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4007344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简介张万生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全面铺开,从2003年秋季开始,武威市凉州区和部分县重点中小学也全面启用新的教材,新的课程标准也发放到每位教师手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全面打好基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接受新课程对我们每位的挑战,是当前的主要学习任务。 在基础教育的新课程体系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从生活世界中自主选择主题并对主题进行主动探索的过程。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构成,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之际,研究性学习以其日益凸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价值倍受人们的关注。 下面我从五个

2、方面,根据教育部,各有关师范大学对研究性学习的阐述为参考,谈点自己浅显的认识,请全体老师们指正: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和必要性近年来,有关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逐步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呢?这需要一种很好的媒介,或者手段去实现,而研究性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它有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落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此上海市教科所于1998年组成课题组开展研究,并于1999年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阐述了研究的思路和框架。此后上海市教委着手进行了“研究型活动课程”的研究和教材编写工

3、作,首先为高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供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指导,1999年10月,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上海介绍了近年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认识,得到了肯定。2000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规定研究性学习于本年度秋季在十个省市的普通高中试行,首先在发达地区逐步展开试点,真正的“课程”还未开设,同时初级中学和小学开展并试点。从2002年秋季开始,全国所有的高中都将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那么在2003年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在我们初中和小学也将逐步进行,因此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学习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那么学习这门课程对我们学生有什么意义呢?

4、 首先,研究性学习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现有的学科课程有着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优点是它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缺点是各科之间缺少联系,脱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学生通过学科课程的学习,虽然能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但由于各学科之间的分隔,使各学科之间很难建立联系,很难建立各学科和周围世界的联系,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就是为了弥补这一缺点,把学到知识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最终服务于实践。 其次,开设研究性课程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正应用而生。置身在这样一个数字化,全球化为特征的时代,一切都将变,一切都在变,新的世纪,新时代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人才必

5、须具有的能力有:(六条)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动探究的能力。 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 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的激烈变化和竞争,必须要具备上述能力。但仅靠现有的学科课程很难形成这些能力,只有通过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形成这些能力。 第三、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已经习惯了单纯的从书本上学习知识。开设这门课后改变了长期以来恪守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使学习者处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状态。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总之研究性学习

6、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只要我们积极投入其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含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是在学校教育和集体教学的环境下进行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帮助”,而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教师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形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

7、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实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实和问题。中小学生的“研究”从研究过程说,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一般是对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通过这种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内容。这包括学习中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流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开研究的结果等等。 在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从教学的角度来考虑相应的课程,教材,教法等问题。由于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丰富性,学生的学习方式

8、也必然是多样而变化的。因此,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取代已有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必要补充。 从一个方面来说: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两者都是必要的,二者相辅相成。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地强调了“接受性学习”并置于中心地位,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实际上作为一种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

9、的。 三、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课题的选择确定2、课题的研究实施3、课题的完成与成果展示。 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步骤: 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分析加工所收集的资料提出论点或假说撰写研究报告自我评价。 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步骤: 确定研究课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和验证假设实验并记录数据的现象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自我评价。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流程为:(11个步骤) 1、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个人选择题目,同学自由组成课题。 3、小组选举组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题论证。 4、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共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5、专题

10、报告,通过方案课题,研究方案评审。 6、小组独立开展研究,教师负责监控,指导。 7、教师组织课题组之间交流,推动课题研究。 8、撰写研究成果,进行个人和小组总结。 9、班组展示,同学评议。 10、答辩会、年级报告会。 11、教师评定成绩,总结。 其具体的实施中,(见武南铁中研究性学习的“目录”部分)有相应的“选题意向表”,“研究活动记录表”,“实验记录”,“访谈表”,“调查情况记录表”,“外出活动申请表”,“课题组成员考勤表”等。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学习过程。 四、研究性学习中几个方面问题的说明 (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目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归纳起来有四点: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它是师生共同探

11、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要解决的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具有以下六个主要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会分享与合作。 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以上六个主要目标中,最能体现出来的一点,也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会做人”,这也是研究性学习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或目标),因为在研究性学习中,许多课题的实施需要进行外出调查活动,外出调查研究是

12、研究性学习必须经过的过程,从而搜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而在“学会做人”中通过外出调查学生有“十个学会”; 1、学会自信 许多学生害怕面对陌生人,在公共场合不能应对自如,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性的压抑,即所谓“克已”有密切的关系。而调查研究对此提出了挑战。通过调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实例略) 2、学会坚强 外出调查,学生们会体会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很多人是怀着愉悦的心情出去,却带着满肚子苦水回来,几乎每位学生都会有失败的经历,但在失败中学会了坚强。 3、学会理解 调查中学生会看到别人的冷脸,亲身体验请求别人的艰难,体会到受到热情帮助时的愉悦,因此知道了要

13、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要善待他们。 4、学会坚持 旬子在劝学中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这说的是坚持的重要性,我们许多学生都是因为缺乏坚持到底的韧性而半途而废,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在研究性学习中只要将课题做完的都是有这份体验。 5、学会协作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小组研究,因此培养团队精神是它的重要目标,只有主动与他人沟通,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分享才能完成一个课题。 6、学会反思 在调查过程中会遇到种种挫折和失败,因此学生们学会了承受,也学会了反思,体验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很重要的。 7、学会谦让 与人相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学会谦让,

14、学会道歉。让学生明白怎样处理与他人之间的矛盾,也是人生的一门学问。 8、学会沟通 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小,一个人再也不可能不与别人发生联系,因此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也就越来越重要。虽然与人沟通不可能一下子学会,但学生们至少得到了锻炼,其中不少人必须向自己的习惯挑战。 9、学会思考 10、学会自制 在研究性学习中,许多活动靠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否则是完成不了课题的,因为外出时会遇到各种情况,有时还会遇到网吧,游戏厅等的诱惑,这都需要自制。 当然,研究性学习也有许多问题,实施起来难度大,如外出的教育,外出的安全等。外出调查会遇到各种情况,因此低年级学生的调查要控制,教师要全面掌握。 (二)研

15、究性学习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常规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常规的教学方式,它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这种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学生和教师角色的改变,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成为学习活动中真正的主体,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有时甚至是与学生一样的学习者。这种变化,促进了民主、平等、合作,互相帮助的新型的亲密师生关系的建立。在这场变革中,从某种角度说,学生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教师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因此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业务、心理素质都亟待提高,真正成为复合型的教师。 (三)研究性学

16、习中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根据以上师生关系的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如何体现教师的作用呢? 1、启发思路,引导质疑探究。 2、在学生遇到困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3、指导学生写好日记,研究情况记录及个人体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4、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信息和建设,并在选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形成结论等阶段给予重点指导。 5、组织作用。每周的小组组织一次研讨,促使小组活动能经常化、序列化,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五、面对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做哪些准备? “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对教师和学校都提出了挑战。 (1)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 (2)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 (3)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分科走向跨学科。 以上是挑战,但也是机遇,在教师被学生选择的同时,教师也在选择学生,从而师生一同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另外教师也从个人孤军奋战,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