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简答论述题库.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011594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0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简答论述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简答论述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简答论述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简答论述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简答论述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简答论述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简答论述题库.doc(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答:(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3)它的科学性表现为不带任何偏见,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答:(1)马克

2、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3)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再

3、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为基础额。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离开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丧失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6、简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与时俱进的含义

4、及意义。答:(1)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把与时俱进规定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答: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

5、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2)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8、简要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答:(1)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它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次,这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2)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去观察和分

6、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3)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A1、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答:(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 (3)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

7、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2、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答:(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当今,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2)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向马克思主

8、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经济全球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世界新技术革命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等等。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回答这些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发展,今后它还将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发展。 (3)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已有基础,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前后相继、一脉相承,而不是离开这个基础和血脉另立门户、另起炉灶、另搞一套。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要有毅力,要勇于探索,要持之以恒,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作出理论

9、创新,不是信手拈来、轻而易举的,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第一章】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 (2)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答:(1)唯物

10、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2)唯物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答:(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

11、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4、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答:(1)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静止或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2)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下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5、简述承认事物相对静止存在的意义。答:(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 (2)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

12、的产生。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6、简述时间和空间的含义以及它们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答:(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2)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在时间上有始有终,在空间上有边有际。 (3)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与相对性、有限性是不可分割的,其绝对性、无限性存在于相对性、有限性之中,无数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有限性之总和,就构成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13、、无限性。7、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答:(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8、简述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答:(1)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 (2)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9、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答:(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14、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3)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是与其他要素互相联系的;整个世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堆积,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10、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答:(1)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认识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各个

15、方面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必须抓住事物中本质、必然的联系,避免对不同的联系不分主次、甚至本末倒置的倾向。11、简要说明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答:(1)新事物复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中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12、简述威武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表现。答:(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13、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答:(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认识的根本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