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季氏将伐颛臾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80465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季氏将伐颛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季氏将伐颛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季氏将伐颛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季氏将伐颛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季氏将伐颛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季氏将伐颛臾 编制:审核:审批: 【复习目标】 1掌握本文文言实词“见”“过”和文言虚词“何”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本文的重点词语。 2熟记本文名句。 3掌握所列出的论语名句。 【使用说明】 1、 本学案复习范围: 季氏将伐颛臾一课时 2、 重难点分析:复习重点是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名句的识记,难点是论语文化常识及 名句的积累与识记。 【梳理巩固】 一、基础知识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 2 、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主。 3 、是 社稷之臣也。 4、陈 力就 列 ,不能者止。 5、则将焉用彼相 矣? 6、 危 而不持,颠而不扶, 7、是谁之过与?

2、8 、今由与求也,相 夫子 9、不患 寡而患不均, 10、君子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1、则修文德以来 之。 12、既来之,则安 之。 13、有国 有家 者, 14、不在颛臾,而在萧蔷 之内也。 ( 二) 判断下列句式并翻译 1、无乃尔是过与? 2、何以伐为? 3、虎兕出于柙 4、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5、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三) 一词多义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伐颛臾 ) 见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 ( 失街亭) 冀君实或

3、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 )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五人墓碑记 ) 过犹不及( 论语 ?先进)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 过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 且尔言过矣,( 季氏将伐颛臾 )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 信陵君窃符救赵 ) (四)翻译句子 1、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 (五)文中名句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这是孔子的一句话,许多人认 为这是孔子在提倡“平均主义”,

4、其实,孔子的意思是说,不公正才会导致社会动荡。 二、 ( 论语名句精选)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 4.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5.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7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 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9.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 子曰: “始吾于人也

5、,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2. 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 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5. 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9.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 子曰: “三军可夺

6、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2. 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3.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 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4.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5. 言必信,行必果。 26.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7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 子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9. 子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0. 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 ” 31.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7、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文化常识】 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 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 2、先王:先代的国君。 3. 有国有家者:指拥有邦国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国:诸侯的封地叫 作“国”。家:卿大夫的封地叫作“家”。 4. 干戈:古代常用武器。 “干”指盾牌, “戈”指进攻的类似矛的武器。因此“干戈”常用作兵器的通 称。后来指战争。 5. 萧墙:古

8、代宫门内的屏风,一说为宫墙。臣子朝见君主,至此而肃然起敬,故称“萧墙”。 【探究归纳】 一、结合例句,总结归纳“何”的意义和用法 (一)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 2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 (二) 1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 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 (三)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 ) (四)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 呵问他是谁何。 意思是检查盘问。 )( 过秦论) (五)固定用法 1、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

9、么办”“为什么”。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 2、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 么 凭什么 等。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 3、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4、 【何乃】译为“怎能”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 【拓展提升】 文言文阅读( 19 分) 刘承规,字大方,楚州山阳人。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会土民啸聚为寇, 承规与知州乔维岳率兵讨定之。真宗即位,为胜州刺史,俄兼勾当群牧司。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 以掌发

10、运使迁昭宣使、长州防御使。会修玉清昭应宫,以承规为副使。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 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 言诗赐之。拜宣政使、应州观察使。五年,以疾求致仕。修宫使丁谓言:“承规领宫职,藉其督辖, 望勿许所请,第优赐告诏,特置景福殿使名以宠之,班在客省使上。”仍改新州观察使,上作歌以赐。 承规以廉使月禀归于有司,手诏褒美,复定殿使奉以给之。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 度厄之义,改珪为规。疾甚,请解务还私第,听之。七月卒,年六十四。废朝,赠左卫上将军、镇江 军节度,谥曰忠肃。承规事三朝,以精力闻,乐较簿领,孜孜无倦。自掌内

11、藏仅三十年,检察精密, 动著条式。又制定权衡法,语在律历志。性沈毅徇公,深所倚信,尤好伺察,人多畏之。上崇瑞 命,修祠祀,饰宫观,承规悉预闻。作玉清昭应宫,尤为精丽。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 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二圣殿塑配飨功臣,特诏塑其像太宗之侧。承规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 文士质访故实, 其有名于朝者多见礼待,或密为延荐。 自寝疾惟以公家之务为念,遗奏求免赠赙诏葬, 上甚嗟惜之,遣内臣与鸿胪典丧,亲为祭文。玉清昭应宫成,加赠侍中,遣内侍邓守恩就墓告祭。 (选自宋史卷四六六,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祀汾阴 / 复命督运 /

12、 议者以自京至河中/ 由陆则山险 / 具舟则湍悍 / 承规决议水运/ 凡百供应 / 悉安流而 达/ 礼成 / 当进秩 / 表求休致 / 手诏敦勉 / 仍作七言诗赐之/ 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 B、祀汾阴 / 复命督运议者/ 以自京至河中由陆/ 则山险具舟则湍悍/ 承规决议水运/ 凡百供应 / 悉安流而 达/ 礼成 / 当进秩 / 表求休致 / 手诏敦勉 / 仍作七言诗赐之/ C、祀汾阴 / 复命督运 / 议者以自京至河中/ 由陆则山险 / 具舟则湍悍 / 承规决议水运/ 凡百供应悉安流/ 而达礼成 / 当进秩 / 表求休致 / 手诏敦勉 / 仍作七言诗赐之/ D、祀汾阴 / 复命督运议者/ 以自

13、京至河中由陆/ 则山险具舟则湍悍/ 承规决议水运/ 凡百供应 / 悉安流而 达/ 礼成 / 当进秩表 / 求休致手诏 / 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 B、月禀即“月廪” ,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廪”本义是米仓,引申为俸禄。 C、废朝意思是“停止上朝”,名臣功臣死后,朝廷会停止上朝,以此表示哀悼。 D、配飨即陪祭,指古代帝王为了嘉奖功臣,特允许功臣进入太庙参与祭祀大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刘承规兼

14、具多种才能,能文能武。他曾平定匪寇祸乱,又善掌管宫内事务,还喜好儒学,热衷藏 书,礼遇各方名士,或暗中荐人入朝为官。 B、刘承规管理卓有成效,升迁不断。他掌管宫内库房,精细严密,所用方法都成了条例程式;他在 建隆年间被补授高位,太宗时曾越级升官。 C、刘承规深悉皇帝喜好,倍受荣庞。他顺应皇帝的迷信心理,修建的玉清昭应宫精致华丽;他生前 得皇帝赠计赐宅,死后皇帝还为他写祭文。 D、刘承规工作勤勉努力,为官清正。他先后侍奉三朝,精力充沛,孜孜不倦;他在病重期间写下遗 奏,要求朝廷免赠助葬财物,不下诏治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 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