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1)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80242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38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海一中 2019-2020 第二学期高三语文(5 周)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卷 一、基础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扇的大门,我们没有理由停下脚步;但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 扇朴素的简陋的甚至是寒酸的柴门,该当如何?我们而来,带着对幸福的憧憬、热望和 的追求, ( ),沧桑还没有洗却,眼泪还没有揩干,沾满泥泞的双足,凝望着绝非梦想中 的幸福的柴门,滚烫的心会突然间冷却吗?失望会笼罩全身吗? 我决不会收回叩门的手。岁月更迭,悲欢交织,命运的跌打,令我早已深深懂得什么是 生命中最最值得珍惜的宝贝。只要幸福住在里面,( )!幸福的笑容从没因身份的尊卑贵贱 失去它明媚的光

2、芒。我摸爬滚打,跨越山川大漠,寻求的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 是幸福本身。幸福比金子还珍贵,这是生活教会我的真理。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金碧辉煌千里迢迢孜孜不倦拾级而上 B. 富丽堂皇千里迢迢宵衣旰食一拥而上 C. 富丽堂皇不远千里孜孜不倦 拾级而上 D. 金碧辉煌不远千里宵衣旰食 一拥而上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带着汗水、伤痕和一路的风尘简陋的柴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 B. 带着一路的风尘和汗水、伤痕柴门简陋又如何,茅屋朴素又如何 C. 带着汗水、伤痕和一路的风尘柴门简陋又如何,茅屋朴素又如何 D. 带着一路的

3、风尘和汗水、伤痕简陋的柴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摸爬滚打,跨越山川大漠,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 B. 我跨越山川大漠,摸爬滚打,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 C. 我摸爬滚打,跨越山川大漠,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还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 D. 我跨越山川大漠,摸爬滚打,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 【答案】 1. A 2. A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 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4、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壮丽,豪华美丽。 此处用来修饰“大门”,讲的是大门的样子,而不是其“气势”,应选“金碧辉煌”。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遥远。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根据语境,此处 两个词语都可以。 孜孜不倦:勤奋刻苦地工作而不知疲倦。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 容勤于政务。此处指的是普通人的努力,应选“孜孜不倦”。 拾级而上: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一拥而上:指一下子全都挤上去,形容周围的人同 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此处强调的是一步

5、步地往上登,应选“拾级而上”。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 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本题属于选填衔接句, 第一处,“汗水”“伤痕”属于人自身要素,“一路的风尘”属于外在要素,按照一般规律 应是由内到外。所以应先是“汗水”“伤痕”,再是“一路的风尘”。 第二处,上句“只要幸福住在里面”,“里面”指的是“门”“茅屋”的里面,所以应该用 这两个词做中心词。同时,结合下句“幸福的笑容”,按照句式一致原则,应用“简陋的柴 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这一句式。 故选 A。 【3 题详解】 此题考

6、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 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本题, A、C 两项,逻辑不当,“摸爬滚打”应放在“跨越山川大漠”后面,因为“摸爬滚打”是对 “跨越山川大漠”这一历程的总结。 B 项,否定不当,句后的反问也是一重否定,双重否定等于肯定。 故选 D。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 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 语,做到形式上接得

7、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 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 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家训文化是中国血缘宗法式农业社会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特有文化现象,是一种以 儒家文化为基本内核的伦理型文化,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家训文化以别具特色的教化方式保证了传统社会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稳定,推动了中 国农耕社会的文明进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谈及撰写家训初衷时指出:“夫同言而信, 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

8、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 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正是由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代与 代之间的血缘亲情,家长的训谕比起他人教诲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更易于通过熏陶濡染使之 入耳入心。 家规族训规约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家国整合机制的形成和巩固。在 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齐家睦族是社会得以治理与维持稳定和谐的基础。国是家的扩大,家 是国的缩小。家训文化最基本的功能是伦理教化功能,家训教化在家庭、宗族中有效倡行了 敦亲睦邻、立身修德、谦恭处世等伦理道德准则,熏陶出品德高洁、清正廉明、为国为民的 名臣贤士,促进了家国整合机制的巩固。可以说,家规族训作为国家法的重要补

9、充,发挥着 维护家庭宗族稳定、调控民间社会秩序和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 传统家训文化推进了儒家思想的世俗化和社会化,加速了儒学的传播。虽然早在汉武帝 时期就宣布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然而由于社会 成员文化水平偏低,语意深刻玄奥的儒家典籍传播受到了很大制约。家训教化则不然,由于 家长、族长撰写和订立家规族训的宗旨是教化、规范家人子弟,为便于他们理解接受,在语 言上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词句。特别是宋明以来许多世家大族竞相刊行本族家训及历代名士 家训文献,通过家训载体使儒学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此外,有些家训著作还被作为私塾 蒙馆对儿童教育的启蒙读本,这也在一定程

