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高效课堂检测1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高效课堂检测1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高二语文阶段检测(一)参考答案 一、(一) 1B(A. 趣味与意识形态相互作用,趣味是意识形态的基础,意识形态是趣味的确证。故“意识 形态决定趣味”这一说法错误。C. 在西周时期贵族阶层,没有“道”的位置,而非“地位较低”。 D.文人趣味在士大夫趣味中衍生,但主要是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雅化追求,文中没有谈及对于“道” 的继承。 ) 2C(文章论述了士大夫阶层及其文化系统的产生过程,但并没有对比哪个趣味系统更加高级。) 3C(文人是士人阶层的衍生,当士人阶层注意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便会将文化趣味投放到文艺创 作中,但投入文艺创作不代表一定放弃政治理想,两者条件充分但不必要。)
2、(二) 4( 3 分) D要表现老中医想不动声色地帮助人家,不想让人家知道真相而博得感激,文章这 样写仍是表现其医德之高。 5( 5 分)文章写老中医医术高超的手法有: 对比手法。将我妈“痛得满床打滚”病之重与老中医轻松将病治好进行对比;将赤脚医生、县 医院治不好妈的病与老中医药到病除进行对比,都突出老中医医术之高。 侧面描写 / 间接描写。文中写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听到有人说老中医挺神,治好了一些大医院 都没法治的怪病;老中医家里坐着许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从容诊断,毫不忙乱。 直接描写 / 正面描写。老中医从容自信交代将那些药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再去找他。 而母亲真的痊愈了。
3、(每点概括1 分,分析 1 分。答到一点给2 分,答到两点给5 分) 6( 6 分)所起作用有: 推动情节发展。正因为我怀疑青花瓷瓶的价值,才有下文我去赎瓶子发现瓶子真相,看到老中 医的高尚品质的情节。使情节出现起伏,吸引读者。我的愤怒使情节骤然紧张,而后又逐渐缓和, 这样故事就起伏有致,使读者很想继续看下去。 使情节内容更为完整丰富。此情节的存在和使后文出现揭示青花瓷瓶的价值和老中医到底是什 么样的人的内容,展示给人一个完整的故事和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这样就使文章内容更为完整丰 富。 使人物形象更为突出。正是我的怀疑使后文表现老中医高尚智慧的情节出现,使老中医形象更 为突出。使主题更为突出。
4、此情节的存在使老中医的品质高尚更为突出,这样就使文章赞美人间 真善美的主题更为突出。(每点概括1 分,分析1 分。答到 3 点给满分) (三) 7D解析:“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表述意思语文相反,与原文对照, 是“使得其所受惩罚与其所获得孽利相比微不足道”而非“使得其所获得孽利与其所受惩罚相比微 不足道”。 8B解析:“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曲解原文,通过材料二第三段以及文本中对 如何消除大众恐慌情绪方法的论述可知。 9“新华网”侧重于介绍国家食药局的要求,客观说明问题企业、生产批号、疫苗数量、流向 等具体问题。新京报侧重于“疫苗危机”所引发的民众恐慌,重点分
5、析民众恐慌的原因以及解 决方法。“人民网”侧重于在这次疫苗危机中,监管部门应有的作用。 详细解析: 6 分。每点2 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指向,然后 结合材料归纳概括,同中求异。 二、 (一) 10 D(依据文意。 ) 11B( 大功服穿九个月,小功服穿五个月。必修五课本P45 注释 17) 12D(弘治二年被召为工部右侍郎,孔镛在赴任的路上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13(1) 你们本是善良百姓,做盗贼也是逼迫于挨冻受饿而已。前任太守打算加兵于你们,我 现在奉命做你们的父母官。( “汝曹”“冻馁”“兵”各1 分,句意2 分) ( 2)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
6、联姻结亲,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热心帮 助别人摆脱危难。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能帮助别人摆 脱危难的公子又在哪里! 14. (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参考译文】 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考中进士。任都昌知县,分户口为九等来决定劳役,在水边 建立粮仓,便于收赋税,百姓很依赖他。改任连山知县,瑶僮出没于邻境,县中百姓都逃窜了。孔 镛前往招抚,老百姓被他吓跑了。孔镛在民舍里面烧火做饭,留下钱抵偿其价值后才离开。百姓于 是渐渐了解亲近孔镛,相继而回。孔镛慰问赈济百姓,使他们恢复原来的生
7、产,道路也渐渐地修通 了,县政于是恢复清明安定。都御使叶盛征讨广西,让孔镛跟随。对于胡乱杀戮的各位将领,孔镛 总是极力劝阻,所保全存活的人很多。成化元年,被提升为高州知府。前任知府因瑶人的警情,关 闭城门自保,对躲避瑶人袭击的乡民都不接纳,这些人返回后都被瑶人杀害。孔镛到后,打开城门 接纳来者,流亡在外的百姓逐渐回来。 当时贼人的首领冯晓屯居在化州,邓公长屯居在茅峒,屡次招抚而不降。一天,孔镛骑着马只 带两个随从来到茅峒。茅峒距离县城十里左右,他们在路上遇到了贼人,孔镛让他们回去禀告:“我 就是新来的太守。”邓公长突然听说新太守来了,急忙招呼其党羽穿上铠甲迎接。等到看见孔镛坦 率平易,也没有带
8、骑马的侍从,暗中就有点泄气。孔镛缓缓下马,进到庭院中坐下,邓公长率领他 的党羽解甲罗列而拜。孔镛晓谕他们说:“你们本是善良百姓,做盗贼也是逼迫于挨冻受饿而已。 前任太守打算加兵于你们,我现在奉命做你们的父母官。你们,就是我的儿子。信任我,就送我回 去,我会赠送你们粮食布帛。不信任我,就杀了我,大军很快就会来到,就没有活下来的人了。” 邓公长犹豫,其党羽都为之感悟而流泪。孔镛说:“我饿了,该给我饭吃。”邓公长跪着为他献上 酒菜。吃完后孔镛说:“天要黑了,我要休息睡觉。”晚上脱衣酣睡。贼人相视惊服。(孔镛 )住了 两晚才回去。邓公长派几十个骑兵护送孔镛回去。孔镛让那些跟来的人停在城外,只让几个老弱
9、的 2 士兵跟着他进城,取来了粮食和衣服,让他们装载而回。邓公长更加感激,就焚烧了他的贼巢,率 同伙数千人来归降。 邓公长已投降,只有冯晓凭借险要的地势不降服。孔镛挑选二百壮士,乘夜抵达化州。冯晓仓 皇逃跑藏匿,孔镛俘获了他的妻儿而回,(孔镛 )对他们抚恤丰厚,冯晓也投降了。(孔镛 )治理的政绩 闻名于朝廷,皇上赐诰命褒奖。家有丧事,服丧完毕后,改到广西任职。瑶人听说孔镛来了,都远 远地躲避。不久(孔镛 )以右副都御史身份巡视贵州。清平部酋人阿溪性情倔强不驯顺,而且很狡猾, 守御大臣都收受阿溪的贿赂,阿溪更加骄横不可制服。孔镛到任,询问得知阿溪所亲近的两人。于 是用计擒住阿溪,对他处以磔刑。孔
