 / 江水为竭 / 冬雷震震 / 夏雨 雪/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 / 长相知啊 / 长相知。 王昭君唱得悠婉动人,声彻天外。元帝随着歌声,领会每一句诗,王昭君唱毕,跪 拜。 元帝:唱得好,真唱得好!是天上的音乐。平身。 王昭君:谢陛下。(站起) 元帝:(忽然)但是你不觉得你有罪吗? 王昭君:(又跪下)昭君死罪。昭君没有迎逢陛下圣意,歌唱陛下的御作,昭君死罪。 元帝:不是。你在这样的嘉宾面前,唱起这样儿女的情歌,不是失了礼吗? 王龙:就是啊,陛下,这应该交掖庭治罪,该砍头的。 王昭君:陛下能容臣昭君一言不? 元帝:好,你说。 王昭君:陛下,如果能容昭君一言,这样的话

15、是要站着说的。 元帝:好,你就站着说。 王昭君:(立起来,意态自若,侃侃然)陛下,礼发于诚,声发于心,行出于义。天生 圣人都是本着“义”和“诚”的大道理治理天下的。于今,汉、匈一家,情同兄弟, 弟兄之之间,不都要长命相知,天地长久吗?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 相知。长相知,长不断,难道陛下和单于不想“长相知”吗?难道单于和陛下不要 “长不断”吗?长相知啊!长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 元帝:(忍不住连连点头)好,好! 呼韩邪:(也忍不住)啊,陛下,这真是说得好极了。 这时,全朝上下也忽然欢快起来。 元帝:(听了多遍,依然忘记)你叫什么名字? 王昭君:臣早已禀奏,王

16、昭君。 元帝:哦,王昭君,王昭君。你恰恰说到我们的心上了。 元帝:(对呼韩邪)你看,这一点不就神奇吗?(对苦伶仃)可你怎么也会吹这个调子 呢? 苦伶仃:启奏天子,塞上胡、汉两家百姓都会唱这个歌子的。 元帝:哦,胡人、汉人都会唱的? 苦伶仃:是,陛下。 这时,一个年老的大黄门执羽檄,上。 黄门:启奏陛下!鸡鹿寨十万火急,羽书传到长安,请圣裁。 元帝:萧卿代读。 萧育:(展开羽书)“鸡鹿寨都尉祁连将军、云中太守陈昌等急奏天子陛下:昨夜匈奴 骑兵突然袭击,放兵抢劫汉朝商队,将货物一扫而空,又乘风纵火,将关市烧毁。臣 等急派兵马。胡骑遁去,不知下落 元帝:不要念下去了。 呼韩邪:(大惊失色)温敦,这是怎么回事? 温敦:消息突然,小臣毫不知晓。 元帝:(拿着羽书,笑着说)你们说,这个紧急军报奇怪不奇怪?大单于 呼韩邪:(离座)陛下! 帝:(望着萧育)这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呼韩邪:(猜不出元帝是什么心思,紧张地望着元帝)陛下 帝:(忽然向王昭君,立起)你刚才说什么“相疑相知”的话,是怎么讲的? 王昭君:(清清楚楚地)长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