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团体领导原理workshop.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3945183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螺旋式团体领导原理workshop.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螺旋式团体领导原理workshop.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螺旋式团体领导原理workshop.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螺旋式团体领导原理workshop.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螺旋式团体领导原理workshop.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螺旋式团体领导原理workshop.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螺旋式团体领导原理workshop.ppt(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螺旋式領導,短期團體的領導模式 主講者 吳秀碧教授,團體諮商與治療的理論基礎,三個層面,諮商與治療理論/問題解決模式,團體動力原理,領導理論與技術,使用傳統領導方法帶來的困境,傳統團體治療的領導視衝突階段為需要v.s.短期治療與諮商團體的領導則需要解決衝突困境 短期團體與諮商團體均為解決問題導向的治療v.s.傳統治療團體則利用衝突 使用結構活動的問題:活動與成員真正需求關聯低;有礙成員自主、自發與責任的發展,團體諮商與傳統團體治療不同,問題性質:生活或人生階段困境v.s.早期發展或人格核心問題 對象差異: 團體諮商成員知道需要解決的問題,欠缺方法; 團體治療成員不知道需要解決的問題,感受困擾

2、任務差異 團體諮商主要任務在生活或人生問題解決; 團體治療主要任務在人格核心的改變。,凝聚力是團體諮商與治療的墊腳石,Frank(1957)的定義 凝聚力是一個團體對於其成員的吸引力 Slavin(1993)的研究 吸引力 此時此地自我揭露 有興趣作朋友 Johnson(2005)等人的研究 凝聚力與工作同盟和團體氣氛有顯著相關; 團體成員區辨關係,以關係的品質為主,而不是個人地位或角色,團體中人際發展的社會學原理,人際關係與互動交流規範 友誼的特徵與發展,人際關係與互動交流規範,Goffman(1955)的面子工作(face-work)理論: 人際面子維護與人際交流質與量 Homans(19

3、61)的交易理論(exchange theory): 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發展&代價與酬賞 Clark, Mills & Corcoran(1999)的人際關係性質研究: 交換關係(exchange relationship)獲益的經驗與 期待的獲益作為互惠基礎,並追蹤工同任務 中對方所投入的質與量 共有關係(communal relationship)需求或表現出 關切彼此的福祉,並追蹤對方的需求,感到 對於夥伴的需求有責任,友誼的特徵,有五個共同特徵(Wood,2000) 情感的密切性 願意從事彼此關係的投資 願意彼此接納 相互信任 相互支持,友誼關係中表達支持的方式,願意傾聽朋友的困難 對朋

4、友的困難能做出適切的回應 讓朋友知道他並不孤單(分享相同困難或感受) 安慰處於困境的朋友 向處於困境的朋友表示與他同在一起 當朋友犯錯或傷害到我時,仍善意接納他,友誼關係發展的歷程,共有六個階段(Rawlins, 1981) 有限角色互動的階段:使用社會角色 友善關係的階段:試探對方興趣和反應 進到友誼階段:連接彼此關係 初級友誼階段:去角色 穩定友誼階段:投資友誼發展與維持 友誼衰退階段:減少投資和退出關係,統整友誼理論與團體歷程,諮商關係:真實的關係,為人與人的人際關係,不是角色與角色的社會關係。 團體歷程發展:友誼關係的發展歷程。 工作方式:主要為合作 成員關係:平等的友誼,團體中的成員

5、為求助者,也是助人者。 任務:具體的問題解決,團體的發展階段,一、初次接觸 二、聯結關係 三、友誼與親密 四、互助與合作 伍、收穫與退出,階段一:初次接觸,成員的工作 - 1.處理個人在團體的人際不安 與焦慮 2.尋求文化和規範的明確感 階段任務 - 1. 形成團體 2. 建立成員個人目標 領導者介入 - 1. 使用過程結構技術 2. 建立團體的基本規範與文化,階段二:聯結關係,成員的工作 - 1.尋找團體中個人角色與位置 2.區分個人(特質) 3.連結關係 階段任務 - 發展工作同盟(目標、關係、任務) 領導者介入 - 1.促進成員之間溝通的質與量平衡 2.發展規範與文化:示範與教導人際關係

6、的 重要技巧;鼓勵和增強自動自發;分擔責任 3.聯結個人與團體過程或聯結小團體: 包括目標、議題、經驗、情感情緒反應、 人際特質,促進凝聚力的主要領導策略,教導有效的人際溝通:傾聽,瞭解性的回應 建立人際交流新規範:使用我陳述、 我 你直接交談 關注他人需求 平衡人際交流 建立工作同盟 責任分擔,階段三:友誼與親密,成員的工作 - 1. 去角色,以個人(或真我)互 動 2. 將團體作為滿足歸屬感和關 係需求的來源 3. 測試團體可信託程度 階段任務 - 建立互助的工作典範 領導者的工作 - 1.聚焦當下的人際互動 2.增進成員責任分擔 3.協助成員學習對他人有助益性的行為,階段四:互助與合作,

7、成員的工作 - 1. 發揮利他 2. 獲得完成、成就與自尊 階段任務 - 學習解決問題 領導者的工作 - 1. 使用解決問題的模式或策略 2. 善用團體成員的資源 3.鼓勵成員嚐試改變,解決問題的步驟,一、確定需要改變的問題焦點與目標 二、集體腦力激盪 三、由當事的成員評估各個辦法的優劣 四、先選擇最優的一個辦法,並作成具體計劃 五、向團體承若去實踐,階段五:收穫與退出,成員的工作 - 1. 分離焦慮:處理面臨失去的友誼關係 2. 害怕單獨與獨立 階段任務-1. 統整與鞏固團體經驗 2.計畫未來 3.正式道別與結束團體 領導者的工作 - 1.協助成員處理失落團體中友誼的情緒 2.評鑑成長與獲得

8、(自我與他人評鑑) 3.肯定成長與獲得(回饋) 4.計劃未來 5.正式道別,感謝與敬請指教,舉例:父母離異的兒童與青少年團體,悲傷 憤怒 幻想父母再復合 少了父或母的生活優劣 探視沒有監護權的一方 忠於何人的問題 面對社會標籤 認同的問題,工作階段常用的介入技術,解決問題的模式 作決策模式(使用決策單) 角色扮演與預演 空椅法 隱喻(包括故事) 藝術 輪流問團體各個成員同一問題(例如檢核有關擔憂自己在團體的表現) 優點轟炸(hot chair),領導者角色,計劃者:根據團體的目標與成員的問題與需要,擬定工作焦點、方法與技術。 專家:對於團體成員所要處理的問題有深刻的研究與了解,並熟悉解決的方法、策略與技術。 觀察者:觀察與知道團體的現象與動向,並觀察與了解團體中個別成員的行為。 催化者:促進團體中的人際關係發展與推動團體的過程。 引導者:協助成員朝向有助於問題探討與解決的方向。 參與者:分享個人經驗與情感。,體驗活動,相互認識 知道姓名(匿名) 知道個人資料 給於他人回饋,體驗活動,規範,體驗活動,體驗工作同盟(關係、目標、任務) 目標共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