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印艺网——弘扬中华文化推广印艺科技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4170225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X 页数:70 大小:6.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中华印艺网——弘扬中华文化推广印艺科技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大中华印艺网——弘扬中华文化推广印艺科技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大中华印艺网——弘扬中华文化推广印艺科技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大中华印艺网——弘扬中华文化推广印艺科技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大中华印艺网——弘扬中华文化推广印艺科技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中华印艺网——弘扬中华文化推广印艺科技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中华印艺网——弘扬中华文化推广印艺科技精编版(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11月,现代印刷技术机遇与挑战,个人信息,陈广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印刷包装材料与图文信息处理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办公电话:020-22236486 手机:15875302226 邮箱:,单位情况,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食品学院造纸学院合并而成 制浆造纸专业:国内一流,学科排名第一 陈克复:国内唯一的造纸专业的工程院院士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印刷与包装工程专业创建:本科生(一本)培养、 硕士、博士同时招生。,一、传统的印刷技术曾经的辉煌,四大发明 中国对全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四大发明中,其中两

2、项与印刷相关,即造纸和印刷术。就其影响而言,当首推印刷术。,一、传统的印刷技术曾经的辉煌1.1 印刷术的发明与外传,1) 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源头新石器时代(印纹陶、彩陶) 雕刻凸版和漏版。战国时期已用于织物印花,西汉发展到多色分版印花,隋唐时期出现雕版印书; 活字印刷。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采用活字排版印书;梦溪笔谈记录。,一、传统的印刷技术曾经的辉煌1.1 印刷术的发明与外传,2) 发明活字的意义 思维方式的突破找到了文字印刷的最小单元(离散化),从而可以任意组合出无穷变化的文字内容。此方法应用至今,一千多年未变。用网点印图像,原理也相同。 大大减化印刷版制作过程,减轻

3、劳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传统的印刷技术曾经的辉煌 1.1 印刷术的发明与外传,3) 印刷术传播脉络 在东方的传播朝鲜最先接受中国的印刷术,之后是日本。后来继续向周边邻国传播,先在东南亚各国,后来传向南亚国家。 向西方的传播印刷术很早就经新疆传到中亚一代。两条路线:一是通过中亚、西亚到欧洲的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二是通过俄罗斯传入欧洲;,一、传统的印刷技术曾经的辉煌1.2 印刷术发明的作用与意义,马克思:(印刷术)是文艺复兴时代最伟大的发明。 果雨(西方文学大师):印刷术是“一切革命的胚胎”。 卡特(美国):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四种伟大发明(即中国四大发明)的流入和传播,

4、对现代科学的形成,曾起到重大作用。”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序论),一、传统的印刷技术曾经的辉煌1.2 印刷术发明的作用与意义,孙中山:实业计划中指出,“据近世文明言,生活之物质原件共有五种,即衣、食、住、行及印刷也。”“印刷为近世社会之一需求,人类非此无由进步。”,一、传统的印刷技术曾经的辉煌1.2 印刷术发明的作用与意义,个人认识: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人类文化和信息的传播方式,是人类文化传承、信息传播史上的开创性贡献,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深远的意义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过分。 印刷术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历史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引以

5、为自豪的重大发明!,二、对印刷本质和内涵的理解,印刷的基本过程: 原稿 处理 印刷品 (翻拍、分版、修版、制版) 表现形式:1份到多份,两种类型: a. 忠实于原稿的印刷复制 b. 创作型稿件的印刷出版,二、对印刷本质和内涵的理解,对印刷本质、内涵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理解: (1)印刷技术与图文信息处理 基本观点:印刷过程中从原稿到印刷品的处理过程是典型的图文信息处理过程。包括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色彩信息处理等等。,二、对印刷本质和内涵的理解,(2)印刷技术与图文信息传播 基本观点:人类的文化和艺术需要以信息编码(图文信息)的方式进行记录和传播,才能得到流传或发扬光大。印刷是纪录和传播图

