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X线解剖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070747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7.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部X线解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胸部X线解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胸部X线解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胸部X线解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胸部X线解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胸部X线解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部X线解剖课件(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胸部X线解剖,航空总医院 申太忠,从一份诊断报告开始,胸廓对称,双侧肋骨走行自然,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野清晰,未见明显病变,双肺纹理走行良好。纵膈及气管居中,心影显示良好。双侧膈肌光滑,双侧肋膈角锐利。,胸片观察的5部分,一.胸廓 二.气管支气管 三.肺 四.纵膈和心脏 五.膈肌和肋膈角,一.胸廓,分为骨性胸廓和软组织胸廓 骨性胸廓:肋骨 胸骨 胸椎 锁骨 肩胛骨 软组织胸廓: 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 乳房和乳头 胸大肌 伴随阴影,骨性胸廓:肋骨、胸骨、胸椎、肩胛骨、锁骨,肋骨,肋骨的分类:真肋 假肋 浮肋 第1-7肋前端与胸骨相连,称为真肋。 第8-10肋前端借助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相连

2、,称为假肋。 第11-12肋前端游离在腹壁肌层中,称为浮肋,肋骨,肋骨的走行: 起自胸椎两侧,后段水平向外走行,前段外上向内下倾斜走行, 第6肋骨的前端相当于第10肋骨的后端水平 快速、准确地数出肋骨是影像诊断医师的基本能力。,学会数肋骨,肋软骨的钙化,肋软骨的钙化于20岁后即可出现。 肋软骨的钙化顺序:第1肋软骨首先钙化,然后自下而上依次开始钙化。 肋软骨钙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沿着肋软骨的上下缘先出现钙化,然后于中间部继续出现钙化,多见于男性;一种是于肋软骨中央部开始出现钙化,自肋骨端起呈舌状实性钙化或呈两条平行的条状钙化,多见于女性。,女性肋软骨钙化,肋骨的变异,颈肋 叉状肋 肋骨融合 颈

3、肋: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由第7颈椎发出,比第一肋短而小; 叉状肋:肋骨前端分叉状改变,可一支较粗大,一支较细小; 肋骨融合:肋骨后段近脊柱旁,常发生于第5-6肋骨间,易误认为肺内病变。,叉状肋骨,肋骨融合,胸骨 胸椎,胸骨:正位不可见,但胸骨柄常会突出于肺野形成伪影。侧位可显示。 胸椎:正位可见第1-4胸椎,横突和椎弓根可突出于纵隔影之外,与肺门重叠时不要误为肿大淋巴结。侧位可显示。,胸骨柄形成的伪影,胸椎椎弓根形成的伪影,胸椎横突形成的伪影,锁骨 肩胛骨,锁骨:正位片上双侧胸锁关节距离中线应该相等,这是判断胸片投照体位的方法。 肩胛骨:正常肩胛骨应该位于肺野之外,当上肢旋转不够时,肩胛骨内缘

4、会与肺野上外侧相重叠,易被误认为胸膜肥厚。,胸锁关节左右对称,肩胛骨形成的伪影,软组织胸廓,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 乳房和乳头 胸大肌 伴随阴影,软组织胸廓,软组织胸廓,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与颈根部软组织在两肺尖内侧形成外缘锐利、均匀致密的阴影。 锁骨下皮肤皱褶:与锁骨下缘平行的3mm5mm宽的薄层软组织影,系锁骨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投影。,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软组织胸廓,乳房:女性乳房可重叠于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上缘不清且密度逐渐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其下缘向外与腋部皮肤连续。 乳头:乳头在两肺下野形成小圆形致密影,多位于第5前肋间处,多见于年龄较大妇女,也可见于男性,多两侧对称