10、度上推动了儒学的社会化。譬如,朱柏庐治家 格言虽仅五百余字,但言约义丰,多以对仗的格言警句、朗朗上口的韵语,阐述儒家为人 处世、治家修身之道,被尊为“治家之经”。由于它通俗流畅、富含哲理,清代至民国年间 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流传甚广。 家训教化助推了优秀家风的营造和传承。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化,而优秀家风的培育离 不开家训文化的滋养。北宋司马光以家范训俭示康等家训,倡导“谨守礼法”和“德 教为先”的治家之道,“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他嘱咐几子“吾本寒家,世以清 白相承”。在司马光家训的影响下,司马家族虽世代贵胄,却勤俭持家、和待乡曲,其家风 一直为时人称誉。被朱元璋誉为“江南第一家

11、”的浦江郑氏家族,以其家训郑氏规范治 家教子,告诫子孙“倘有出仕者,当早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抚恤下民”。在这种家风影响下, 该家族出仕做官者达173 人,无一人因贪赃枉法被处置。 ( 选自陈延斌家风家训:轨物范世的生动教材,有删改 )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家训文化属于伦理型文化,它把传统文化作为基本的内核,对中国血缘宗法式农业社 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B. 家规族训是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衔接和调节着国家法,对家庭宗族、社会秩序以及 国家统治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C. 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一书由格言警句和韵语构成,蕴含儒家为人处世、治家修身之道, 通俗流

12、畅、富含哲理是其流传甚广的基本条件。 D. 家训文化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借助特定的伦理道德准则,促使孩子养成令人尊敬的品行, 进而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人才。 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之推说:“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指出了在某些方面师友对 孩子的作用未必超过孩子的家庭成员。 B. 文章用颜之推、朱柏庐、司马光所在家族及浦江郑氏家族的成功来说明传统家训在家国发 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C. 文章从个人与家族、家与国的互相作用方面展开论述,用道理和实例阐述了传统家训的重 要文化价值。 D. 文章先对传统家训文化进行了整体论述,然后从不同角度分述其作用

13、,多处引用增加了文 章的说服力。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 一项是 A. 家国同构可谓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国是家的扩大,家是国的缩小,齐家睦族有利于国家 的稳定与和谐。 B. 世家大族主动刊行本族家训和历代名士家训文献,反映了世家大族重视家训文化和积极普 及儒学的观念。 C. 司马家族以贵胄之地位而世代相传,家风也受到人们的赞许,可见家范训俭示康 对整个家族产生了积极作用。 D. 家训对形成优秀家风有推动作用,其中一些著作被私塾蒙馆用作启蒙读本,这从侧面说明 了家训的价值。 【答案】 4. D 5. B 6. B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14、。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 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 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A项,“它把传统文化作为基本的内核”错误,由原文“传统家训文化是中国血缘宗法式农业 社会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特有文化现象,是一种以儒家文化为基本内核的伦理型文化,在历 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可知,“传统文化”应为“儒家文化”,扩大了范围。 B项,“衔接和调节”表述错误,原文为“家训族规作为国家法的重要补充,发挥着维护家庭 宗族稳定、调控民间社会秩序和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 C项,“由格言警句和韵语构成”说法错误,由原文“譬如,朱柏庐治家格言虽仅五

15、百余 字,但言约义丰,多以对仗的格言警句、朗朗上口的韵语,阐述儒家为人处世、治家修身之 道”可知,是“多以”对仗的格言警句、朗朗上口的韵语”,并不是就是“由格言警句和韵 语构成”。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B项,“来说明传统家训在家国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说法错误,用颜之推的例子证明了 “家训文化以别具特色的教化方式保证了传统社会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稳定,推动了中国 农耕社会的文明进步”;用朱柏庐

16、治家格言证明了“有些家训著作还被作为私塾蒙馆对 儿童教育的启蒙读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儒学的社会化”;用司马光的例子证明了“家 训教化助推了优秀家风的营造和传承。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化,而优秀家风的培育离不开家 训文化的滋养”。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 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B项,“积极普及了儒学的观念”说法错误,原文为“传统家训文化推进了儒家思想的世俗化 和社会化,加速了儒学的传播”。 故选 B。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 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 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 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 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 备解题之需。3. 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 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 题干与原文对比 异同找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