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公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3947707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春》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春》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春》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春》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公开课教学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春公开课教学设计春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以下是整理的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春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欣赏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春天的思想感情2,学习细致地观察景物,描写景物教具:多媒体设备课程安排;一,导课1,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语句,旨在让学生重视课外积累。2,点击鼠标,出现课文标题及背景图片;这样图文并茂以集中学生的注音力。二,进行新课1,点击鼠标,交代学习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带着任务去学习,目的性明确。2,放录音,欣赏课文,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朗读着

2、的请调,语速,重音,停顿,学习朗读技巧。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听完课文后,点击鼠标,组织学生讨论下面题目依据作者对春天的感情将课文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用一个字概括。哪一部分是课文的主体,分别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用一个字概括。第三部分作者把春天化作什么,用一个字概括其含义。通过上述题目的讨论,让学生把握课文结构,主要内容,训练其归纳概括能力。4,讨论后,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概括小结一点击鼠标出现下面内容。1 盼 绘 赞2 草 花 风 雨 迎3 新 美 力这样,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简洁明了,学生易于接受。5,学生对照课文,屏幕进行理解巩固,切实把握课文内容。6,点击鼠标进入各抒

3、己见环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画 哪些句子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好 好在哪里 这样的开放性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他们自己学习,培养其鉴赏能力。7,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予以肯定,鼓励,点击鼠标进行归纳点拨,告诉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技能,通过教师的小结,让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画面内容如下;细致观察,抓住特征;风轻 草软,嫩,绿 蜜蜂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听,嗅,视,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反复采用多种描写手段相结合,动静 虚实 粗细 明暗按照一走顺序进行:远近 高低 总分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钻,闹,抚摸,酝酿,婉转,舒活,抖擞8,拓展:点击鼠标,我们栖霞的春天与

4、作者笔下的江南春天有哪些不同,此举在于让学生注意观察,能够从比较中找出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热爱的感情。三,课堂练习学生背诵出己喜欢的句段,以丰富自己的积累笔记四,作业运用本课所学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下列写作练习: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草冬草尽。要求:1,任选一种进行描写2,字数在100字左右春公开课教学设计篇2近日读语文界的泰斗于漪老师教朱自清的散文春的教案,感触颇深。我不但被于漪老师精湛的教学设计所折服,更为她在三次教学后记中体现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她不愧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散文,也是中学教学的传统篇目。如何能教出散文的特色,完成教学目标,并每次教都教

5、出新意,这是许多教师都在不断探索的问题。于老师的课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教学过程设计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这一部分很能体现于漪老师的教学特色,那就是创设情境。于老师一开始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的图画,引导学生想象春的意境。然后复习回忆古代诗人描写春的佳句,有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有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第二部分,进行比较,激发兴趣。这一部分于老师让

6、学生比较两点,一是诗对春的描写与散文对春的描写的不同,二是学生观察的春与作者描写的春有什么不同?我想这时的学生已经开始开动脑筋思考了。第三部分,学生朗读全文,要求: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这部分内容是机械读课文,是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的要点。第四部分,讲读体会。这是教学的重点。于老师重点讲析本文在描写景物时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及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特点,边讲析边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背诵。正如于老师自己说的那样,讲析得有些过细,但对语言的品析,不如此做,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很难理解语言的妙处。

7、在对语言的品析的同时也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的写文是很有帮助的。于老师也说“学生在习作上明显地进了一步,写景不是大而化之,笼笼统统,而是平时注意细致地观察,下笔具体得多,生动得多。”第五部分,作业1.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2.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由作业可以看出于老师教散文一是重视品析语言,一是学写。将学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教学的方向。从于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于老师每一步的设计都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的,在本课中于老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品析散文语言的能力,比较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应认真学习的。在感受大师精

