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劝学复习学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80791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劝学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三语文:劝学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劝学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劝学复习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劝学复习学案 目标: 1.背诵并准确默写劝学,掌握“绝” “假” “用”及定语后置等知识。 2.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一、基础落实 1.背诵全文,默写第三段内容 2.掌握高三晨读不能丢文言实词P324 页“假”、P325 页“绝” 完成再读教材古诗文P281页第一、二( 1.2.4.5) 、三、五、六部分 3.解释加点的词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虽 ()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句式:)

2、 ! 二、比喻论证 议论文中如有好的比喻不仅能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还能给人留下绵长的回味。 劝 学的比喻论证是如此多姿多彩,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取法。 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浅显贴切,形象生动。如:用“跂而望” “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 显著效果。用“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 “假舆马”、 “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 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 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1.劝学中还有哪些比喻论证?请整理在下面的空白处。 2.上善若水

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 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 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 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 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 失,也就没有怨咎。 注释 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 是道的体 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

4、,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渊:沉静、深沉。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尤:怨咎、过失、罪过。 老子中的这段话是怎么运用比喻论证的? 3.写作练习: (1)有压力才有动力 例:自来水先施以压力才能送上高楼 弹簧因力压下去才会弹起 (2)人因环境不同而改变性质 例: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淮橘为枳 (3)学习需要反思 例:人吃食物需要消化,不能囫囵吞枣 片段示例:学习(本体)如爬山(借体).你在一开始的时候,不要因为山太高须仰视而不 敢前进 ,这是懦夫 ;当你爬到半山腰时,不要因为前路茫茫而徘徊不前,甚至萌发退意,这是弱者 ; 当你攀上山顶,俯察万物之小时,你该高歌 ,因为你胜利了,但你还须抬头看看,有一座更高的山 横在你面前 ,它在召唤你 :勇士 ,前进吧 ,学无止境 ! 于是你又抬起了脚? ? 从( 1) (2) (3)选取任意一个观点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个片段,200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