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4109533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206 大小:4.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6页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6页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6页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6页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课堂PPT)(2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2,一、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二、精神分析理论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四、社会文化理论 五、信息加工理论 六、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一、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3,行为主义 的心理发展观,4,Contents,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华生经典行为主义,5,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一、社会背景 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现代化生产对人的行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管理、行为控制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理论背景 1.实证主义哲学 2.动物心理学 3.对内省心理学的反叛,6,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内省心理学: 构造主义:以铁钦纳为代表,认为心理学是用

2、内省法(selfobservation)对意识进行研究的科学,主张将意识分为不可再分的要素(意象、感觉、情绪等)。 机能主义(functionism):把心理活动看成一个联系的整体,认为心理学是关于心理活动如何帮助有机体适应社会活动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除内省外还应包括客观观察。 华生认为无论是“意识”还是“意识过程”都是难以观察的,阻碍了心理学客观化、科学化,成为一门自然科学。,7,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华生(John Broadus Waston,1878-1958),生于美国格林威尔城外的一个农庄。 16岁进入福尔曼大学,五年后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22岁进入芝加哥大学,三年后获得心理学博士学

3、位; 30岁到霍普金斯大学担任教授,五年后发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举成为行为主义领袖,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一年后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37岁开始研究儿童心理,1929年发表婴儿与儿童的心理照顾; 42岁因家庭纠纷被迫离开学术界,经营广告事业; 47岁发表行为主义坚持推行他的行为主义思想; 67年从商界退休,在一农庄安度晚年,享年81岁;,一、华生传略,8,二、行为主义的界定,研究对象行为 行为是指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反应(response)是行为的基本单位,刺激(stimulus)是引发有机体内部外部反应的变化,在生活中叫做社会情境。刺激和反应都是物理或化学

4、变化。 2.研究任务 心理学就是通过确定刺激反应之间联结规律,达到预测和控制有机体行为的目的。,9,反应的分类: 根据可否直接观察将反应分为内隐的(internal response)和外显的反应(external response); 根据可否习得分为习得反应(unlearned response)和非习得反应(learned response)。 又依照这两个标准将反应分为: 外显的遗传反应:如眨眼、抓握、吮吸等; 内隐的遗传反应:如内分泌、循环作用等; 外显的习惯反应:如说话、开关门、打球、游泳、开关门等; 内隐的习惯反应:如思维等;,二、行为主义的界定,10,3.行为主义研究方法,二、

5、行为主义的界定,11,(3)言语报告法 观察自己身体内部所发生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口头报告的能力。 华生所讲的口头报告法所报告的只是自己机体内部的变化,而不是心理和 意识的活动,因而并不是通常所谓的内省。 (4)测验法 他主张要设计明显外部表现的行为测验,只能用来测验人的习惯,习 惯的类型等。并不能测出人的智力高下和“天赋”的差异。,2.行为主义研究方法,二、行为主义的界定,12,三、本能论,詹姆士对本能的解释是与生俱来的、非习得的行为倾向或才能。在 当时普遍接受,去解释“钢琴家的儿子也是钢琴家”,我们经常听到 有人在孩子犯错时说“瞧瞧他父亲”或“瞧瞧他爷爷”。 华生否定本能(instinc

6、ts)的存在,认为人生来是具有特定结构的 动物,由于这种结构,人生来就能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他把这类反应 称为非习得的行为(unlearning behavior),而非能力、“心理特质 ”、特殊能力的遗传。 举个例子:钢琴家的儿子只是恰巧具有了音乐的躯体结构(手指纤长) 、从小接受父亲在钢琴方面的刺激和训练,最终成为钢琴家。,13,三、本能论,为了进一步证明他的观点,华生对数百名婴儿从出生起至第三十天进行日常观察,提出一切婴儿所表现出共有的出生资质(birth equipment): 打喷嚏:当婴儿从较冷的房间被送进过热的房间时、被抱到室外阳光下时; 啼哭:最初的啼哭是呼吸的作用,受到外界空

7、气刺激所致;饥饿、 疼痛亦会引起; 吮吸、吞咽动作:条件反射; 打嗝:出生后七天出现,刺激来源于胃部实物的压力; 微笑(爱):饱食之后、母亲的轻轻晃动、抚摸、拍打会引起; 等等。 人体结构和外界刺激共同导致了以上行为。,14,四、习惯论,习惯:华生认为任何明确的动作,外显或是内隐,凡不是遗传来的,都可称为习惯。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形成和巩固的结果。条件反射是习惯的单位。 以3岁的孩子当做被试,把装有糖果的问题箱呈现给他,并让他知道如果打开箱子他就能得到糖果。他几乎用尽了所有先前获得的反应活动。第一次打开大概用了20min.的时间,当他打开箱子时给他一些糖果。第二次,他用了较少的反应活动就打开了箱

8、子。第三次更少了。经过不到十次实验,他几乎能一下子打开。 习惯形成的原因:频率(frequency)和最近基础(recency basis) 影响因素:(1)年龄 (2)练习的分配 (分散学习),15,五、人格论,人格(personality):由占支配地位的习惯构成,是人一切动作的总和。 人在出生都是相同的,但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训练形成了不同的习惯系统即人格。 华生 人格是由环境中的行为习惯形成的,也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人格。华生认为彻底改变人格的唯一途径是通过改变个体的环境来塑造个体用此方法使新的习惯加以形成,改变环境越彻底,人格因为改变的越多。,16,哪些情绪是与生俱来的? 情绪是一

