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课件.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4144236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二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庄子二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庄子二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庄子二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庄子二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庄子二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二则》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庄子二则,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文学家,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庄子 名周 (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庄子思想,1、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2、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3、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简短,股市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庄子故事,1.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

2、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请他:“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庄子的生死观 庄子快要死的时候,他的弟子们准备厚葬自己的老师。庄子知道后用幽默的口气说:“我死了以后,大地就是我的棺木,日月就是我的连璧,星辰就是我的珠宝玉器,天地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葬具难道还不丰厚

3、么!你们还能再增加点什么呢?”学生们哭笑不得他说:“老师呀!要那样的话,我们还不是怕乌鸦老鹰把老师吃了么?”庄子说:“扔在野地里你们怕乌鸦老鹰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蚂蚁吃了我么?你们把我从乌鸦老鹰嘴里抢走送给蚂蚁,为什么那么偏心眼呢?,浑沌之死,给下列字注音,沌 倏 窍 凿,dn,sh,qio,zo,浑沌(hn dn)之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 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叫做,助词,的,用来看(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恩情,助词,的,

4、商量,代词,他们,一起,代指七窍,名词作状语,每天,3、把下列意义相同的“之”归成两类。,南海之帝 待之甚善 浑沌之地 浑沌之德 尝试凿之,助词:南海之帝 浑沌之地 浑沌之德 代词:尝试凿之 待之甚善,5、熟读课文,直至背诵。,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原因:倏忽报德 经过:日凿一孔 结果:浑沌死,2、回答下列问题,体会故事中“倏、忽、浑沌”命名的意义。 文中“倏、忽”意为急匆匆、神速的意思

5、,代表有为,意在讽刺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 混沌,聚合不分的样子,指天地未开辟前的自然状态,代表无为。 “倏、忽、浑沌”命名,即生动形象又充满幽默与讽刺,同时也反映了庄子想象的奇诡。 以人的有为,来凿就自然的无为。有为的所谓成就,就是无为的死亡了,3、“倏”和“忽”为什么要给混沌凿开“七窍”?结果如何? 他们想报答混沌对他们的友善。(谋报混沌之德) 结果是好心办了坏事。混沌死了。,4、浑沌之死蕴含了什么道理? (1)做事快而不加思索,对客观事物不不去作认真分析,调查研究,单凭主观热情,盲目好动,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即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 (2)告诫人们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尽量减少和

6、避免决策上的失误。 (3)做事虽出于好心,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相反结果。,课堂小结,浑沌之死体现的“无为之治”的思想对当时诸侯争霸的社会现实来说,有积极意义,但如果扩大其范围,在生活中一切都讲“无为”,就有点消极了。 联系社会实际考虑,面对日益污染的自然环境,我们要顺乎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这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六、拓展延伸,1、除了从课文中学到的成语外,你还知道庄子中的成语吗? 鹏程万里、呆若木鸡、朝三暮四、望洋兴叹、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螳臂当车、东施效颦、扶摇直上、涸辙之鲋等等。 2、同学们,在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中,如“东施效颦”“螳臂当车”等,你能

7、复述故事的内容吗?,东施效颦,庄子天运中故事,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后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用“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 。,螳臂当车,螳螂奋举腿臂以阻挡车轮。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呆若木鸡,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注意字音 纪渻( )子 恃( )气 无敢应( )者,shng,sh,yng,呆若木鸡,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

8、反走矣。”,停止,这里解释为训练完毕,精神,怒目而视,响,声响,这里指鸡的啼叫 影,指别的鸡走近来,凭着,依靠,正,介词,替,给,转身逃跑,动词,做出反应,动词,应战,没有反应,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未也,犹应响影 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再读课文,理清结构,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呆若木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 第二部分(第25句):故事的发展斗鸡的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第6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呆若木鸡,不战而屈人之兵。,围绕课文,合作探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纪渻子驯的斗鸡

9、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从课文中找出原句) 2、纪渻子通过对斗鸡的观察训练,认为“几矣”,文中反映出“几矣”原因的句子应是哪句? 3、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反走”主要得益于什么? 4、文中的“德全”你如何理解? 5、你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1、纪渻子驯的斗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从课文中找出原句),第一阶段:方虚骄而恃气。 第二阶段:犹应响影。 第三阶段:犹疾视而盛气。 第四阶段: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经历了四个阶段: 恃气犹应疾视无变,2、纪渻子通过对斗鸡的观察训练,认为“几矣”,文中反映出“几矣”原因的句子应是哪句?,“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3、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反走”主要得

10、益于什么?,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度凝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 是精神内敛,修炼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4、文中的“德全”你如何理解?,“德全”,德才兼备 精神凝寂 聚精会神 修炼到家,5、你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本人意在提醒人们,做人要注重内在气质,不威自怒;治理国家要增强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精神内敛,修炼到家,就能百战不殆。 只有真正沉着冷静的人,才能处变不惊,取得胜利。经过严格的训练和生活磨难的人,其具有的气质,确实让人望而生畏。,课堂小结,呆若木鸡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训练斗鸡,比喻只有今生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方为竞争中“上之上者”,方能在竞争中战无不胜的道理。,布置作业,1、搜集庄子中的小故事。 2、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请同学们利用一切资源,查询资料,了解有关转自及庄子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