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高效课堂(修改)试题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80144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修改)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修改)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修改)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修改)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高效课堂(修改)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保密试卷类型A 高二语文试题 2017.10.9 说明:本试题是共150 分,时间150 分钟。 请认真审题,用黑色签字笔规范书写到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 在春节、 端午、 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 日月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 西门外祭月

2、。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 分坐在柱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 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 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 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 缘祭享。 隋唐以后, 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 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

3、般平民来说, 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 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 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 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 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诗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 2 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 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 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

4、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 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 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 ) 。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 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 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 ;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 迎欢,不肯虚度”。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 家共赏圆月, 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 由于理学的浸染, 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 人们对家庭更为依恋,中秋节

5、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 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 ,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 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 物互相馈送。 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 间拜月的情趣, 以及有心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 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 (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于日月,殷人称东母与西母,春秋战国时称东皇公

6、、西王母,汉代称东王公、西 王母,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中国古人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 B唐宋两代都有文人赏月的风尚。唐人多借月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赞美,体现出诗 酒风流的情趣,而宋人常因月抒发感伤之情。 C南宋时的都城杭州,中秋夜热闹非凡,不仅富家巨室、中小商户宴饮赏玩,“以酬佳 节” ,连财力匮乏的市井贫民也勉力寻欢,足见中秋在当时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D中秋的节俗文化经历了不断丰富与演变的过程,如宋人赋予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意义, 3 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感情的信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弦、望、晦、朔是月亮在运行过程中被人观察

7、到的不同形态,是中国大多数节日设 定的基准,如中秋节的设定就与“望”有关。 B中秋节源于原始宗教中的月亮崇拜,但形成较晚。唐代文人已有中秋之夜赏月的风 尚,到宋代,中秋则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C沂南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后演变为月神嫦娥。晋代郭璞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即以此神话为依据。 D唐朝的一般民众将月亮视为欣赏的对象,而不再觉得它高不可及,这跟天文知识的 丰富、文化观念的进步和皇家丧失对祭月的独占权大有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月为天地大神,在宗教祭祀中地位重要,上古时期统治者独占祭月权之后,直至隋 唐以前,一般民众无权祭月,中国民间也

8、没有祭月的风俗。 B尽管唐宋文人赏月的情趣大异,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和苏轼中秋月都是借月抒怀的感伤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在宋代,中秋已是团圆佳节,到明清时期,理学的影响增强了民间社会的乡族观念 和人们对家庭的依恋,于是中秋节更成为共享天伦与联系亲族的良机。 D中秋节俗形态丰富,从文人雅士赏玩明月,到民间阖家团圆共赏明月,再到以月饼 相赠加强亲族联系,这些习俗的演变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变迁。 (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滕王阁风景 高昌 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 滕王阁矗立在赣江边上,临观之美,心旷神怡。那一望无际的

9、蓬勃风景,很容易让人 联想起赣菜的“辣”。 赣菜辣得很直接,很斩钉截铁。而滕王阁的风景,恰便也似这爽快的个性,不用什么 曲径过渡,不用什么花树遮掩,只要一抬眼,就干脆是辽阔的水,悠远的山,出岫的云。 朋友们似乎很替我遗憾,说是来早了。如果晚来些时,再赶上个晴朗的傍晚,就可以 欣赏到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了。可是,能够看到这些靓 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能够看到那一片片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的 明亮含蓄的波纹, 不也是一种难得的诗意吗?远望是烟波浩淼,近观是碧水荡漾。 水远山长, 刚柔相济。清人撰联“目极湖山千里而外,人在水天一色之中”,道的也正是眼

10、前景色。浩荡 江河行大地, 依然风雨共名山。一登上高阁, 视野就开阔起来, 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 太阳照在滕王阁上,慷慨地铺开灿烂的热情。下面的江水就绚丽起来,丰富起来。波 光粼粼,美丽潇洒。留下一溜儿一溜儿浪漫的浪花。朵朵白帆,慵懒地躺在江面上,展现出 各种各样的美好姿态。远处慢慢散步的白云,悠然地在大江上踩出一行行彩虹般的足印。隐 隐约约地, 偶尔会从那云缝里看见一两只飞鸟,于烟水苍茫处优雅地飞翔着起舞,而那舞台 之大, 背景之远,还有那翅膀之轻盈,就都留在我的左心房后面的一个小格子里,被小心收 4 藏起来了。 素负盛名的碧水与长天,映照着暖暖的阳光,一江耀眼的亮丽色彩,一片被阳光照

11、耀 的波浪,让人无比眷恋 我喜欢滕王阁,虽是初次造访,却仿佛早已是旧时相识。那山水胜迹,渔歌帆影,落 霞孤鹜, 令我陶然心醉。 一步步接近天上的蔚蓝,便也一步步接近绚烂。伴随着攀登的脚步, 天似乎都有欲坠的感觉了。远处八一大桥的吊索,酷似扇动着的飞鱼翅翼,在那划破时空的 飞翔里,我的心灵已经不知不觉地感悟了千百年的沧桑。 屈指算来,滕王阁前,走过了多少光阴。物换星移,留下了几多感叹。王勃来过,白 居易来过,杜牧来过,王安石来过,朱熹也来过。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经历 了各自的风景,留下了各自的歌吟,然后下楼去,走向了历史的烟尘。今天登上滕王阁,不 会踏到先人的脚印上了。因为这里几经兴