5、,也可单侧出现。 注意:乳房和乳头是造成胸片诊断困难最常见的软组织影。,乳房影,乳头影,软组织胸廓,胸大肌:胸大肌于两肺中野外侧形成扇形均匀致密影,下缘清楚,可见于腋前皮肤皱褶相延续。 伴随影:肺尖第2后肋下缘可见1-2mm宽的线条状影,为胸膜在肺尖部反折处形成的。,伴随影,二、气管和支气管的X线解剖,气管 气管:正位片上,为纵行低密度气柱状 阴影,起自第6颈椎,与脊柱重叠。气管下段左缘稍凹,为主动脉弓压迫所致。 侧位片上,气管由前上方斜向后下,前后壁平行。 气管在第5-6胸椎水平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气管分叉角:60-85度,不能超过90度。,二、气管和支气管的X线解剖,左右主气管 右主气管

6、:较粗而短,与垂直长轴夹角为20-30度 左主气管:较细而长,与垂直长轴夹角为40-50度,二、气管和支气管的X线解剖,中间支气管:为右主支气管的直接延续,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以下至中叶支气管开口间,长约2-3cm,管径10-11mm,无分支。,气管及左右主支气管,二、气管和支气管的X线解剖,主支气管进入肺门分出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及亚段支气管构成支气管树。 肺段支气管通向肺段,肺段的名称与肺段支气管的名称是一致的。,气管和支气管,三、肺的X线解剖,肺野 肺叶 肺门 肺纹理,肺野,定义: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两侧肺野透明度基本相同,其透明度与肺内所含气体量成正

7、比。 分区及分带:为便于指明病变部位,通常人为地将两侧肺野分别划分为上、中、下野及内、中、外带。,肺野,分区: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引一水平线,即将肺分为上、中、下三野。 分带:分别将两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分即将肺部分为内、中、外三带。 第一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 锁骨以下至第2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锁骨下区。,2、肺 分区 通过第2、4前肋下缘 分为上、中、下野 分带: 肺野纵形三等份 内、中、外带 肺尖: 第一肋骨以上的肺野 肋间: 相邻肋骨之间的肺野,肺野,肺野,肺叶和肺段,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左肺分上、下两叶,各叶之间以叶间裂相隔。正位片相互重叠,侧位片尚可分出。 每个肺叶

8、由2-5个肺段组成,肺段通常呈圆锥形,尖端指向肺门,底部朝向肺外围。但肺段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叶间裂胸膜的示意图,肺叶-右上肺叶,肺叶-右中叶,肺叶-右下叶,肺叶-左上叶,肺叶-左下叶,肺门,又称肺根部的投影,是肺和纵隔的通道。 X线上肺门的结构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所组成,以肺动脉及肺静脉为主要成分,尤以肺动脉为主。 正位片:肺门影位于肺野内带的第2至第4前肋之间,左比右高12cm,偶可见血管断面。 侧位片:左右肺门大部分重叠,右肺门略偏前偏下,左肺门略偏上偏后。,右肺门:上部主要由上肺静脉,上肺动脉组成,下部由右下肺动脉组成; 左肺门:上部主要由左肺动脉弓,下部由左下肺动脉及其

9、分支组成,肺纹理,定义:在充气的肺野里,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 构成:由肺动脉、肺静脉组成,主要是肺动脉分支,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也参与构成。,肺纹理,肺纹理,X线表现:自肺门向中外带延伸的树枝状影,逐渐变细,肺野外带几乎消失。 分布特点:下肺多于上肺,右下肺多于左下肺,外带基本没有肺纹理 观察要点:走行 边缘 分布,肺纹理: 由肺门向肺野内呈放射状分布 主要由肺动脉 的分支构成,肺纹理,四.纵隔和心影,心脏及大血管的影像 纵隔影像,Postero-anterior view(PA view),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弓,肺动脉主干,左心室,二尖瓣,

