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述评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3929172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述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述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述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述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述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述评 曾守锤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上海,200237) 桑 标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上海,200062) 摘 要 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认为,人-情境系统是一个整合、 复杂和动态的整体,个体是其中一个积极和有目的的部分。 该理论对情境在个体功能和发展中的作用、 人-情境系统发挥自身功能的原则,以及人和情境子系统的结构和过程作了详尽的 分析。这些理论主张对当前心理学的理论、 方法和研究策略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但也存在难以操作化的缺点。 关键词:人 情境 (子)系统 整体交互作用论 理论 出于对牛顿经典物理学的崇拜,从经典行为主义的鼻祖 华生开始,心理学家便将 “精确的预

2、测作为心理学科学性的 重要标准” 和 “个体功能发生发展研究的主要目标” 1。在这 种思想的指导下,决定论和还原论成为当前 “科学” 心理学中 占主导地位的方法论,变量方法(the variable approach)取向 的研究策略在心理学研究中大行其道,即,“集中于研究个体 功能和/或某个时间点上情境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方面,”1而对 其它同时起作用的因素未加以考虑和说明,并试图 “通过变 量之间的关系来表述心理学问题” 1。但心理学大量的研究 成果业已表明,“独立于个体功能其它方面的单个变量,对所 有的个体并不具有同等重要的心理意义。 ” 1在 Magnusson 和Stattin看来,“将

3、个体视为科学研究的焦点这本身并没有 错,” 1但个体的功能及其发展并非独立于其所处的情境 ,人 与情境构成了一个整合、 复杂和动态的系统。在该系统内, 个体是一个积极和有目的的部分,个体的功能也表现为一个 动态、 复杂和整合的过程,该过程有规律可循,但无法作出精 确的预测。因此,心理学科学性的标准,“不在于我们可以对 个体跨情境的行为作出多么精确的预测,而在于我们可以对 个体的功能及其发展过程作出多么完美的理解和解释。 ” 1 心理学的科学目标,“一是找出在人的功能及其发展中起重 要作用的因素;二是发现并理解这些因素起作用的机制。 ” 1 如此,则必须采用人的方法(a person appro

4、ach) ,从两个视角 对个体功能及其发展进行研究:所谓人的方法,是指从对所 要研究的现象进行仔细地分析着手,把研究结果放到一个更 大的结构、 过程和系统中来理解和解释,以强调个体功能及 其发展对社会、 文化和物理环境的紧密的依赖关系的研究方 法;两个视角是指共时性视角和历时性视角,前者是根据个 体当前的心理、 行为和生物状态,来分析和解释个体何以表 现出某种功能行为,后者则根据个体的发展史来分析和解释 个体当前的功能。 1 情境在个体功能和发展中的作用 关于情境在个体功能和发展中的作用,当前占主导地位 的经典交互作用论认为:个体和情境并非两个独立的实体, 二者的关系也不是单向的因果关系(情境

5、对个体的单向影 响 ) , 个体及其情境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系统,其中,个体的功 能是一个积极、 有目的的动因;因果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双向 的而非单向的。但Magnusson和Stattin对经典交互作用论 的解释并不满意,他们主张整体的交互作用论,认为:个体是 作为一个整合的机体在起作用和发展的;个体当前的心理、 生物和行为结构中的功能及其发展变化是一个复杂、 动态的 过程;个体的功能及其发展过程是个体心理、 行为和生物三 方面与环境的社会、 文化和物理三方面连续的交互作用过 程;包括个体在内的环境的功能和变化是社会、 经济和文化 因素之间连续的交互作用过程。 可以看出,整体的交互作用论与经典交互

