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的一般概念(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962927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8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的一般概念(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感染的一般概念(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感染的一般概念(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感染的一般概念(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感染的一般概念(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染的一般概念(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的一般概念(课堂PPT)(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节 感染的一般概念,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或病原体(pathogen):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感染(infection),又称传染: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感染不是疾病的同义词!) 传染病:由有生命力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由其它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2,一、感染的途径和方式 1.感染的途径 2感染的部位及方式 二、微生物的致病性 1.细菌的致病性 2.病毒的致病性 3.立克次体致病性 4.真菌的致病性 5.寄生虫的致病性 三、传染后的表症,3,一、感染的途径和方式,外源性感染:

2、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主要来自病人、健康带菌 (毒)者和带菌(毒)动、植物。 内源性感染: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素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1.感染的途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创伤 感染、接触感染、垂直传播,4,2. 感染的部位及方式,病原体侵入机体的途径: a)绝大多数病原体不能穿过完整的皮肤,而是通过机体的自然开口 、皮肤表面的创伤裂口,或通过导管、静脉注入或外科切口等医源性的途径,进入机体内部。 b)极少数能穿过皮肤(如血吸虫、钩虫) ; c)有的能穿过粘膜(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麻诊病毒) ,然后通过血循环达到特定组织部位、造成病变;有的(如白喉杆

3、菌)能附着在粘膜上生长繁殖形成局部病灶,产生毒素,引起各种症状。,5,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和造成病变的方式:,细胞外感染,细胞内感染,兼性细胞内感染,专性细胞内感染,某些细菌、真菌、弓形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后不被杀死,反而在细胞内增殖,称为兼性细胞内感染;,所有的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及少数细菌和原虫只能在靶细胞内增殖,它们必须存在于细胞内才能引起感染,为专性细胞内感染。,6,二、微生物的致病性,1.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是对特定宿主而言,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反之为非致病菌,但二者并无绝然界限。 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或机会致 病菌: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4、,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 殊情 况下可致病!,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毒力,侵袭力,毒素,7,毒力:又称致病力(pathogenicity),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对细菌性病原体来说,毒力就是菌体对宿主表的吸附,向体内侵入,在体内定居、生长和繁殖,向周围组织的扩散蔓延,对宿主防御功能的抵抗,以及产生损害宿主的毒素等一系列能力的总和。 1)侵袭力(invasiveness):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吸附和侵入能力; 繁殖与扩散能力; 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8,(1)吸附和侵入能力:,细菌通过具有粘附能力的结构如革兰氏阴性菌的菌毛 粘附于宿主的呼吸

5、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细 胞的相应受体,于局部繁殖,积聚毒力或继续侵入机体 内部。 淋病奈瑟氏球菌:菌毛可使其吸附于尿道粘膜上皮的表 面而不被尿液冲走; 变异链球菌、乳杆菌:牙齿表面粘连成菌班,造成龋齿。 在原处生长繁殖并引起疾病:霍乱弧菌(Vibrio) 侵入细胞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使细胞死亡,造成溃疡: 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dysenteriae) 通过粘膜上皮细胞或细胞间质侵入表层下部组织或血液中 进一步扩散:溶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haemolyticus),9,10,(2)繁殖与扩散能力:,通过水解性酶类,使组织疏松、通透性增加,有利于 病原菌

6、扩散。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旧称“扩散因子” (spreading factor),可水解机体结蒂组织中的透明质酸, 引起组织松散、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病原体迅速扩散, 因而可发展成全身性感染。Streptococcus(链球菌属)、 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和 Clostridium(梭菌属)的 若干种可产此酶。,11,链激酶(streptokinase):又称血纤维蛋白溶酶(fibrinolysin),能激活血纤维蛋白溶酶原(胞浆素原),使之变成血纤维蛋白溶酶(胞浆素),再由后者把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凝块水解,从而有利于病原体在组织中的扩散。Strepto

7、coccus haemolyticus(溶血链球菌)可产此酶。在医疗实践上,细菌的链激酶已被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肺栓塞以及深部静脉血栓疾病等。 卵磷脂酶(lecithinase):又称毒素,可水解各种组织的细胞,尤其事实红细胞。如C.perfringens的毒力和蛇毒主要功能都由此酶引起。,12,(3)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a)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具有抗吞噬和体液杀菌物质的能力,有助于病原菌于在体内存活,例如肺炎球菌的荚膜。 b)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有抗吞噬作用; c)分泌一些活性物质如溶血素,抑制白细胞的趋化作用; d)具抵抗在吞噬细胞内被杀死的能力,能在吞

8、噬细胞内寄生;,13,2)毒素(toxin),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分为 外毒素和内毒素 (1)外毒素(exotoxin): 病原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在生长过程中 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毒素,如破伤风痉挛毒素、白喉毒 素等;也有存于胞内当细菌溶解后才释放的如痢疾志贺 菌的肠毒素。 特点: 通常为蛋白质,抗原性强,可选择作用于各自特定的 组织器官,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不同,所引起的症 状也不同。其毒性作用强,但毒性不稳定,对热和某些 化学物质敏感。,14,类毒素(toxoid)和抗毒素(antitoxin):,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0.3- 0.4%甲醛处

9、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抗原性, 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为类毒素,常用来预防注射。也可 用类毒素注射动物(如马),以制备外毒素的抗体,称 为抗毒素,作治疗用。,15,例如:破伤风梭菌的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min)和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16,破伤风痉挛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度亲和力,与其细胞表面神经节苷脂结合,进入细胞后通过轻链毒性封闭抑制性突触的介质释放,导致伸肌,屈肌同时强烈收缩、肌肉强直痉挛。,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毒性仅次于肉毒毒素,当其含量尚不能引起免疫时即足以致病,而毒素与神经突触的结合是不可逆的,一般治疗无效,因此该病的免疫预防特别重要。(如图),