6、文信息的基本手段和有效方式。,二、对印刷本质和内涵的理解,(2)印刷技术与图文信息传播 人类在信息传播方面有四大发明:语言、文字、图画(地图)、音乐(艺术),而印刷是实现这些信息被完整记录和广泛传播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二、对印刷本质和内涵的理解,(2)印刷技术与图文信息传播 语言:只能靠口头流传,依赖于个人听觉和记忆的能力,易于出现信息的损失(情节丢失)和噪声(添油加醋),不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传播的范围的广泛性也十分有限。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化(视觉化)。可以将事物和现象准确完整地记录下来,避免信息传输的失真。但手工抄写的方式无法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二、对印刷本质和内涵的理解,(2

7、)印刷技术与图文信息传播 图画(地图):是空间现象的符号化(视觉化)。可表现文字难以描述的与空间位置相关或具有空间造型的事物与现象(如天象观察的记录、地理现象的表达、动植物的实际形态、舞蹈造型的记录)。显然,手工绘画或抄写无法满足图画(地图)信息的广泛传播。,二、对印刷本质和内涵的理解,(2)印刷技术与图文信息传播 音乐(艺术):利用听觉或视觉(舞蹈)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乐谱实现了音乐的纪录,舞蹈也可通过绘画加以描述和记录,这里仍然存在信息能否得到广泛传播的问题。 显然,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络技术被发明之前,印刷几乎是从技术上实现信息传播的唯一有效途径!,二、对印刷本质和内涵的理解,(3)印刷

8、技术与信息可视化 基本观点:印刷技术是实现信息可视化表达的有效手段。 可视化(Visualization)原本的意思是“将客观现实构成人脑意象的方法和过程,或对不可直接察觉的某种东西进行直观表示”。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可视化又被理解为将原始模拟数据转换成可显示的图像的过程,其转换的目的在于将信息转变成可被人类感知系统理解的某种形式。,二、对印刷本质和内涵的理解,印刷在可视化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包括: 对文字而言,使不规范的手写体变为规范化的印刷体,确保了文字的可视化阅读效果; 实现图文信息的融合,提高图文信息的视觉表达效果; 实现彩色信息的呈现或再现,提高图像信息的视觉认知效果。,二、对

9、印刷本质和内涵的理解,印刷的本质可以归纳为: 以可视化的方式(文字或图像的),制成可供多人(大众)重复使用的产品,通过(发挥)人类的视觉感知功能,达到向受众(大众)传播信息的目的。,二、对印刷本质和内涵的理解,三、对于信息和信息传输(传播)的认识,(1)关于信息的本质和定义已经有多种研究和表述 维纳(控制论创始人): “信息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且在使这种适应为外部所感知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内容和名称。”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申农(信息论创始人): “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 信息的多层含义(典型的观点):一是消除不确定性,二是事物的有

10、序性、组织性形式,三是事物的表征性、反映性。,三、对于信息和信息传输(传播)的认识,(2)个人的观点: a. 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种客观存在,即现实世界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种要素构成。 b. 信息的传输是信息存在的基本要素,没有传输,信息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即信息是在传输中存在的,没有传输就无所谓信息。,三、对于信息和信息传输(传播)的认识,对信息定义的一个不成熟的思考: 信息是信源对客观事物认知的结果,并通过传输通道,用于指导接受者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根据这个定义,信息不能够脱离传输通道、甚至不能脱离接受者而独立存在。,三、对于信息和信息传输(传播)的认识,基于上述观点理解印刷的作用

11、 印刷是信息传输通道,是信息存在的依托。 印刷是通过可视化图文的方式传播的,将印刷改成为图文信息传播更加适应信息时代的特征。,三、对于信息和信息传输(传播)的认识,孙中山先生所讲的“印刷”实际上指的是“信息”。 将“印刷”与“信息”的概念混淆是与时代相符合的,根据个人对信息的定义和认识,信息不能脱离传输过程而独立存在,当印刷还是当时信息传播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技术途径时,认为“印刷”就是“信息”并没有错。,三、对于信息和信息传输(传播)的认识,由此断定,孙中山先生是最早的信息论的提出和倡导者之一,它较早地将 “信息”与衣、食、住、行并列为人类生活必需的5大要素之一,作为近世社会的一种基本需求

