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3929169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0 1 1 . 0 16 7 经济研究 产业融合是伴随技术变革与扩散过程而出现的一种新经济现 象。国外产业融合思想最早起源于美国学者罗森伯格( R o s e n b e r g 1 9 6 3 ) 。2 0 世纪7 0 年代末, 该现象受到广泛关注, 并最初来源于实业界 关于“电脑和通信”融合图景的描绘。此后扩展到学术界和政界。 1 9 7 8 年, 麻省理工学院(M I T )媒体实验室N 尼古路庞特对计算、印 刷、和广播业三者间技术融合的模型化描述, 并认为交叉处是增长最 快, 创新最多的地方 1 , 开启了学术界对产业融合研究的大门。此后的 一段时间里, 学术界对产业融合的研究成果

2、也只是零星的出现。直到 2 0 世纪9 0 年代中后期, 美国新电信法案通过后, 信息通信领域里跨媒 体、跨产业、跨地域的企业并购风起云涌之时, 才出现了产业融合研 究的高潮, 大量研究文献开始出现。纵观目前国内外对产业融合理论 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对其内涵、类型、动力及意义几个方面。 一、产业融合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融合现象进行研究时, 尝试着从不同视角对其 内涵进行界定, 结果使得其内涵至今仍未形成一致意见。具体而言, 现 有研究成果主要从技术、产品、企业、市场及制度等视角来界定产 业融合内涵的。 ( 一 ) 技 术 视 角 产业融合现象研究最早始于技术融合。罗森伯格( R o s e

3、 n b e r g 1 9 6 3 ) 在对美国机器工具产业演化研究中发现同一技术向不同 产业扩散的现象, 并把该现象定义为“技术融合” 2 。所谓技术融 合是指迄今为止不同产业分享共同知识和技术基础的过程 3 (A t h r e y e F a i L i n d 2 0 0 4 ; 张磊2 0 0 1 )。也是某些技术在一系列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和扩散, 并导致创 新活动发生的过程 4 (S a h a l 1 9 8 5 ; D o s i 1 9 8 8 ; 岭言 2 0 0 1 ; 卢东斌 2 0 0 1 )。当不同产业技术的一体化( 即共享相同的技术基础) 显著 地影响或改变另一产

4、业中产品、竞争、价值创造过程的本质( L e i 2 0 0 1 ) 时, 意味着技术融合产生。( G a i n s 1 9 9 8 ) 融合界定为新技术 不断替代以前技术的过程。 ( 二 ) 产 品 视 角 产业是由具有同类属性的企业组成的, 产品是同类属性的重要体 现与载体。因此一些学者从产品视角来界定产业融合。从需求角度 看, 产业融合是指以产品为基础的融合 5 ( S t i e g h t z N i l s 2 0 0 3 ) , 或者是 采用数字技术后原本各自独立的产品的整合 6 (Y o f f i e 1 9 9 7 )。这 种融合可以分为分为替代性融合与互补性融合 7 (

5、 G r e e n s t e i n S h a n e , K h a n n a T a r u n 1 9 9 7 ; S t i e g l i t z N i l s 2 0 0 3 ; 张磊 2 0 0 1 )。 ( 三 ) 企 业 视 角 企业作为产业融合的主体, 在产业融合中, 两个或多个以前各自独 立的产业, 当它们的企业成为直接竞争者时, 即发生了融合 8 (M a l h o t r a , C u p t a 2 0 0 1 ; 植草益2 0 0 1 ; 马健2 0 0 3 ; 李美云2 0 0 7 )。产业融合的发 起者是企业, 但仅以企业竞争合作关系的变化作为衡

6、量产业融合是否 发生的标准, 往往忽视了处于不同产业而互补的企业。 ( 四 ) 市 场 视 角 融合是消除市场准入障碍和产业界限后, 迄今各分离市场的汇 合与合并 9 (L i n d 2 0 0 5 ), 融合型产业出现萌芽状态后, 这种融合 是否成功乃至能否持续下去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对于市场而言, 需要达到相应的收入弹性条件和生产率上升条件, 该产业才具有潜 在的市场。 此外, 还有学者从更广范围研究产业融合含义, 如基于企业对产业 融合的反应(E s t a b r o o k s 1 9 9 5 ; M a l h o r t r a 2 0 0 1 ), 基于产业演化角度 ( S