9、种涉及到整个身体机制,尤其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遗传模式反应。 经过大量的儿童观察实验,华生提出儿童具有三种非习得情绪反应(遗传模式反应):惧、怒和爱。它们时候来人类各种复杂情反应的核心。 a)惧 S:失持、巨响或高声 R:呼吸停顿接着急促、啼哭 b)怒 S:阻止孩子的运动 R:面红耳赤、啼哭、肢体乱舞 c)爱 S:轻轻地抚摸摇晃、喂奶 R:微笑、舒展身体、发出咕咕声 这些情绪是如何变得复杂起来的? 华生选择了被试艾伯特(重21磅,11个月大):实验目的是建立孩子对白鼠的恐惧条件反射:,六、情绪论,17,六、情绪论,US R 钢条声 逃避、啼哭 US + CS R 钢条声+白鼠 逃避、啼哭 。 。

10、 。 CS R 白鼠 逃避、啼哭,后来小艾伯特看到类似小白鼠的一团毛茸茸的东西,如小兔子,猫,老爷爷的胡须都会做出恐惧反应,这是我们所说的泛化 。,18,六、情绪论,小阿尔伯特的恐惧实验证明了情绪可以通过条件作用习得的,并且说明 了引起恐惧反应的刺激会被条件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引起恐惧情绪反应的刺激越来越多;华生认为,由于条件反射的作用,引起爱的刺激、怒的刺激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 另外,华生还对人类的其他情绪进行了研究,是惧、怒、爱这三种非习得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成人之所以有如此复杂多变的情绪反应,是由人类社会存在的综合刺激所致。(反应条件化),19,七、语言和思维,思维是关于语言

11、习惯(language habits)的领域当嘴巴关闭后喉头肌肉的内隐运动,我们称之为思维(thinking),“简言之,不过是我们同自己在交谈”。 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一种动作习惯,思维的本质就是无声的语言。 我们什么时候思考?“当我们不出声地运用我们的语言,从一个使我们不协调的情况中摆脱出来时,我们开始思考” 思维的分类: a)已经完全习惯化的言语的无声应用 如音乐家浏览熟悉的曲段、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 b)组织得很好的内隐语言过程被情境或刺激激发 如33*333 c)计划性思维、建设性思维(遇到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情境时) 如艺术创作,20,评价,21,对儿童教育的启示,反对统一标准,主张区别对

12、待。 1.不同地域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 2.不同的季节实施多样的课程与活动; 3.尊重对不同家庭环境的孩子的差异性,主张区别对待。 二、对当今幼儿保育、教育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1.对孩子言语、动作太过粗鲁,经常拒绝孩子限制孩子接触自己喜欢的事物,会引起儿童的不良情绪反应;反对体罚。 2.利用条件反射法消除儿童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系统脱敏法雏形) 三、应重视早期教育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 1.通过合理、有序的早期训练塑造儿童良好习惯。 2.我们对哪些行为进行干预?怎样干预?(讨论),22,L/O/G/O,斯金纳及其新行为主义研究,23,主 要 内 容,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新行为主义理论在教

13、育中的应用,新行为主义与华生行为主义的对比,对斯金纳行为主义理论的评价,5,2,3,4,.,斯金纳的生平传略,1,24,第一部分 斯金纳的生平传略,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美国行为 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 反射理论的奠基者。 斯金纳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苏斯昆哈那 镇的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喜爱动手制作和发明创造。 1922年,斯金纳进入纽约州克林顿市的汉密尔顿 学院主修英国文学并开始从事写作。 1926年斯金纳从汉密尔顿学院毕业,认为文学难以解释人的行为而对文学产生了失望,因此转入哈佛大学心理系从事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25,于1930年

14、获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又获心理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在该校研究院任研究员。19371945年他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心理学,19451947年任印第安那大学心理系主任。1947年他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系的终身教授,从事行为及其控制的实验研究。 为表彰斯金纳在心理科学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卓越科学贡献奖”,1968年他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这是美国最高级别的科学奖励。1971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他一枚金质奖章。1990年8月10日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心理学毕生贡献奖”荣誉证书。8月17日晚,他完成了为美国心理学家杂志撰写的论文心理学能够是一门关于心理的科

15、学吗?第二天即8月18日便溘然长眠,心理学界的一颗巨星陨落了。,26,第二部分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一、严格的环境决定论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 三、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 四、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27,一、严格的环境决定论,(一)环境的决定作用 环境决定行为论斯金纳对于人的行为的研究是从关于人的行为的原因入手的。在斯金纳看来,影响人的行为的多种因素存在于人体外部,即人体所处的外部环境之中。 外部环境包括物种进化过程中的遗传环境、个体经历过的历史环境和个体现在所处的现存环境。 那么环境如何决定行为呢?斯金纳对此的解释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环境作为相倚性联系的一部分而决定人的行为。 2、行为是通过

16、操作强化作用而在环境中形成的。 3、环境对行为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各种外界变量上。 斯金纳认为反射是刺激和反应的相关,用公式来表示为:R=F(S,A) 刺激与反应的关系是一种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28,(二)心理现象是副产品 斯金纳反对把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当成行为的原因,他认为内部心理过程只是环境产生行为过程中伴随出现的副产品,而不能被看成是行为的原因。 斯金纳的环境决定行为论图示 环境条件 行为 副产品 内部心理过程,29,(三)忽视神经系统的作用 斯金纳认为没有必要用人体内部神经系统的活动解释行为,原因如下: 1、在分析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的因果关系时,内部的生理过程和心理过程都没有用处。 2、现有的神经生理学知识几乎都是靠不住的,难以用于对行为原因的科学分析。 3、即使将来有关神经心理学的知识丰富了,也仍需要在有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