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江苏物理 8年级上册知识点完全整理.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4100692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江苏物理 8年级上册知识点完全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科版)江苏物理 8年级上册知识点完全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科版)江苏物理 8年级上册知识点完全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科版)江苏物理 8年级上册知识点完全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科版)江苏物理 8年级上册知识点完全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江苏物理 8年级上册知识点完全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江苏物理 8年级上册知识点完全整理.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为一体叫声源,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 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一般情况下,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软木和橡胶等特殊固体除外(软木500m/s,软橡胶在常温下405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应用声速可以测距离。声音是一种波,声波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3. 乐音的三要素响度: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一般来说,振动部分

2、越短,音调越高;对于弦乐器来说,弦越紧,越短,越细,音调越高。音色: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音色跟发声体结构及材料有关4. 噪声及其控制:噪声定义物理学定义:无规律的振动;环保:影响他人噪声的危害:噪声的声强级(分贝dB);超过90dB的声音会造成听力损伤。噪声的控制方法: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中,在人耳处5.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可听声:202000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可应用于声呐测距,B超成像,测速,清洗,焊接等次声波:能绕过障碍物传播很远;可应用于预报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为监测核爆炸提供依据。二

3、物态变化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摄氏度的规定:以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将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分是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温度的测量:温度计(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常用温度计有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体温表,寒暑表等。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一看:看量程(超量程使用会损坏温度计);看分度值(分度值反映了温度计的精确程度。二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三读:要使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段时

4、间,待示数稳定后再读,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读数时,示数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注意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常见温度计的基本信息:体温计:量程(3542摄氏度);分度值(0.1摄氏度);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量程(-20104摄氏度,分度值(1摄氏度);寒暑表:量程(-3550摄氏度),分度值(1摄氏度);注:以上三种温度计,只有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且使用前需要甩。温度计的读数:注意是零上还是零下温度,根据分度值确定读数精确到的位数,如体温计分度值为0.1摄氏度,读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以为即可。3. 汽化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需要吸热

5、。3.1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1.1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1.2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3.1.3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注:蒸发还与空气湿度有关,空气湿度越大,蒸发越慢,空气湿度越小,蒸发越快。液体蒸发不需要加热,但是会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所以蒸发有降温制冷的作用。 3.2沸腾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水沸腾的特点:3.2.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上升变小;沸腾时上升变大。3.2.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比较响,是因为容器底部温度较高,水汽化成水蒸气上升,由于上部水温的低,水蒸气遇

6、冷迅速液化,这种先膨胀后收缩的过程引起了水的剧烈振动;而沸腾时,容器中水的温度都是沸点温度,水蒸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不会受冷液化成小水滴,所以不会引起水产生剧烈振动。3.2.3 沸腾前对水加热,水吸热,水的温度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吸热,水的温度不变。3.2.4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一般来说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的升高而升高,沸点还与液体的纯度有关;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C。3.2.5 液体沸腾时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液体要不断吸热。4. 液化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4.1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4.1.1降低气体

7、温度,如雾,露的形成 4.1.2 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体积,如液化石油气 4.2 液化放热:液化势汽化的逆过程,因此气体液化过程会放热。被100C的水蒸气烫伤比100C的水烫伤更严重就是因为100C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皮肤时,会先在皮肤上液化成100C的水,然后100C的水再放热。所以100C的水蒸汽液化会放出更多的热量。5. 熔化和凝固 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5.1 熔化的特点:不同的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不同,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5.1.1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成液体后,继续吸热温度才会上升。如海波,冰,各种金属

8、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熔点)。 5.1.2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的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属于非晶体。如石蜡,沥青,松香,玻璃等。 5.1.3 凝固的特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凝固成固体后,继续放热温度才会降低。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晶体的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附图: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

9、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5.1.4 晶体的熔点还跟晶体的掺杂程度,晶体表面的压强有关。冬天在路面撒盐,使冰的熔点降低,这样路面就不易于结冰;同时车轮压过的地方,压强变大,冰的熔点降低,冰也易于熔化。6. 升华和凝华定义:物质直接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物质凝华会放热。注: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升华,只有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升华,温度越高,升华得越快;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凝华,只有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凝华,一般升华和凝华都发生的比较缓慢。 7.水循环:地球上的水是循环变化的,变化过程包含熔化,凝固,汽化,液

10、化,升华,凝华这六种物态变化过程。 8. 水资源及其保护: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8.1 节水措施:减少水浪费;防治水污染;合理分配水资源;加工可用水资源。 三光现象1. 光的色彩,颜色:1.1光源: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1.2 光的色散: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七种单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像叫做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1.3色光的混合:人们发现将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后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而自生却不能用其他色光混合得到,因此我们将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原色。1.4物体

11、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能吸收各种色光,若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说明物体无色透明。2. 人眼看不见的光:a) 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的光叫可见光;人眼无法察觉到的光称为不可见光b) 红外线: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存在能使物体发热的不可见光,这种光叫做红外线;自然界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强度与温度有关。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显著。c) 紫外线:在色散光带紫光外侧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做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3. 光的直线传播:3.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小孔

12、成像,月食,日食等现象均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3.2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约为3 x108m/s4. 平面镜:a) 平面镜成像特点:反射面成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平面镜。b)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并且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也相等,像与物相对于镜面对称。5. 光的反射:a)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b) 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简记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反射角由入射角决

13、定,所以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之不行。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反射角也减小,当入射角是零度时,反射角也是零度,即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重合,但方向相反。c) 光路可逆性: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入射光线沿着原来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将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出。例如:你从镜子中能看到别人的眼睛,那么别人一定可以看到你的眼睛。d) 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后,由于镜面的反射缘故,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处会成一个虚像。虚像:虚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因此虚像不能在光屏

14、上呈现,也就没有光从虚像处射出来。 5.5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5.5.1 镜面反射:当平行光射到表面平整,光洁的平面镜上时,反射光依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5.5.2 漫反射:当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就会杂乱无章地射向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作漫反射。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原理。镜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使人感觉较为刺眼;经漫反射的光使人感觉较为柔和。补充知识点:1.日食2.月食由于太阳,地球,月球的直径和距离之间的几何关系,绝不可能出现月环食。四:光的折射和透镜1.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1.1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光从一种介质

15、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但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如果一种介质疏密不均,光在其中传播时,也会发生折射现象,如海市蜃楼现象。2. 光的折射特点;2.1光的折射三要素:一点(入射点),二角(入射角和折射角),三线(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2.2折射特点: 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分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介小空大:无论光线是从空气射入介质还是从介质射入空气,在空气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于在介质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角同变: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特例:当一束光线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一条直线上。3. 利用折射特点解释折射现象人看水中的物体,视觉深度总比实际深度浅,因为光折射的原因,从物体上过来的光线射出水面时,由于折射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