12、。并指出人类非此无由进步。,三、对于信息和信息传输(传播)的认识,对纸张和印刷的新理解,纸张是记录信息的载体-存储器 纸张是信息可视化的工具-显示器 印刷是信息处理与传输的过程-处理器 纸张与印刷的结合,古代的信息技术(IT),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四、印刷技术的发展变化机遇与挑战,1.1 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变化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印刷技术的进步,现代印刷技术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1) 印刷的概念在发生变化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颠覆了传统的印刷技术的概念。 印刷的方式方法已经超出了传统四种印刷方式的范畴。特别基于喷墨的非接触数字印刷方式异军突

13、起。 传统印刷的概念已经远远不能涵盖现代印刷和信息传播的内涵,需要扩展其内涵,研究其趋势,追踪其技术快速发展步伐。,四、印刷技术的发展变化机遇与挑战,1.1 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变化,2)传统印刷由过去的图文信息传播的唯一途径转变为图文信息传播的方式之一。 3)印前系统、CTP系统、数字印刷系统的发展,使传统的模拟式的手工制版、上版、甚至于印刷作业转变为全数字化(部分智能化)流程,大大提高了制版与印刷的效率,确保图文出版质量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四、印刷技术的发展变化机遇与挑战,1.1 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变化,数字印刷的增长明显高于传统印刷,来源:PIRAThe Future of Global Pr

14、inting to 2012,非接触式成像的喷墨方式增长明显,4)图文输出设备及印刷设备的现代化(集成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使操作更加简便(接近于傻瓜式),这些变化使开办一个印刷企业更加容易。 5)远程异地印刷、按需印刷、个性印刷等已经不再仅仅是概念,而是正在逐步得到实现。,四、印刷技术的发展变化机遇与挑战,.1 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变化,6)信息存储与再现的载体不仅仅限于印刷纸张。 7)印刷技术的原理在生活和科技的广泛领域得到应用,但其贡献没有被归结为印刷学科。如集成电路的照相制版,是典型的印刷术。作用如此之大,却忽略了印刷的贡献。,四、印刷技术的发展变化机遇与挑战,.1 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变化,

15、印刷技术的发展变迁,(本图片摘自北京印刷学院蒲嘉陵副院长讲稿),产业技术基础的迁移,巨大的社会需求以及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新材料、精密设备制造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使现代印刷技术的研究开发空前活跃,印刷技术和印刷产业的存在着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四、印刷技术的发展变化机遇与挑战,.2 存在的机遇,2006年印刷生产总值情况,印刷生产总值: 3800亿元(占当年GDP的1.82%),年增长率22.6%,中国印刷媒体产业: 印刷产值的地域分布 (2005),一些国家的人均纸张消费量,1)印前图文信息处理系统的建立与发展 数字化印前系统,包括了从图文信息的输入,到图文信息的处理,再到图文输出的全过程,构

16、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其中包含文字及图形图像识别、图像分割、数据压缩、数据格式转换、图文编辑、色彩处理等信息处理方面的高技术,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 印刷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其成果将加快促进印刷技术的变革,有时可能会产生重大变革。,四、印刷技术的发展变化机遇与挑战,.2 存在的机遇,2)印刷材料的发展促进印刷工艺的变革 如激光胶片纪录材料、直接制版材料等。它们与相关设备结合,促成了印刷制版工艺的发展进步。喷墨打印、数字直接成像印刷、热敏记录材料、静电印刷等技术也都依赖于新材料的研究。这一领域,也是研究比较活跃,可能引发使印刷技术产生变革的突破口之一。,四、印刷技术的发展变化机遇与挑战,.2 存在的机遇,3)全数字化工作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全程质量监控系统。 将在促进印刷技术的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