10、17,18,(2)内毒素(endotoxin),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是脂多糖 (LPS),于菌体裂解时释放,作用于白细胞、血小板、补 体系统、凝血系统等多种细胞和体液系统,引起发热、 白细胞增多、血压下降及微循环障碍,有多方面复杂作 用,但相对毒性较弱。各种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作 用相似,且没有器官特异性。,19,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1mg肉毒毒素纯品可杀死2亿(2000万)只小鼠或一百万只豚鼠,中毒的死亡率几近100%,但及时注射抗毒素及对症治疗可使之降低。1mg破伤风毒素可杀死100万只小鼠,1mg白喉毒素可杀死1000只豚鼠。,20,鲎试剂法(limulus assa

11、y)即鲎变形细胞溶解物试验法(limulus amoebocyte lysate test,LAL test),鲎俗称“马蹄蟹”,是一类属于节肢动物门、螯肢亚门、肢口纲、剑尾目、 科的无脊椎动物,是已有3亿年历史的“活化石”。全世界现存有3属5种,如Limulus polyphemus(美洲鲎)和产于我国浙江以南浅海中Tachypleustridentatus(东方鲎,或中国鲎)。鲎具有开放性血管系统,每只可采血100300mL,其血清呈蓝色,内含血蓝蛋白和外源凝集素(lectin)。鲎血中含有一种变形细胞,其裂解产物可与G 细胞的内毒素(LPS和脂磷壁酸(膜磷壁酸))等发生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

12、凝胶化反应。,21,2. 病毒的致病性,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影响宿主细胞的核酸及蛋白 质代谢,其后果可分为三种类型: 杀细胞感染(cytocidal infection); 稳定状态感染(steady state infection); 整合感染(integrated infection)。,病毒感染的特点:,活细胞中寄生,基因水平感染,22,3. 真菌的致病性:,(1)致病性真菌感染:一些外源性真菌感染可引起皮肤、皮下和全身性疾病。如皮肤癣菌有嗜角蛋白特性,在皮肤局部大量增殖后,通过机械刺激和代谢产物的作用引起局部的炎症和病变,即手足癣、甲癣、头癣等。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一些内源

13、性真菌在机体免疫力降低,如长期应用抗生素、放射治疗等情况下发生。如白念珠菌是存在于人体表及腔道中的正常菌群,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侵入人体许多部位,包括发生于皮肤粘膜的鹅口疮、口角糜烂、发生于内部器官的肺炎、食道炎、膀胱炎、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膜炎等。,23,(3)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有些真菌本身并不致病,但对某些具过敏倾向的个 体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曲霉、青霉、镰刀菌等可 引起荨麻疹、哮喘、变应性鼻炎。 (4)真菌性中毒: 有些真菌在粮食上生长,人及动物食后可因真菌本 身或真菌产生的毒素而中毒。,黄曲霉毒素、杂色霉素,肝损害,桔青霉素,肾小球损害,节菱孢菌引起的霉甘蔗中毒,抽搐,昏迷直

14、至死亡,真菌中毒与一般细菌病毒感染不同,有地区性与季节性,但没有传染性,不引起流行。,24,4.立克次氏体的致病性,立克次氏体通过特异受体进入宿主细胞,已 不同方式在细胞内增殖并内释放。如人类流行性 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普氏立克次氏体在吞噬体内通 过磷脂酶A溶解吞噬膜的甘油磷脂而进入胞质, 大量增殖后导致细胞破裂。释放的立克次氏体通 过血流在全身各器官的小管内的细胞质增殖,能 直接破坏起所寄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炎症, 起毒性产物亦可进入血循环而引起全身症状。,25,5寄生虫的致病性,大多数寄生虫的构造和成分都很复杂。特别 是寄生虫有复杂的生活周期,随着循环迂回迁移 ,其结构和表面成分均不断变化

15、,或获得宿主成 分作为外衣使宿主难以识别,或将表面分子释放 作为“诱饵”,吸引机体的免疫系统将其作为攻击 靶,而自身逃避了棉衣防御。,寄生虫,原虫 :单细胞生物,多数于胞内寄生,蠕虫 :多细胞生物,种类极多,通常 引 起胞外慢性感染,如血吸虫,26,三、传染后的表症,病原体,不同的个体,相同个体的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的结果,病原体侵入其宿主后,二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决定着传染的结局:,隐性传染 带菌状态 显性传染,27,隐性传染: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体的毒力相对较弱,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引起宿主的轻微伤害,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因而基本上不表现临床症状。,带菌状态:如果病原体与宿主双方都

16、有一定的优势, 但病原体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二者长 期处于僵持状态,就称为带菌状态。这种长期处于带菌 状态的宿主,称为带菌者,成为该传染病的传染源,十 分危险。 何为“伤寒玛丽”? 真名:Mary Malone一个健康带菌者,被证实在美国有7 个地区多达1500个伤寒患者都是她传染的。,28,显性传染:如果宿主的免疫力较低,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量较多,病原菌很快在体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产物,使宿主的细胞和组织蒙受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异常,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按发病时间的长短,急性传染:病程仅数日至数周,如流行性脑膜炎和霍乱等;多为细胞外寄生物引起!,慢性传染:病程往往长达数月至数年,如结核病、麻风病等。多由细胞内寄生物引起!,29,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