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检测 专题2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4019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检测 专题2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二轮检测 专题2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二轮检测 专题2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二轮检测 专题2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二轮检测 专题2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检测 专题2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检测 专题2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专题 2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 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 。 “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 ”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中国家庭结构的明显变化是在 20世纪 20年代左右。根据调查显示,尽管一些富裕之家仍然保持传统的大家庭,但是 46口之家的小家庭在北洋政府时期已较为普遍。这样的家庭规模已经不是多代同堂或多个已婚子孙或兄弟共存的大

2、家庭,而多半是夫妻与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小家庭” 。上述家庭结构的出现( )A标志着中国传统宗法制的崩溃 B是中国社会人权和个性解放的结果C标志着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渐解体 D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结果3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账本记载,1980 年夫妇俩全年的收入是 到了 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但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 22年前提高 一账本是上海()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B率先跨入小康的见证C政治体制改革的见证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4廷寄是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其有关告诫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

3、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封面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 。19世纪末“廷寄”开始逐渐被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 A电话在中国普遍使用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 D电报的广泛使用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宣传“时间就是金钱” ,提倡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近几年来,广州人特别崇尚温哥华“慢”式生活理念:高品质生活不在于工作有多忙、节奏有多快,而在于留出时间陪家人、慢下来欣赏自然,沉浸思考。下列对“慢”文化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A、意味着工作效率的降低 B、是对现代文明的抵制C、违背了历史潮

4、流 D、体现了现代人文主义619 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 、 中西饮食异宜说 、 论中西民情不同 、 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7王文权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中提到:“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长久恶欲,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

5、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 ”以下对题干材料意思的相关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因西方社会生活习俗优越于中国,民国初年国人相继推崇B接受西方社会生活习俗,成为了民国初年国民的共同心理C国内革命的成功,推进国人社会习俗和社会心态的近代化D民国初年,中国传统社会遭受着西方近代文明强有力冲击8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但其言论与行为往往令一些人难以理解。观察思考胡适下列言行,你认为其出现的原因是( )A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占主导地位B封建儒学在当时中国社会已不占主导地位C当时中国社会的婚俗习惯尚未发生变化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

6、金锄头文库D既受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又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9电影喇叭裤飘荡在 1983年以山清水秀的小镇为背录,反映了那一代年轻人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剧中的男主角希望能穿着流行的喇叭裤和暗恋的女孩跳流行的迪斯科。当时喇叭裤、迪斯科的流行说明了( )A、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完全西化 B、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C、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演变获得成功 D、西方国家对中国展开文化侵略10读“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项目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88% 1266% 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235% 155% 13

7、9%学历 117% 126% 253%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 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C西方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 D婚姻观念中和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11 重庆日报曾登载“革命,从剪辫子开始” ,并引用了三峡博物馆保存的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 ,从下图示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 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 旧习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持中间立场A B C D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12据学者统计,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婚俗在教育发达地区已改变很大,如集体婚礼、西式婚礼等,但即便在大城市,丧

8、葬旧俗依然盛行,如丧事披麻戴孝,期内不洗脸、不洗衣服等,南北各地均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 )A传统忠孝礼节观念根深蒂固 B年轻人与年长者观念不一C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发达 D西方教育影响的地域差异13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下面两则史料最适合于研究什么问题?( )A近代中国满清政府的腐朽和反动B西方与近代中国习俗的变迁C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D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根源14下表是美国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 (万国公报前身)于 1868年1871 年刊载的内容明细表,表格主要反映了( )年份 宗教 世俗消息 科技 比评与建议1868年 48% 26% 22% 4%1869年 36% 36%

9、 9% 19%1870年 18% 68% 5% 9%1871年 16% 46% 23% 15%A传教士传教热情逐渐减退 B传教士日益重视传播世俗信息C国民的科技意识淡薄 D国民对西方社会了解需求增多二、非选择题。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15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 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 05 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7

10、6 年,英国商人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筑了一条吴淞铁路,但这条铁路经营一年多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 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材料二 图 10为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变化图材料三 新中国火车机车的发展历程1950年 9月修复组装的一台日本蒸汽机车。1964年制造的中国第一台经过重大技术改进的干线货运机车。1973年设计制造我国第一台交007年我国首列世界先进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对中国

11、近代或现代铁路交通发展认识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简述应县木塔和平遥古城每年接待游客数量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16 (26 分)书籍、报刊、网络作为大众传媒往往承载着历史,见证着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 ,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战必胜说“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12、。 ”康有为全集材料二 申报大事年表(部分)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材料三下列是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l)依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日本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 分)(2)充分挖掘材料二中的历史信息,概括 1912年一 1938年间申报的发展特点。(8分)(3)仔细阅读两份目录,指出两者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主流评价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10 分)17 (34 分)教育是人类继承经验、改造社会的重要环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考工记多被认为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齐国政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

13、匠劳动制度的书籍。该书开宗明义“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于此同时,墨家、农家等设学收徒传授技艺,在管子 荀子等书中关于职业技能传授也有着“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而都国之民安习其服”的记载。(1)指出考工记中的经济思想与商鞅经济思想的不同。概括在当时职业技能传授的主要方式及其原因。 (14 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国民政府的民众识字运动的官方宣传材料中,将大众

14、的识字与三民主义能否实现直接挂钩。在民间,经过知识分子的着力提倡而正在日趋普及的白话文正成为推行平民教育的利器。 “定县实验”就是 1929年晏阳初带领数十位大学教授、博士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在河北定县进行的以教育、生计、卫生、自治为主题的农村改革活动。晏阳初的献身精神和他的活动筹款能力,使定县成为令人关注的焦点。到 1936年,定县有散布各处的平民图书馆、阅报所、问字处、图书担,有 491种平民读物 。定县农民参与戏剧、篮球、足球等活动,与传统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定县似乎处在一个“人造环境”中。后在战争威胁下,晏阳初和中华平民教育学会被迫南迁。摘编自

15、徐秀丽平教会扫盲活动的历史考察(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定县实验”的认识。 (8 分)在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的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以下重要节点。1862年莫雷尔法案 提出了改变以欧洲学术为特点的课程内容,加强实用技术教育。联邦政府赠予各州一定数量的土地,各州开办以讲授农业和机械工艺知识为主的专门学院。1917年史密斯休士法 开始着手建立军事职业教育体系。20世纪 40年代 军事产业职业教育中受训人数达 986055人1982年合作训练法案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与私人和民间团体共同参与制定的职业训练法案。法案强调为贫困、残疾、失业等困难群体提供职业培训1994年2000 年教育目标 提出了每个美国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