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科学思维逻辑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964262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讲科学思维逻辑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八讲科学思维逻辑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八讲科学思维逻辑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八讲科学思维逻辑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八讲科学思维逻辑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讲科学思维逻辑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讲科学思维逻辑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讲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内容结构,引言 一、逻辑思维及其特点 二、分析与综合 三、归纳演绎类比 四、思考题 五、参考书目,引 言,实践与思维的关系 实践的种类,一、逻辑思维及其特点,1. 什么是逻辑思维? 定义: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进行间接、概括反映的过程,是科学思维的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类型。 理解: “逻辑”词源:赫拉克里特的s概念 科研过程中,逻辑思维的基础是科学事实 逻辑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应用的广泛性,逻辑”一词,其最初的来源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的“洛各斯”(s)概念。赫拉克里特强调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是永恒运动的,但这种永恒运

2、动又是有规律的,(原话)这种规律,或者“一定的分寸”,就是“s”。 但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从字义上讲,“s”这一术语在希腊语中,既可以在“规律”的意义上使用,也可以在“概念”、“言语”、“词”、“含义”的意义上使用。所以,“s”这个词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与“概念”、“语词”等联系在了一起。 所以,逻辑思维也就是通过概念、语词,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判断、推理等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的方法。,(约前540前480/470年之间) 古希腊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爱非斯学派创始人。他提出火是万物的始基和本原,万物均由火产生,又复归于火。火合乎规律的燃烧,又合乎规律地熄灭;旧火熄灭,新火燃烧,故而万物生存不

3、息。他明确提出运动变化的观点,指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说明一切都存在,但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的产生和消失。他最先提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认为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是事物生成发展的动力。他的辩证法是自发的、朴素的。并带有循环论的性质,但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有论自然等,现只剩下若干片断。,一、逻辑思维及其特点,种类 2. 形式逻辑思维及其特点 定义:形式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初级阶段,它是从抽象同一性、从相对静止和质的稳定性方面去反映事物的。 理解: 仅关心思维形式,不涉及思维内容 以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为基

4、本规律,以使用“固定范畴”为特点 发展史 古典形式逻辑(亚里士多德为思维立法) 符号逻辑或数理逻辑(17世纪末的莱布尼茨),一、逻辑思维及其特点,3.辩证逻辑思维及其特点 定义:辩证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它以使用“流动范畴”为特点,从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上去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 理解: 形式逻辑只注重思维形式,相对说忽略了思维所涉及的具体内容。自从黑格尔把辩证法引入了逻辑思维,也就开始了辩证逻辑的发展史。 辩证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律,它以使用“流动范畴”为特点,二、分析与综合,整体vs.部分 1.分析方法及其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定义:分析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解为一定部分

5、、单元、环节、要素并加以认识的思维方法 理解: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操作方法,主要是个“分解”的过程。这种分解有两种含义 类似于解剖那样的分解(横向的分析) 还原式的分析(纵向的分析),二、分析与综合,1.分析方法及其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思维方式上的特点:有三个基本要素 把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分割成各个独立的部分 深入剖析各独立部分的特殊本质 进一步剖析各部分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作用与局限: 从笼统直观到分析方法的确立 孤立、片面、静止地观察问题(形而上学),二、分析与综合,2. 综合及其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什么是综合: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对客观对象一定部分、单元、环节、要素的认识联

6、结起来,形成对客观对象统一整体的认识的思维方法 理解: 综合是分析的逆过程 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区别于古人的笼统直观) 并非机械加合,二、分析与综合,2. 综合及其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综合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综合是通向科学发现和促使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 综合也是通向技术发明的重要途径 综合方法在当今科学界的特殊重要性,二、分析与综合,3.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分析与综合互相依存、互为条件、互相补充 分析与综合相互转化 从科学认识的长远进程来看,这两种认识方法是不断交替更迭使用的 就具体科学认识活动而言,分析与综合这一矛盾的两方面,其主次地位也是不断转换的,三、归纳演绎类比,个别(i