6、作用论的界限 并不十分明显,前者主要是后者的扩展:前者(1)更强调个体 功能和整个人-情境系统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 (2) 突出强调 了两类交互作用过程:人与情境连续的、 双向的交互作用过 程;个体内部的心理、 生物和行为之间连续的、 双向的交互作 用过程 ;(3) 将生物过程和外显行为明确纳入其中。 2 人-情境系统发挥自身功能的原则 2. 1 整体性 心理测量的间接性决定了心理变量(心理结构)本质上 是一种假想的结构,人们可以认为个体在这些假想的结构中 具有某种特征,存在个体差异,但实际上这些 “独立的” 结构 本质上根本就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只是反映了整体的某个 (些)方面,是研究者出于

7、研究的便利,从个体具有整体性的 结构和功能中抽取出来的。因此,对这些变量的作用及其作 用方式的分析和解释,必须放到其所属的子系统和系统中加 以考察,因为 “个体、 情境和人-情境系统是一个有组织的整 体,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发挥自身的功能,且个体和情境中的 相关方面的结构和过程将表现出一定的模式。 ” 1 2. 2 时间性 整体交互作用观特别强调交互作用的过程属性。既然 如此,时间也就成为个体功能的结构和过程模型中的一个基 本要素。而所谓过程,“可以描述为相关或相互依赖事件的 连续的流(flow)。 ” 1这种过程的时间特点与系统的水平有 关:一般而言,低水平系统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要短于高水平 通讯

8、作者:曾守锤,男。E2mail :shouchui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并非仅指Magnusson和Stattin(1998)的理论,它还包括其它的一些相关理论,只不过Magnus2 son和Stattin将这些理论的思想重新加以归纳、 整理、 提炼和整合。也正因为如此,在英文原文中,“理论” 一词的形式为复数 theories。 1256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5 ,28(5) :1256 - 1258 系统所需要的时间。这就意味着,作为成熟和经验的结果的 个体的结构和过程,其变化的速度随系统,特别是子系统水 平的特点而变化。例如,作为细胞

9、-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胎儿解剖结构的变化比青少年的要快得多。(如果人一直按 照胎儿的发育速度成长,到10岁时,他(她)就是一座 “巴黎 圣母院” 2。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对系统时间性的重视与当 前认知心理学对反应时技术的推崇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后 者试图将某一认知过程 “肢解”,而后者却专注于对多结构、 多过程、 多系统之间及其内部交互作用过程的动态性加以描 述和解释。 2. 3 结构和过程的质变 个体的发展并不是一些元素附加到已有元素的简单累 积过程,也不是相同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在子系统和 整个系统水平上的连续的结构重组过程。某个子系统中某 方面结构的变化将影响与其相关的部分,甚至

10、将对整个系统 产生影响。从结构和过程更一般的水平上看,个体水平上的 结构重组隐含在整个人-情境系统的结构重组中,前者是后 者的一部分。因此,个体的发展意味着现有结构和过程模式 的重组并产生新的结构和过程。 2. 4 交互作用的动态性 交互作用的动态性是所有有机体在所有水平上都具有 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这样两个方面: 交互性。从受精卵细胞与细胞之间、 细胞与子宫环境之 间,到社会化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无一不具有双向影 响的特点,而且这种交互作用是一个连续的环(loop)。比如, 个体功能的知觉、 认知、 情绪和行为与对环境的知觉和解释 就是一个连续作用的环:在这个连续交互作用过程中,心理 因素

11、可以作为原因变量起作用,但生物因素也可以影响心理 因素。 非线性。华生所倡导的S - R和R - R公式,以及当前 学界普遍信奉的变量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之所以不能对个 体的行为作出较好的解释,原因就在于,大多数心理过程都 具有非线性的特点,而且这种非线性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 异。其实,这种非线性恰恰是由于心理的多系统、 多层次、 多 序列的特点所决定的3。 2. 5 组织性 在任何一个系统和子系统中,心理过程总是有规律地被 组织起来,并通过同时起作用的诸多因素组织成一定的模式 (pattern)来发挥作用。这里只讨论组织性的两个重要方面: 个体差异 。首先,在各子系统内,不仅起作用的因素,而