7、t i e g l i t z 2 0 0 2 ) , 基于产业边界视角 1 0 (植草益 2 0 0 1 ; 周振华 2 0 0 3 ; 周 旭霞 2 0 0 7 ; 高煜、刘志彪2 0 0 8 )、产业属性视角 1 1 (厉无畏2 0 0 2 ; 陈柳 钦2 0 0 6 )及模块理论视角 1 2 (朱瑞博2 0 0 3 )。 二、产业融合的类型 分类是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 科学的分类对于研究目标的实现具 有重要意义。对于产业融合的分类, 学者们往往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 分别从技术、产品、市场、制度及产业等视角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 一 ) 技 术 视 角 从技术上看, 产业融合可以分为技术替

8、代融合与技术整合融合或 互补融合 1 3 (G r e e n s t e i n S t i e g l i t z 2 0 0 2 ; 张磊 2 0 0 1 )。技术替代融合是指新技术创新与扩散, 替代以前不同的技术, 使得以前不相关的产业从技术视角看变得相关, 并促进一个新产业的 出现。如罗森伯格( R o s e n b e r g 1 9 6 3 ) 提到的钻孔技术、研磨技术、抛 光技术等技术的出现并替代火器产业、缝纫产业和自行车产业的技 术, 从而促进机器工具产业的出现。 ( 二 ) 产 品 视 角 从产品角度看, 产业融合可以分为替代型融合和互补型融合 1 4 ( G r e e

9、 n s t e i n , T a r u n 1 9 9 7 ; 2 0 0 1 ; S t i e g l i t z 2 0 0 3 ; 周振华2 0 0 4 ) 及结合型融合 1 5 (周振华2 0 0 4 ; 胡金星2 0 0 7 )三类。当用户认为 两种产品可互换时, 这两种产品便发生了替代性融合; 而当两种产 品一起使用比分开使用时效果更好或者说它们现在一起使用比以 前共用效果更好, 则说明这两类产品发生了互补行融合; 结合型融 合是指在相互功能渗透的基础上, 将原先两种不同的产品结合为 一体, 形成一种新型的产品。 ( 三 ) 市 场 角 度 从市场角度看, 产业融合可以分为

10、来自需求方的功能融合和来自 供给方的机构融合( M . P e n n i n g S S t i e g l i t z N i l s 2 0 0 2 ) , 也可以分为高功能和高机构融合( 纯粹的融合) 、高功能和低机构融合 ( 需求驱动的融合) 和低功能和高机构融合( 供给驱动的融合) ( M a l h o t r a 2 0 0 2 ) 。 ( 四 ) 制 度 视 角 胡金星认为融合分为微观层次的标准融合与宏观层次的制度融 合两类。标准融合是指不同产业系统中企业主体共享或共同遵守相 同标准而引起的标准统一。所以标准融合主要表现在技术层次融合 和产品设计方面的融合。宏观层次的制度融合

11、包括产业管制政策的 融合及其监管机构的融合 1 5 。 除了以上分类标准之外, 斯蒂格里特兹( S t i e g l i t z 2 0 0 2 ) 的研 究涵盖了前三类的标准, 将产业融合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技术替代 性融合、技术互补性融合、产品替代性融合、产品互补性融合。 从供给方来看, 用相同的技术生产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即为技术融 合; 从需求方来看, 用不同的技术提供替代性或互补性产品, 则为产 品融合。 5 ( 五 ) 产 业 角 度 从产业层面上看, 包括产业间融合方式和产业间融合程度。在产 业间融合方式上, 产业融合会以不同的方式演进, 构建出新的融合型产 业体系, 主要表现