12、废,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古人眼里的风景了。滕王阁, 修而又毁, 毁而又建, 达二十几次之多。 留下来没有改变的,仅仅是这个富贵的旧名字而已。 阁中序播千秋, 江上帆收万里。从感情上来讲,我也希望保留下那旧日亭阁。毕竟记录着沧 桑,见证着历史。可是,经过今人的智慧和劳动,而今的滕王阁带给我们的,仍然是这么美 好的风景和这么美好的心情,这不也很好吗?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1000多年过去了,王勃站在滕王阁 的那次抒情,永远让人怀念着。站在阳光灿烂的滕王阁上,想象着王勃的锦心绣口,忍不住 也会有握笔为文的冲动。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尽管有王勃 恢弘地立在

13、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 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写属于当代的 文采风流。 历史的车轮,碾碎了多少玉砌雕栏,珠帘旧梦,沧桑是不断变幻的,而物华天宝和地 灵人杰却是永恒的。古人已远,山水依然,被光阴消磨了千余年的风景,愈发生动和醇香。 ? 在王勃曾经眺望过的地方,我把目光从邈远的历史中收回来,投向未来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由滕王阁的景联想到赣菜的“辣”,写出了滕王阁景色的直接,无遮掩,斩 钉截铁的特点。 B文章第段主要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写太阳的慷慨、白云的悠闲、飞鸟的优雅, 画面光鲜而且富有情趣。 C千百年来,滕王阁修而又毁

14、,毁而又建,已达二十多次,所以作者这次登滕王阁并 未踏上先人的足迹,感情上深有遗憾。 D这篇文章既抒写了滕王阁的历史风流,又抒写了它的当代风采,还憧憬着它的未来。 5与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壮丽景色相比,作者眼前的滕王阁景色,有哪些独特之处,结合 两段文字,作简要回答。(5 分) 6第段中,作者说“尽管有王勃恢弘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 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蟋蟀之话 夏丏尊 鸣虫是秋季的报知者。 蟋蟀的鸣声,本质上与鸟或蝉的鸣声大异其趣。鸟或蝉的鸣声是肉声,而蟋

15、蟀的鸣声是 器乐。鸟的鸣声是和人的叫唱一样,同是由声带发出的,其鸣声虽较人的声音有变化,但既同出 于肉质的声带,与人声究有共同之点。蝉虽是虫类,其鸣声由腹部之声带发出,也可以说是肉 声。 蟋蟀等秋虫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 ,而且是器械的。它们的鸣声由翅的鼓 动发生。用显微镜检查时,可以看见翅的特别的发音装置,前翅的里面有着很粗糙的状部 ,另 一前翅之端又具有名叫“硬质部”的部分,两者磨擦就发出声音。前翅间还有一处薄膜的部分, 叫做“发音镜” ,这是造成特殊的音色的机关。秋虫因了这些部分的本质和构造,与发音镜的形 状,各奏出其独特的音乐。其音乐较诸鸟类与别的虫类,有着如许的本质的差异。

16、 螽斯 与蟋蟀的发音样式大同小异。螽斯左前翅在上 ,右前翅在下 ;蟋蟀反之。螽斯的 状部在左翅 ,硬质部在右翅 ;而蟋蟀则两翅有着同样的构造。此外尚有不同的一点:螽斯之翅耸 立作棱状 ,其发音装置的部分较狭;蟋蟀二翅平叠,因之其发音部分亦较为发达。在音色上,螽 斯所发的音乐富于野趣,蟋蟀的音乐却是技巧的。 无论鸟类、螽斯或蟋蟀,能鸣只有雄 ,雌是不能鸣的。这全是性的现象,雄以鸣音诱雌。 它们的鸣 ,和南欧人在恋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蟋蟀是有耳朵的,说也奇怪 ,蟋蟀 的耳朵不在头部,倒在脚上。 它们共有三对脚,在最前面的脚的胫节部,有附着薄膜的细而长的 小孔 ,这就是它们的耳朵。它们用了这“脚耳”来听对手的情话。 石块或落叶丛中是它们的生活 的舞台 ,它们在这里恋爱,产卵 ,以至于死。 蟋蟀的恋爱生活和其他动物及人类原无大异,可是有一极有兴趣的现象:它们是极端 的女尊男卑的。试把雌雄二蟋蟀放入小瓦器中,彼此先用了触角探知对方的存在以后,雄的即 6 开始鸣叫。这时的鸣声与在田野时的放声高吟不同,是如泣如诉的低音,与其说是在伺候雌的 意旨 ,不如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