10、三尖瓣,心脏及大血管的X线解剖,2缘:左、右心缘 2段:右心缘上段为上腔静脉,下段为右心房。 3弓:主动脉结、肺动脉段、左心室 2角:左、右心膈角 1腰:心腰,即肺动脉段 1尖:心尖,即左心室,正位,2段,3弓或4弓 主动脉 肺动脉 (左心耳) 左心室,2缘,心膈角,1腰: 心腰 或PA段 1尖:心尖,心胸比例 = 0.60 重度大,T1,T2,Th,心胸比例 = T1+T2/Th,纵隔,纵隔的定义和范围 纵膈的定义: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称。 纵膈的范围:其范围上自胸廓入口,下至横隔,前自胸骨后缘,后至胸椎前缘及其两旁的脊柱旁沟,两侧为纵隔胸膜及肺门。,纵隔的分区,三分区法: 前纵隔

11、:胸骨后,气管、升主动脉、心脏前 后纵隔:食管前缘以后至胸椎前面 九分区法: 上水平线:胸骨角、T4椎体下缘 下水平线:胸骨第4前肋部水平处与T8椎体下 缘连线,75,三分区,76,九分区法,前、中、后纵隔组织 前纵隔:胸腺、前纵隔淋 巴结 中纵隔:心脏、大血管、 气管、主支气管、 胸导管、淋巴结、膈神经、迷走神经、肺门等。 后纵隔:食管、降主动脉、 胸导管中下段、奇静脉、半奇静脉、交感神经干、 后纵隔淋巴结,五、膈肌的X线解剖,膈肌也称横膈,可分为左右叶和中央部。是分隔胸、腹腔的结构。 横膈顶部呈半圆形,正位半圆顶部靠近内侧,与心脏形成心膈角,外侧部逐渐向下倾斜与胸壁形成尖锐的肋膈角。侧位圆

12、顶部靠前,前端与前胸壁形成前肋膈角,后部向后、向下倾斜与后胸壁形成后肋膈角,并显著低于前肋膈角。,五、膈肌的X线解剖,常规后前位片,右膈顶位于第5前肋端到第7前肋间。一般体型为第6前肋端到第6前肋间。胖者位于第5前肋端。瘦者位于第7前肋端。 右膈通常比左膈高1-2cm,也有比左膈高3cm。 运动幅度正常为1-2.5cm,深呼吸为3-6cm。,膈的高度、运动的影响因素,体位:仰卧位膈的位置比站立位高3cm左右。 体型:胖高瘦低。 年龄:婴儿横膈较高,老年人常出现波浪膈、梯形膈、双重弧线影等。 呼吸相:平静呼吸与深呼吸等。 胸、腹腔脏器的影响:心脏、胃泡扩张、结肠脾曲胀气。,同一人吸气相和呼气相对

13、比,胖人和瘦人的膈肌位置对比,膈肌的变异,局限性膈膨出:膈肌因为薄弱或张力不均,可在膈穹窿之上缘局部呈另一半圆形突起,常发生于膈肌的前内侧部,右侧常见,称为局限性膈膨出。 波浪膈:横膈呈波浪状,在深吸气时有3-4个弧形突起,由不同的肌束所构成。,波浪膈,膈膨升,六、叶间裂胸膜X线解剖,胸膜分脏、壁两层,之间为胸膜腔(潜在、闭合的腔)。反折入肺叶间的脏层胸膜称叶间裂。叶间裂将肺分为数个肺叶,右肺三叶,左肺两叶。 叶间裂胸膜在X线上有时不显像。,六、叶间裂胸膜X线解剖,水平裂:后前位胸片上,可见到横裂,平第4肋软骨呈横行丝状细线影,外端在腋缘平第6肋。右侧位片可见横裂前端达胸前壁,后端止于斜裂。 斜裂:正位片不可见,侧位胸片上,于前肋膈角或角后方35cm处,从膈上斜向后上方,呈细线状影,上端止于45后肋水平,常为双线影或“8”字形影。,叶间裂胸膜的示意图,胸部X线解剖小结,初学者易被胸廓形成的各种伪影比如肋软骨钙化、乳房及乳头影等影响观察及判断,需要通过大量阅片增加经验。 初学者需要通过大量对比阅读正常和肺纹理增多的病例积累对肺纹理的诊断感觉。 初学者对于在胸片区分肺叶和肺段较为困难,可以结合胸部断层综合学习。,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