12、且包括子系统本身在内,其组织性和作用的方式也存在着个 体差异。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子系统内起作用的因素的模式 和起作用的子系统的模式来描述其组织性。如, Gramer和 Huber(1994)根据被试在压力情境下的收缩压、 舒张压和心 跳的不同模式值(而不是单个变量之间的差异 ) , 对被试加以 分类,深化了研究1。其次,为了使子系统在总体中发挥作 用,在某子系统中起作用的因素被组织成模式的方式,以及 各子系统被组织成整体模式的方式,其数目都是有限的。 环境的组织性。物理和社会环境也存在着结构性和组 织性的特点,其中又包含两个水平:客观的物理和社会环境 的组织性,如,年龄、 性别和社会阶层内部就

13、存在一定的组织 性;被个体所知觉和解释的环境的组织性,如,家庭、 同伴关 系和其它的一些社会网络也存在组织性特点。 2. 6 过程的整合性 既然人-情境系统是一个整合的系统,那么,在该系统 的所有过程的所有水平上,各部分的功能就应该是协调的, 为其所属的(子)系统的总目标服务,由此产生 “整体大于部 分之和” 之功效。 2. 7 最小值的放大效应(amplification of minimal effect) 该原则强调个体的发展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它类似于 混沌理论中的 “蝴蝶效应” 在动态和复杂过程的长期发 展中,一个似乎很小、 可以忽略的事件产生了长期、 有时是巨 大的影响。在心理学上

14、,放大效应指的是,个体边际的越轨 行为或表现,未被判断为正常而导致的长期效应。这种边际 的越轨行为可能是由于近端的社会环境引起的 通过个 体与环境多次互动,双方的反应越来越强烈,从而导致对个 体发展不利的长期的破坏性后果。 3 人-情境系统中的子系统 情境子系统和人 的子系统 Magnusson和Stattin认为,由于情境具有组织性、 结构性 和层次性的特点,因此,可以将不同水平的情境进行分类并 划分为以下几个维度:真实的物理和社会环境、 作为信息和 刺激源的环境、 最佳的环境、 长期影响事件与触发事件、 重要 事件、 近端动态的人-情境系统和远端的环境、 作为个体功 能和发展阶段的环境,等

15、等。同时,可以将人这一子系统的 结构和过程分解为以下几部分:中介的心理系统(知觉-认 知-情绪系统)、 潜意识过程、 价值观、 准则、 动机和目标、 自 我结构和自我知觉、 个体的行为、 生物因素(生物成熟、 性别 差异)。需要指出的是,Magnusson和Stattin并不满足于对情 境和人两个子系统作些简单的经验和理论分类,重要的是, 他们是在整体交互作用观的指导下,根据人-情境系统发挥 自身功能的原则,试图描绘整个人-情境系统的整合性、 动 态性和复杂性特点。 4 简评 4. 1 这一宏大的理论框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它深刻地洞 见了当前(发展)心理学研究在理论视野、 研究方法和研究策 略

16、上存在的诸多弊端,提出要以交互作用的、 整体的、 动态的 观点来考察个体的功能及其发展。这就提示我们,要在问题 的适当水平上确定各自的结构和过程,不能将研究的结论未 加验证地在跨年龄、 跨情境、 跨文化、 跨代际和跨分析水平上 加以推广。同时,应该采用多变量的方法(如,聚类分析,因 素分析,对数线性模型等)来分析个体、 情境和人-情境系统 的模式,采用纵向研究设计(而不是横断研究设计)来研究个 体的发展,采用跨文化研究来探讨个体功能和发展规律的跨 文化的普遍性。 4. 2 人与情境的整体交互作用论是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可 以看出,这一观点深受现象学哲学及其研究传统的影响:强 调研究要注意整体性、 情境性、 关联性,以及现象的共时性和 历时性等等4。姑且不论现象学及其研究传统存在的诸多 弊端,就研究的可行性而论,现象的过于复杂性是否使得心 曾守锤等: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述评1257 理学的研究寸步难行了呢?对此,Cronbach(1975)就表达过 类似的担心:“要理解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 感受、 行为 和反应,要考虑的现象是如此的包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