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摘句集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116398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摘句集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论语摘句集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论语摘句集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论语摘句集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论语摘句集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摘句集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摘句集锦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摘句集锦,论语摘句集锦,作者:孔子(英文:Confucius) 孔丘,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至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典籍中。,提纲-1,学而时习之 吾日三省吾身 君子食无求饱 不患人之不己知 夫子温、良、恭、俭、让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提纲-2,温故而

2、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知之为知之 是可忍孰不可忍 富与贵 朝闻道,夕死可矣 见贤思齐焉 君子讷于言敏于行,提纲-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贤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知者乐水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五十学易无大过 我非生而知之者,提纲-4,三人行,必有我师 子以四教,言行忠信 子温而厉 任重道远 兴于诗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逝者如斯夫 后生可畏,提纲-5,匹夫不可夺志 岁寒知松柏 食不语,寝不言 非礼勿视 君子成人之美 君子以文会友 名不正,则言不顺,提纲-6,其身正,不令而行 欲速则不达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易事而难说 君子泰而不骄 刚毅木讷 贫而无怨,提纲-7,古之学者 君子道

3、者三 以德报怨 可与言,不可与言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薄责于人 君子求诸己,提纲-8,君子矜而不争 不以言举人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巧言乱德 众恶之,必察焉 人能弘道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提纲-9,终夜以思,不如学也 君子谋道不谋食 当仁不让于师 道不同,不相为谋 益者三友 益者三乐 君子有三戒,提纲-10,君子有三畏 君子有九思 恭、宽、信、敏、惠 道听途说 何谓五美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学而时习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第一1,吾日三省吾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4、习乎?” 学而第一4,君子食无求饱。,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第一14,不患人之不己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第一16,夫子温、良、恭、俭、让,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学而第一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第二4,温故而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第二11,学而不思则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第二15,知之为知之,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是知也。” 为政第二17,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第三1,富与贵,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第四5,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第四,见贤思齐焉,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第四17,君子讷于言敏于行,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里仁第四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第五15

6、,贤哉回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第六9,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第六18,知者乐水,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第六2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第七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第七8,五十学易无大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述而第七16,我非生而知之者,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

7、而第七19,三人行,必有我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第七21,子以四教,言行忠信,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述而第七24,子温而厉,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述而第七 37,任重道远,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第八7,兴于诗,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第八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第八14,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第九16,后生可畏,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8、!” 子罕第九22,匹夫不可夺志,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第九25,岁寒知松柏,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罕第九28,食不语,寝不言,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 乡党第十8、9,非礼勿视,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第十二1,君子成人之美,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颜渊第十二16,君子以文会友,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颜渊第十二24,名不正,则言不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

9、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第十三3,其身正,不令而行,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第十三6,欲速则不达,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第十三17,君子和而不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第十三23,君子易事而难说,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路第十三25,君子泰而不骄,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第十三26,刚毅木讷,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第十三27,贫而无怨,子曰:

1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宪问第十四11,古之学者,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第十四25,君子道者三,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宪问第十四30,以德报怨,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宪问第十四36,可与言,不可与言,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卫灵公第十五7,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卫灵公第十五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1、卫灵公第十五11,薄责于人,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卫灵公第十五14,君子求诸己,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第十五20,君子矜而不争,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卫灵公第十五21,不以言举人,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第十五22,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卫灵公第十五23,巧言乱德,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卫灵公第十五26,众恶之,必察焉,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卫灵公第十五27,人能弘道,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2、卫灵公第十五2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卫灵公第十五29,终夜以思,不如学也,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第十五30,君子谋道不谋食,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卫灵公第十五31,当仁不让于师,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第十五35,道不同,不相为谋,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第十五39,益者三友,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pin辟p,友善柔,友便 n ng,损矣。” 季氏第十六4,益者三乐,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

13、yu,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l,乐佚y游,乐宴乐,损矣。” 季氏第十六5,君子有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第十六7,君子有三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季氏第十六8,君子有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季氏第十六10,恭、宽、信、敏、惠,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第十七6,道听途说,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阳货第十七14,何谓五美,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尧曰第二十2,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尧曰第二十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