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范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3963935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实甫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王实甫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王实甫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王实甫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王实甫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实甫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实甫范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实甫范文 王实甫,名德信,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王实甫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天一阁本录鬼簿称他名德信。河北定兴人。诸本录鬼簿都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据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序,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年)前已去世。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有凌波仙词吊王实甫:“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

2、颩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风月营”、“莺花寨”、“翠红乡”,都代指元代官妓聚居的教坊、行院或上演杂剧的勾栏。显然,王实甫是熟悉这些官妓生活的,因此擅长于写“儿女风情”一类的戏。明陈所闻北宫词纪收商调集贤宾退隐套曲,署为王实甫作,其中有“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数支干周遍又从头”,可知其六十岁时已退隐不仕。但曲中又有“红尘黄阁昔年羞”、“高抄起经纶大手”,则其又曾在京城任高官,似与杂剧作家王实甫并非一人。 北宫词纪所收署名王实甫的散曲商调集贤宾、退隐中写道:“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到如今白发青衫此地游”,“人事远,老怀幽,志难酬,知

3、机的王粲;梦无凭,见景的庄周”,“怕狼虎恶图谋,遇事休开口,逢人只点头,见香饵莫吞钩,高抄起经纶大手”,可知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不无坎坷,晚年退隐。曲中又有“且喜的身登中寿”,“百年期六分甘到手”,可以推断他至少活到60岁。这首散曲又见于雍熙乐府,未署名。因此,学术界对它的作者是谁有不同看法。 西厢记最早的是唐代元稹所著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不过它是以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改编而成的。它和董西厢在情节上相差无几,但在每个方面都进一步加工、发展和提高,使戏剧冲突更加激烈,人物性格也更为鲜明,特别在心理描写上,细致、精确,引人入胜。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中原音韵曾把西厢记第

4、1本第3折的曲文作为“定格”的范例标举。元末明初贾仲明的凌波仙吊曲说王实甫“作词章,风韵羡,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誉王实甫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可见,他的作品在元代和元明之际很为人所推重,西厢记其时已被称为杂剧之冠。 王实甫所作杂剧,名目可考者共13种。今存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大王歌舞丽春堂3种。韩采云丝竹芙蓉亭和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都有佚曲。其余仅存名目而见于录鬼簿著录者有东海郡于公高门、孝父母明达卖子、曹子建七步成章、才子佳人多月亭、赵光普进梅谏、诗酒丽春园、陆绩怀橘、双蕖怨、娇红记9种。

5、对王实甫曲目,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或认为娇红记非出王手,或认为诗酒丽春园亦非王作,还有人认为今存破窑记是关汉卿的作品,但都非定论。明清时代还有王实甫作月明和尚度柳翠和襄阳府调狗掉刀的著录和传闻,均不可靠。此外,自明代开始,出现西厢记是王实甫作关汉卿续或关作王续等说法,也都不可信。 王实甫还有少量散曲流传:有小令1首,套曲3种(其中有一残套),散见于中原音韵、雍熙乐府、北宫词纪和九宫大成等书中。其中,小令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较有特色,词采旖旎,情思委婉,与西厢记的曲词风格相近。 西厢记在王实甫现存的3种杂剧中,5本21折的西厢记不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散曲 山

6、坡羊春睡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香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片声雪下呈祥瑞。把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正宫端正好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正宫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迟迟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越调斗鹌鹑 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

7、满庭。罗袂生寒,芳心自警。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悄悄冥冥,潜潜等等。 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披着领箬笠蓑衣,堤防他斜风细雨。长则是琴一张酒一壶。自饮自斟,自歌自舞。 越调小桃红 水声山色两模糊,闲看云来去。则我怨结愁肠对谁诉?自踌躇,想这场烦恼都也由咱取。感今怀古,旧荣新辱,都装入酒葫芦。 越调紫花儿序 也不学刘伶荷锸,也不学屈子投江,且做个范蠡归湖。绕一滩红蓼,过两岸青蒲。渔夫,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惊起那几行鸥鹭。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 越调拙鲁速 对着盏碧荧荧短檠灯,倚着扇冷清清旧帏屏。灯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窗儿外淅零零的风儿透疏棂

8、,忒楞楞的纸条儿鸣。枕头儿上孤零,被窝儿里寂静。你便是铁石人,铁石人也动情。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中吕混江龙 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杂剧 西厢记 1.剧情 描写书生张生在寺庙中遇见崔相国之女崔莺莺,两人产生爱情,通过婢女红娘的帮助,历经坎坷,终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结合的故

9、事。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已经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他们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争。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封建势力的代表“ 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展开的冲突。这是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势力和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间的冲突。 此外,西厢记还