10、镛居官廉洁,任职三十余年,都在边陲,接触瘴气成病。乞求 退休,皇上没有应准。弘治二年被召为工部右侍郎,在赴任的路上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二) 15C(“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错,此处应是诗人想象家人们也在思念自己,因而 遥望着天际的孤帆,期盼着自己的归去。) 16首联选取了“落叶”“鸿雁”“长江”的典型意象,点明季节,描绘了一幅凄凉寒冷的 深秋景象。 (2 分) 一个“寒”字,既点明了题目中的“早寒”,又渲染了秋天的寒意,还烘托了 作者内心的失意悲凉。(2 分) 首联采用起兴(或借景抒情 ) 的手法, 奠定全诗悲凉迷茫的感情基调, 为后文的思乡与或出世或归隐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作铺垫,
11、结构上也与诗歌的最后一句相呼应。 (2 分) 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释 “ 我家 ” 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在襄水之曲,所以这样说。襄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 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所以说“ 襄水曲 ” 。 “ 遥隔 ” 句:指思乡之情遥隔云端。楚:襄阳古属楚国。 “ 迷津 ” 句:论语 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的故事。这里是慨 叹人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也称江为海。 译文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
12、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归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 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 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 这种矛盾, 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这两句是写景。 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
13、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 “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 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远离故土, 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 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 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 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
14、”,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 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 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 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 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 抒发得更为强烈了。“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 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
15、,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 奔走四方, 以求见用, 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 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 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 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 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 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三
16、、 17B“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赴,走往;汤,热水; 蹈,踩。“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指点,评说;江山,国家。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 多含贬义 ) 。 “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 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 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 18D(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项, “精 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 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 19A(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介词“在”,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二是照应不当, 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 20. “时不时想”改为“感念”“送了”改为“惠赐”“指出”改为“指正”“前路”改 为“前程”“丁点心意”改为“一片心意”或者“区区此心”。 3 21. 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