7、ndividuality)vs.一般(generality) 1.归纳及其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什么是归纳:归纳方法是从大量个别事物中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又称为归纳推理 理解 客观基础 为什么只能得到或然性的结论? 归纳推理由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分类,三、归纳演绎类比,1.归纳及其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归纳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与局限 通过个别科学事实得出普遍性规律 可以使经验性的科学事实上升为一般原理 可以使范围较小的一般原理上升为更普遍的一般原理 结论的或然性;对归纳结论的检验是个近乎永恒的进程 历史上归纳方法的发展 亚里士多的最先提出了两类归纳,即简单枚举归

8、纳法和直觉归纳法 真正把归纳引入逻辑学、使之在逻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17世纪初英国的培根归纳推理由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归纳方法在近代有许多发展。如:穆勒提出了专门研究因果联系的“穆勒五法”;把分析方法与归纳方法结合,产生了旨在提高归纳结论可靠性的科学归纳法;逻辑实证主义把概率引入归纳过程,发展为概率推理;此外还有统计推理、合情推理等。,三、归纳演绎类比,2. 演绎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什么是演绎: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一般”等于已知的原理、定理、法则、公理,属于较大的类;“个别”等于未知的特殊事物及其属性,属于较小的类 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是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三段论,一般

9、有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组成 演绎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演绎是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有效方法(几何学、物理学) 演绎方法也是逻辑证明或反驳的有力工具(先演绎后检验) 通过演绎也可以建立新概念、发现新的自然规律(特殊相对论) 演绎方法的局限 演绎推理的结论原则上讲都包含在前提之中,创造性较小 结论可靠性受前提制约,而前提的可靠与否,依赖于归纳方法或其他方法得出的一般原理,三、归纳演绎类比,3. 归纳和演绎的关系 科学认识是归纳和演绎的辩证统一 演绎要以归纳为基础,归纳要以演绎为指导 演绎方法的大前提来自于归纳,所以演绎包含着归纳,没有归纳就没有演绎;同时,归纳要以演绎为指导,人们总是在一般原理的指

10、导下对经验进行归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演绎也就没有归纳 在科学认识活动中,归纳与演绎所起的作用不同 归纳概括经验性的事实,处于科学认识的经验层次,以观测到的实验结果为依据;而演绎方法主要用于建立必然性的知识体系,处于科学认识的理论层次。作为科学认识中两个阶段的两类认识方法,归纳的目的是确立科学认识基础的客观性,而演绎则保证构成科学认识基础的知识元件、要素间联系的必然性 科学认识的深化、发展,是在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不断震荡中实现的,演绎方法派生出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公理化方法。,演绎方法,公理化方法的最早的倡导人也是亚里斯多德。,组成公理化系统的一般程序是: 选择只作公设的概念为基

11、本概念,选择一类自明的陈述作为公理; 制定推理、推导规则,用以指导本系统的演算; 依据规则从初始概念推导出新的概念,从公理演绎出新的陈述; 遵循同样的步骤,从导出的陈述和公理中进一步导出其它陈述;只要需要,这一过程可以一直进行下去。,演绎方法,三、归纳演绎类比,4 类比方法及其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类比方法的含义:根据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方法,逻辑学上也叫做类比推理 理解: 从个别到个别的类比推理 从一般到一般的类比推理 作用: 启发思想,开拓思路,形成假说(前沿探索中类比的优势) 触类旁通,解释外推,为已有理论开拓新的应用领地(仿生学),类比

12、推理方法可以表示为: 有a,b,c,d 有a,b,c,类比方法,则可能有d,由到的推理可以是“特殊特殊”,也可以是“一般一般”。,以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为例:,类比方法,归 纳,演 绎,四、思考题,1.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归纳推理的可靠性?,2.如何认识类比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参考书目,日 福井谦一:学问的创造。那日苏译,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哲学著作的名称。(ta meta ta physica,拉丁文为metaphysica)中文据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意译 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该用法始于黑格尔,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哲学思想。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否认事物存在本质的变化和发展,否认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