12、为三种融合方式(厉无畏2 0 0 2 ; 陈柳钦2 0 0 6 ; 郑明亮 2 0 0 7 ), 即渗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 1 6 。根据融合后产业对原 有产业的替代程度的不同产业融合包括以下三种类型(马健2 0 0 5 ), 即完全融合、部分融合和虚假融合 1 7 。 三、产业融合发展动力 目前关于产业融合动力的研究, 主要有技术创新和管制放松两大 观点。 ( 一 ) 技 术 创 新 技术创新或技术融合能够改变传统产业的边界, 是产业融合产生 的主要动力(R o s e n b e r g 1 9 6 3 ; P o r t e r 1 9 8 5 ; B l a c k a n 1

13、9 9 8 )。张磊、 周振华等认为, 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动力, 是推动产业融合的根本原 因, 使产业融合成为可能。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创新促成了信息 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 使不同产 业形成了共同技术基础, 并使它们之间边界逐步趋于模糊, 最终导致产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 张功让 陈敏姝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辽宁 沈阳 1 1 0 0 3 4 【摘 要】本文以技术、产品、企业、市场及制度融合为经, 以产业融合的内涵、类型、动力及意义为纬, 对国内外产业融合理论研究作了简要概括, 指出现有研究的 不足,并对产业融合理论研究做了展望。 【关键词】产业融合

14、内涵 类型 动力 2 0 1 1 . 0 16 8 经济研究 业融合现象的发生。因此, 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现象产生的内在驱动 力 1 8 (张磊2 0 0 1 ; 周振华2 0 0 2 ; 于刃刚、李玉红2 0 0 3 ; 胡汉辉、邢华2 0 0 3 ; 陈柳钦2 0 0 7 ; 朱瑞博2 0 0 3 )。 ( 二 ) 管 制 放 松 周振华、陈柳钦等认为, 政府管制的放松是产业融合的动力。不 同产业之间往往存在着进入壁垒, 而各国政府经济性管制是形成不同 产业进入壁垒的主要原因。因此, 管制放松导致其他相关产业业务加 入到本产业竞争中, 从而逐渐走向产业融合 1 9 (周振华2 0 0 2

15、; 陈柳钦 2 0 0 7 ; 孟添、张恒龙2 0 0 7 ; 李碧珍2 0 0 7 ; 朱瑞博2 0 0 3 )。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 2 0 (陈柳钦2 0 0 7 ; 李晓丹2 0 0 3 )、 需求变化 2 1 (聂子龙、李浩2 0 0 3 ; 陈柳钦2 0 0 7 ; 郑明亮2 0 0 7 )、范围经 济 1 6 (陈柳钦2 0 0 7 ; 郑明亮2 0 0 7 )及观念创新 7 (张磊2 0 0 1 ; 朱瑞博 2 0 0 3 ; 于刃刚、李玉红2 0 0 3 )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产业融合的发展。 四、产业融合的意义 产业融合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革新、提高产业

16、整体效益 2 2 (李晓丹2 0 0 3 ; 何立胜2 0 0 5 ), 提升产业竞争力 2 3 (何立胜 2 0 0 5 ; 杨明强、李世新、郭庆然2 0 0 4 ), 能够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改善 企业绩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 4 (余东华2 0 0 5 ), 促进产业融 合有利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 2 5 (周振华2 0 0 3 ; 马健2 0 0 3 ; 张明之 2 0 0 3 )。当然, 产业融合发展也对产业政策提出了挑战 2 6 (于刃刚、 李玉红2 0 0 4 ; 柳旭波2 0 0 5 )。 五、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一 ) 研 究 结 论 通过研究国内外产业融合文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 产业融合是一个系统性概念, 包括技术融合、企业融合、产 品融合、市场融合、制度融合等。同时, 它又是一个过程性概念, 是在 技术融合基础上, 以企业融合为主体, 产品融合为客体, 制度融合为保 障, 最终实现融合型产品的市场化过程。而且, 这个过程是往复循环的 过程, 一次融合的实现并不代表着融合的终止, 在新技术及新需求推动 下, 还会开始新融合。总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