10、有由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种种矛盾引起的另一条戏剧冲突的线索,这些冲突虽然属次要,却是大量的,错综复杂的,常常和主要矛盾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推动戏剧情节一环扣一环地发展,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这正是西厢记令人叫绝之处。西厢记的角色不多,戏却很多,情节曲折。西厢记的结构规模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空前的。它突破了元杂剧的一般惯例,用长篇巨制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杂剧由于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的模式化的缺点,能够游刃有余地展开情节、刻划人物。这是王实甫的一个创举。西厢记最突出的艺术成是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王实甫很善于按照人物的地位、身份

11、、教养以及彼此之间的具体关系,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调动多种艺术手段,生动、鲜明地将其表现出来。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都由于王实甫的卓越才能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王实甫的西厢记问世以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 * 。其版本数量众多,流传至今的明清刻本约有一百种。明清两代的众多学者对西厢记评价很高,直到近现代,西厢记的各种版本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备受人们的赞赏。 由于西厢记是一部多本戏,加上关目的布置又很巧妙,写得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环环相扣。从一开始崔、张邂逅于普救寺而彼此相慕,就陷入一种困境;而后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张生在老夫人许婚的条件下飞书解围,似乎使这一矛盾得到解决;然而

12、紧接着又是老夫人赖婚,再度形成困境。此后崔、张在红娘的帮助下暗相沟通,却又因莺莺的疑惧而好事多磨,使张生病卧相思床,眼见得好梦成空;忽然莺莺夜访,两人私自同居,出现爱情的高潮。此后幽情败露,老夫人发威大怒,又使剧情变得紧张;而红娘据理力争并抓住老夫人的弱点加以要挟,使得她不得不认可既成事实,矛盾似乎又得到解决。然而老夫人提出相府不招“白衣女婿”的附加条件,又迫使张生赴考,造成有情人的伤感别离。在可能是后人续作的第五本中,直到大团圆之前,还出现同莺莺原有婚约的郑恒的骗婚,再度横生枝节。这样山重水复、萦回曲折的复杂情节,是一般短篇杂剧不可能具有的。它不仅使得故事富于变化、情趣浓厚,而且经过不断的磨

13、难,使得主人公的爱情不断得到强化和淋漓尽致的表现。 2.冲突 西厢记写了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的矛盾,亦即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叛离者的矛盾;也写了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矛盾。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条线索,它们相互制约,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莺莺和张生在佛殿中巧遇,两人一下子坠入了爱的漩涡,必然为“治家严肃”的老夫人所不容。当张生计退贼兵,本来答应婚事的老夫人突然赖婚,矛盾激化,出现了第一个高潮。莺莺、张生不甘摆布,继续追求爱情。这时,崔、张与红娘之间又出现了性格的冲突。莺莺对红娘,既要利用她,又要表现出小姐的尊严,对红娘遮遮掩掩。在红娘,既埋怨小姐耍滑头,又怕被小姐倒打一

14、耙,因而要小心翼翼。性格冲突,使剧中出现了第二个高潮。到后来,老夫人作出让步,但提出要张生考取功名,实际上又为赖婚作准备。最后,张生衣锦还乡,在红娘和白马将军的帮助下,和老夫人当面质证,将全剧的冲突推向了最高潮。最终,老夫人不能再赖,张生莺莺取得了胜利,“有情人终成眷属”。全剧情节有起有伏,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作者以高超的写作技巧,让观众得到了完美的艺术享受。 3.特色 (1)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个性鲜明的形象塑造。(2)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心理描写十分细腻,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形成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 (

15、3)选择和融化古代诗词中优美的词句和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而华美的曲词。长亭送别一折最能体现这方面的特色。如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一曲里,作者用几个带有季节性特征的景物,衬托出离人的悲伤情绪,把读者引向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里。 4.地位 作为剧本,西厢记杂剧表现出的舞台艺术的完整性,达到了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它问世以后,家喻户晓,有人甚至将其与春秋相提并论。 5.影响 它的出现,也对后世的创作产生巨大 * ,象牡丹亭红楼梦等作品均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西厢记具有广泛持久 * 。自它问世以来,就得到戏剧家、评论家的高度赞赏。明人都穆说“北词以西厢记为首”(南濠诗话),王世贞称西厢记为北曲的压卷之作,王骥德认为杂剧南戏之中“法与词两善其极,唯实甫西厢可当之”,称为“千古绝技”(曲律)。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在焚书中,对西厢记出神入化的艺术技巧发出由衷赞叹;清代戏曲家李渔更下了这样一个结论:“自由西厢而迄于今,四百余载,推西厢为填词第一者,不知几千万。”(闲情偶寄) 对戏剧创作,西厢记也显示出超凡 * 。他开创的青年男女密约幽期,反抗家长专制,最后走向喜剧大团圆结局的模式,形成后世的一个基本套路。明清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