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959274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课件(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包含以下含义:,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是社会活动,教育活动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为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教育培养人的过程是将社会的知识、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意识形态不断地内化于教育对象,使个体社会化; 教育通过培养人(劳动力、公民、专门人才)来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本质,揭示了教育的两种基本功能 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包含了三个基本概念 教育、人 、社会。,教育本质,揭示了教育的两种基本功能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包含了三个基本概念教育、人 、社会。,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人、社会和教育三者之

2、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多维关系。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就不能超脱人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吧,教育的全部规律和特征,教育的所有原理、理论、观点和主张,都可以在人、社会和教育的复杂关系中找到基本的和原初的根据。因此,把握这种关系是观察教育事实、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基本前提,也是学习与理解教育原理的出发点。,同学们好!,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对社会 的发展关系如何?这是教育原理所要探讨的主要内 容,也是重要的理论课题之一。(备注:可从经济、 政治、文化等方面讨论),1977年冬,邓小平恢复高考,成了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据此,谈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1977年冬,关闭了11年之久的中国高考(微博)大门再次面向莘莘学子敞开。570万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赶来的考生参加了当年高考。1978年夏,参加高考的考生达到610万。恢复高考,成了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是1977年7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他于千头万绪中抓住恢复高考这一关键环节,为扭转教育战线混乱局面乃至实行全面拨乱反正、开辟新道路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1975年,邓小平说:“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1977年5月,他尖锐地指出:“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20

4、年。科研人员美国有120万,苏联90万,我们只有20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发展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9月22日,习近平在美国西雅图出席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办的欢迎晚宴:未来三年,中美两国将互派5万名留学生到对方国家去学习,并且在2016年举办中美旅游年。 习近平的教育观:公平、立德、改革,方能人生出彩,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 教育万能论; 人力资本论; 筛选假设理论; 劳动力市场理论。,蔡元培认为,教育独立应该包括:,第一,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用。 第二,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

5、能因政局而变动。 第三,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 第四,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 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教育独立论,教育独立论是主张教育超越于政党斗争和宗教 教派斗争而处于独立地位的一种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是蔡元培。 1922年3月,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提 出教育一是要独立于政党,二是要独立于宗教,应 当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有独立的地位。,法国总统萨科齐 -总统无权规定教师的教学内容,2007.10.30出任总统后颁布的第一个命令,是强制要求全国高中生阅读二战时期法国反纳粹小英雄的绝笔信。他希望通过这一举措为当今法国年轻人树立榜样。 但

6、此举遭到教师、史学家及其他党派人士的批评。其中来自教育界的声音值得倾听,他们认为“总统无权规定教师的教学内容”。用一位历史教师的话表达“虽然我尊重这位年轻人的事迹,但我不认为总统能命令我教什么。”,奥巴马对全美学童演讲 -总统先生,离我们孩子远点2009-09-09 07:31来源:光明日报,奥巴马做“开学第一课”演讲 ;学生家长打出标语“奥巴马,离学生们远点”。,教育万能论,教育万能论是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到可以决定社会,否定遗传素质差异对人的发展影响的教育主张。,包括两个流派: 一是过分夸大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的教育万能论(代表人物是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德国哲学家康德。康德认为,人之所以成

7、为人,完全靠教育); 一是过分夸大教育对社会的发展的作用的教育万能论(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如胡适、蔡元培、陶行知等,强调“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如果给他以教育的全权,不需要一百年,就可以使欧洲改观)。,人力资本论,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教育经济学中关于人力资本的形成、作用和收益的理论。代表:舒尔茨,主要观点 : (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2)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即设备以及单纯的劳动者数量)的作用。(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

8、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优点:人力资本理论论证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了人们对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促进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教育发展的重视。 缺点:但是,人力资本理论把人等同于资本,实际上贬低了人的价值;虽然从宏观定性上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贡献,但定量的分析仍然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结果。,筛选假设理论,筛选假设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视教育为一种筛选装置,教育负责把不同的学生送到不同的工作岗位。 根据学生的天性【聪明程度或兴趣爱好】、努力程度及相应的文凭,教育是筛子。 迈克尔斯

