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4112635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1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课堂PPT)(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2,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3,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1、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5,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2、6,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1、 世界观 2、哲学基本问题,7,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世界的本原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8,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 这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而不能回避的问题。 2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 前提和基础。 3 这是社会实践的基本问题。,9,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由此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10,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

3、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唯物主义,11,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贝克莱,陆九渊,朱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12,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回答的是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能否发生关系,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由此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存在,?,?,1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4,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根据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社会历史观可划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5,(

4、二)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6,1、哲学物质观念的历史发展,泰勒士:,“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物质=物质具体形态,17,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 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洛克,爱尔维修,拉美特里,培根,物质=原子,1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实物、物

5、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19,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第二、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20,2、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动物的感觉、心理,人的意识,2、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22,(3)意识

6、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结构复杂、机能完善,23,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4,(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 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5,、运动的含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标志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26,、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凡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 的物质

7、。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27,两种错误倾向,割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关系,就会导致两种错误倾向: 唯心主义: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设想不运动的物质。,28,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的含义,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29,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没有发生位置移动,没有发生质变,()静止的表现形式,30,区别: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联系: 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即静中有动;处于绝对

8、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即动中有静.,()运动与静止的关系,31,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董仲舒,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相对静止而否定绝对运动,两种错误倾向,3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相对主义诡辩论,看来人不能 两次踏进同 一条河流呀,两种错误倾向,3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就无法了解运动。,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 样性。,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34,四、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

9、式,时间的含义及其特性,35,时间是指物质存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的含义及其特性,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36,、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的含义及其特性,()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37,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38,、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2、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39,、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2、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1)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40,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

10、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实在性,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4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2、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1)、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4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 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因而又是相对的。,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43,(1)时间空间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含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2、

11、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44,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宇宙的持续性是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的。 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有尽有休的。 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 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广延性是有穷有尽、有边有际的。,时间空间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含义,45,无限由有限组成,并通过有限而存在。,宇宙中的每一个具体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但是,各种具体事物的数量是无限的,它们的转化、发展也是无穷的。正是无数有限的具体事物,构成了无限的物质世界.,时间空间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46,二、社会生活本质上

12、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47,1、实践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48,2、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验,49,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50,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51,(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自在自然,人类社会,人化自然,人的实践,人 类 世

13、界,人类社会,52,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53,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创造物质资料的实践,创立社会关系的实践,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观念领域,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体现,54,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三、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55,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

14、普遍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56,1、联系的涵义,(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57,2、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客观性,58,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的客观性,59,联系的普遍性,(2)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1)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3)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60,联系的多样性,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直接联系和

15、间接联系,61,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二)事物的永恒发展,62,(二)事物的永恒发展,1、什么是发展? 前进的变化或进化,特别是指人类所处的现实世界中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的上升运动。,63,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区分的根本标准是:是否符合历史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64,(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有新的结构与功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

16、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65,(3)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过程就是指事物自身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 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恩格斯,66,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6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6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