8、彩的讲课后,我又读了她的三则教学后记。我的感受有两点。第一点:于老师每次教学后都对自己的教学认真总结,即使我们看来已经很完美的教案她也能给自己找出问题,这种善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没有坚持写课后记,写了也不够认真。不能及时总结自己,是提高不快的重要原因。第二点,于老师每次教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进,而不是沿用旧教案,吃老本。这种不断追求进步,力争教出新意来的作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永无止境,大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春公开课教学设计篇3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二

9、、整体感知: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词;感受春天之美。2扫除文字障碍。(多媒体出示字词。找学生读,齐读,写生僻字)三、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完成目标一。1“春”美在什么地方?我们都认为春天是最美的季节。那么朱自清先生认为“春”美在哪些地方呢?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一下。(多媒体显示:朱自清喜欢“春”,因为“春”美在xx。)2学生可能回答:(1)“春”美在嫩绿的,软绵绵的草。春草是历代文人争相歌咏的对象,你还知道哪些写春草的诗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写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小结:同样是写春草,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笔。这也启示我们,在写作

10、时可以多角度构思。(2)“春”美在万紫千红的花。花的特点: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3)“春”美在温暖的杨柳风。风的特点:和煦、芳香、悦耳“春风”与林斤澜的春风对比阅读,学生能说出二者的不同特点即可。多媒体显示:“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林斤澜春风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和林斤澜笔下的春风有什么不同呢?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林斤澜笔下的春风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如无数的针扎”。(4)

11、“春”美在细密的春雨。“春雨”与春夜喜雨对比阅读:多媒体显示:杜甫春夜喜雨诗。杜甫诗中的春雨和朱自清的“春雨”特点一样吗?都是伴随和风而来,突出春雨的细的特点。杜甫诗中的春雨是无声的,朱自清的“春雨”是密、亮、绵长的。(5)“春”美在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人们。3小结: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在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地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朱自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使我们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板书:美在景物)四、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完成目标二。1品味语言:春美在什么地方?(边品味语言边指导朗读)朱自清先生用他的

12、生花妙笔给我们展示了春天的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描写?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说说喜欢的原因。(多媒体显示:我喜欢春,因为春美在xx)预设以下赏析的点:(1)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或把“钻“换成“长”、“拱”,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渲染了怎样的境界?(3)写野花用了什么手法?为何那么传神?(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的表达效果。“密密地斜织着”中的“斜”字,“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中“薄烟”一词,“绿得发亮”及“青得逼你的眼”的“逼”的表达效果。春公开课教学设计

13、篇4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在总目标中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而在“附录”中又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其中提出现当代和外国诗文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基于此认识,本课时笔者用平时收集的反映“春”这一主题的四首现代儿童诗(春天来了、春雨、春风、春天在哪儿呀),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融阅读赏析与诗歌创作于一体,开展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对“春”的“厚积薄发”。教学目标1.学习关于“春”的儿童诗四首,认识春天永远充满活力,春天是无处不在的。2.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在反复诵读、感悟、记忆及尝试创作等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

14、,初步领悟学习儿童诗的一般方法。3.培养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初步感受儿童诗的艺术美。教学过程:一、识春1.谈话激趣:师:春天是个花红柳绿的季节。曾记得王安石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闻名大江南北,而朱熹又以“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语道出春的真谛。而朱自清更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气息感受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2.读议春天到了(1)范读:春天到了小弟弟的门牙掉了/最近才长出来/他很高兴地说/妈!春天到了/花呀,虫呀/小草们都长出来了/连我的牙齿也长出来了!(2)自由说说读读:你最爱读哪一句或哪几句?(3)全班重点赏读:连我的牙齿也长出来了!二、赏春师: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看,春雨来了,水花、伞花、心花都开了;春风来了,蝴蝶、蜜蜂、人们都在忙碌着。1.出示:春雨谁来了?/使湖上的水花/一朵朵开得响亮亮的。谁来了?/使路上的伞花/一朵朵开得哈哈笑的。谁来了?/使老农夫们的心花/一朵朵开得甜蜜蜜的。出示:春风悄悄地流过来/柔柔地流过去/是一条蜜也似的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