9、潘斯和思罗,劳动力市场理论,教育不是公平的筛子, 是倾斜的不公平的教育起点, 不公平的分数线导致进入不同的市场,进入次要市场的学生以为是自己不够聪明或不够努力的结果。 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原因:精英学校和差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师水平教育是不公平的筛子,它确保官二代和资二代享受到还比较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确保将来进入主要市场。,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于西方国家。代表人物为皮奥里、多林格、戈登、爱德华兹、卡诺。 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的作用及教育与工资关系的分析不精确,没有考虑劳动力市场的内部结构,忽视了劳动力市场是划分为不同部分的,在不同的部分中教育与工资的关系是不同的。,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本节主要

10、内容,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社会的含义 社会是指有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 “以共同的物质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和: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马克思还说“生产关系总和起来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社会及其构成要素,对社会的理解要把握两个要点:,其一,社会的本质是生产关系。因为没有人们之间的交往,便没有社会。 其二,社会的基础是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11、1、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要生产出自己生活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必须由自然界提供材料。 2、人口是构成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社会物质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 3、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和生产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社会发展决定教育,是指社会发展制约着教育。它是通过社会的各种构成要素来实现的。,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社会物质生产力(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一)社会物质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教育经费的投入量最直接影响到教育物资的数量和质量。,1、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

12、模、速度和结构。 (1)教育的发展反映着社会物质生产力的要求。 (2)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产力所能提供的资源和条件。,生产力水平,剩余劳动数量,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物质的 数量和质量,受教育人口,教育结构(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组合和比例构成)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起来的社会经济结构所制约 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专业结构 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决定各级学校之间的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地区结构造成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国民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教育管理体制,2、社会物质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教育结构,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决

13、定了当时的教育只能与 生产于一体。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不需要经过学校的教育和训练。 近代社会:大机器工业生产出现,劳动者需经学校培养和训练。 现代社会:新的生产力对于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蒸汽机,电气化,电子计算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小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初中,高中,结构:决定学校类型、专业类型、各类学校比例、各种专业比例,3、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古代社会,自然科学内容及其贫乏,近代社会,代数、三角、物理、化学、 动物学等,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遗 传工程、空间科学、新能源、 新材料、系统

14、论、控制论、信 息论,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力水平发展,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古代社会,个别教学 耳口相传 单向授受,近代社会,班级授课制 直观教学 实验教学 演示教学,幻灯机 电影 电视 录音录像机 计算机 网络,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力水平发展,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教育改革能否破解教育难题 思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怎样制约教育?,(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

15、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教育目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它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教育阶级属性的基本表现,它集中地概括了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超阶级、超社会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由于各自追求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不同,教育的目的也就不同,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第一,政治通过国家机关从组织上对教育结构进行直接领导。 第二,社会政治通过法律形式,对教育具有控制作用。 第三,社会政治通过教育财政,即经济手段,对教育领导权具有控制作用。 第四,社会政治对教育作用的又一个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直接对受教育者进

16、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影响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及政治立场,形成受教育者公民意识和行为。,奴隶社会:奴隶主子弟 封建社会:教育等级差别 资本主义社会:双轨制,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受教育权,(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专指精神文化而言,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广义文化的存在方式有五子种形态:,一是物质形态的文化:如历史文物、各种工艺用品、古建筑等 二是制度形态的文化:各种典章制度、法规 三是观念形态的文化:各种语言文字、数学的抽象符号,以及各种科学著作和文化作品 四是活动形态的文化:如各种学术活动、艺术活动,各种文化出版机构、学术机构、学校等 五是心理形态的文化:不同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思维和生活方式以及传统行为习惯等,文化制约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影响形式看: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 从影响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