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望岳》教学设计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65846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望岳》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望岳》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望岳》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望岳》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望岳》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望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品味诗歌语言,体味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 2、朗读、背诵并默写全诗,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可是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当属“五岳” 最有名,正如“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明确:泰山 简介泰山 二、读诗:

2、1、解题:“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2、简介作者: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 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 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 成为唐代社 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代表作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及“三吏”“三别”。 3、简介写作背景:杜甫2035 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 进入青年时代后,诗人又开始漫游四方。他经过淮阴、扬州、渡过长江,先后游览了金 陵、姑苏等地 , 在这次长达四年的漫游中,杜甫不但对祖国的锦绣河山加深了认识,而且对 祖国的灿烂文化加深了理解。忘情于山水之间,诗

3、人豪迈的胸襟得到释放,锐意进取之心充 盈着他的诗歌。直到开元二十三年(73s),诗人才回到洛阳赴京兆贡举。应试落第,诗人 也并不在意,又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开始了齐赵之游,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 岁时 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 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4、读诗:全班齐读、教师范读、领读、自由读全诗。 2 5、解诗:结合注视,请同学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 而望,并且角度有别, 有远有近, 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

4、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明确:远望、近望、细望、极望 6、整体把握: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研讨以下问题: (1) 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答:高大雄奇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 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小组合作探讨1: 三、品诗: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明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 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

5、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 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 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 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 苍都, 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 的气势。 2、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讨论一下,这句话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感受? 明确: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 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 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

6、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 山了。 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 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 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3、“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 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 更加敏锐, 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 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 冲击涤荡着心胸, 胸襟为之开豁。 “决眦” ,眼睛

7、睁大, 眼角欲裂, 形容极力张大眼睛。 “眦”, 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4、动动手、动动脑,换一换,看好不好(自主探究): 3 请同学们来做一回小诗人,自己给诗中的字词换一换,我们一起来评一评,看看换得好 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小组合作探讨2: 四、悟诗: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 理解。 明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 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 ,应当, 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

8、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 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2. 拓展与延伸: 请你再说出几句表达雄心壮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 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以泰山和诗人的志向作对比,以山之雄伟反衬 诗人志向之远大,表现了一种高瞻远瞩的气魄,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