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945432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5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无小事。 周恩来,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伯默斯顿,纵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 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 20世纪70年代 外交突破、开创新局面 改革开放后 重大调整、日趋灵活,建国后的外交形势,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对立和激烈斗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2、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我国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成为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4年4月,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新中国不仅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而且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求同存异” 同:共同的遭遇、共同任务和要求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万隆会议直接影响是什么?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万隆精神: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国际环境,国家性质,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与苏联等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