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麻木的心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让麻木的心态(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莫让麻木的看客心态莫让麻木的看客心态一次次冷了人心一次次冷了人心问:小悦悦惨剧中的18位冷漠路人,您是否感觉似曾相识?o鲁迅:鲁迅:惨剧一出,舆论哗然,人们在网络上激烈谴责这十八位路人,现实中却依然吝于伸出援手。“彭宇案”一次次被推向风口浪尖,人们认为是那位像贾雨村一般错判葫芦案的南京法官,使得人人自危,生怕做了好事没好报。 o事实上,早在“彭宇案”之前,同类的悲剧一直都在上演,从数百人围观街头强奸,到车祸现场无人救助伤者,再到围观者催促跳楼者“快跳”国人麻木的看客心态由来已久,让一个“彭宇案”背负这劣根性的全部罪责,不仅不公道,更容易让人找到“不作为”的托词和借口。 o当年,我弃医从文,便是
2、看到一位国人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示众,站在左右的同胞,虽一样是强壮的体格,却显出麻木的神情,来鉴赏这示众的盛举。“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魄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可惜的是,百年过去,国人的精神依然未得到任何医治。 o在记录了惨剧发生的视频中,路过的,有牵着5岁女儿的母亲,有随后折返的绿衣男子,还有一个据称平时总驾着三轮车在市场内转悠的“收买佬”,然而,当他们被人们找到时,被指认者有的矢口否认,“如果看到,我死给你看!”有的则振振有词,“别人不敢碰,我怎么敢碰? o这样的口吻何等熟悉,我曾在阿Q正传里
3、写过,当阿Q站在囚车上即将被枪毙时,他是万分恐惧的,街道两旁的看客眼睛让他想起饿狼来,“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地穿透了他的皮肉。”这些冷酷无情的旁观者,看似事不关己,其实,他们全是惨案背后的帮凶。 o体制是有罪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体制有罪就原谅自己的麻木冷漠;“彭宇案”等个例助纣为虐般的伤害了社会的良心,但是,这就成了我们将自己的良知也放逐到地狱里的充足理由?今天,当我们对着小悦悦的悲剧指手画脚、口诛笔伐的时候,请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在那个下雨的傍晚,是我们经过血泊里的小悦悦身边,我们会不会成为第十九个麻木而过的路人问:我们该如何向小悦悦解释问:我们该如何向小悦悦解释这一切?这
4、一切?o鲁迅:鲁迅:一个两岁的孩子,还不知道世间冷暖,在被车第一次碾压之后,这个原本该给予她温暖的世界,却给了她第二次伤害。和肇事司机的粗心冷血相比,一些由平庸者实施的“恶行”更加令人愤怒。 o在小悦悦惨遭车祸后,有恶作剧者打电话谎称自己就是肇事司机,更有甚者质疑救人的阿婆是为了让自己出名。这便是典型的中国式看客,一方面胆小怯懦,不敢伸出援手,另一方面又爱凑热闹,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无论是恶作剧还是炒作论,他们虽不是残忍的施暴者,也不触犯法律,却因数量的众多,更让人看到了当今社会的道德沦丧。 o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说:“恶一向都是激进的,但从来不是极端的,它没有深度,也没有魔力,它可能毁灭整个
5、世界,恰恰就因为它的平庸。”我曾在药中描写了先觉者夏瑜被杀时情景,简直比赶集还热闹,人群“潮一般向前赶”,“脖颈都伸得很长,仿佛很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等真到杀头时,却都胆怯了,“轰的一声,都向后退,”差点把等着拿人血馒头的老栓挤倒。 o看客的冷漠,他们自己永远无法意识到,更加不愿意承认,这也是“彭宇案”屡屡被拿来做借口的原因。一个糊涂的法官、几个好心人被诬赖的案例,并不能迅速的拉低国人的道德底线,事实是,我们的底线,早就已经低到了尘埃里。 o“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生活的丰富发达并不总是带来道德高尚的人民和文明的社会。道德是一种自律的行为,需要法律、媒体的监督
6、和制约,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内心拥有一种神圣的道德感。面对小悦悦的惨剧,要斥责那个司机和18个路人的冷漠,在发了牢骚、抱怨了社会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反思我们每个人心中是否有那种驱除冷漠的道德感。 o没有了这种发自内心的道德感,抱怨、批判就很容易异化成推卸责任的行为。不仅要求别人成为有道德的人,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这才是打破“冷漠怪圈”,避免小悦悦惨剧重演的根本之道中国良心成本太高 理性选择是逃避?o问:在古代,做好人好事也这么不容易吗问:在古代,做好人好事也这么不容易吗?o子路:子路:独异志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魏朝时,有个名叫鲍子都的人,傍晚在野外行走,看见一个书生突然心痛,
7、魏子都下马替书生揉摸心口,但是没有好转。一会儿,书生死了,他检视书生的口袋,里边有一卷写在白绢上的信,还有十块金子。o魏子都于是卖掉一块金子,用来购置棺木,埋葬书生。其余的金块,他悄悄地放在书生尸体的头部下面,把书信放在书生肚腹的旁边,然后合棺下葬。 o几年以后,魏子都又去野外行走,有个骑白马的人追赶他,赶上以后,认为魏子都是盗贼,盘问魏子都他儿子的尸身所在。魏子都告诉了他,并且带着他一起去打开坟墓,取出那书生尸身下边藏着的九块金字。他们还在书生的腹部旁边,找到了那一封信。全家人都很感激魏子都的德行仁义。从此以后,魏子都的声名大振。 o有人认为,这事放到现在肯定不可能发生。先不说拾金不昧的人还
8、有没有,就算有,他也会被死者家属告到法院,明明有二十块金子,你才还给我九块! o如果做好人好事不但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需要背负上风险和骂名,那么人情冷漠、道德滑坡也就不足为奇。在小悦悦惨剧中,唯一伸出援手的拾荒老人却被邻居指指点点,最终感叹一句:“做好事,我觉得不容易。”长此以往,人人都对受伤妇孺、跌倒老人视而不见,后果将不堪设想! o高尚的品行同样需要社会风气的扶持和倡导。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又说“仁者必有勇”。老师认为,勇敢应与美德同在,见穷困落难之人,顿生仁慈之心,关键之时出手相助,此为仁勇;伸张正义,敢为民请命,嫉恶如仇,敢打抱不平,此为义勇。 o我一生好打抱不平、仗义执言
9、,虽为自己惹来不少麻烦,不过对得起良心,好过与愧疚为伍。事实上,也只有社会风气向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每个人在遭遇不幸的时候,都能得到及时救助,百姓才能活得踏实安心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豪侠义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豪侠义气、古道热肠为什么不见了?气、古道热肠为什么不见了?o韩非子:韩非子:无论是儒家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还是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在如今,都不及我们法家“为求利而不择手段”的思想更受欢迎。 o“自为”、“好利”是人不可改变的本性,人与人之间无仁义道德可言,医生吮人之伤,造车者希望人多富贵,造棺材者希望多多私人,这些并非有什么恩怨,只是为了求利而已。无心之人倾向于相互伤害,他们
10、之间不可能自发的形成秩序,只能依靠法律和制度。 o没想到,这也成为了当代诸多知识分子的说辞,在当下不合理的制度下,不能要求一个人做道德的事情。因为,道德是由制度决定的,当制度成为反咬农夫一口的毒蛇时,一个人不道德,是完全正当的。 o因为,道德是由制度决定的,当制度成为反咬农夫一口的毒蛇时,一个人不道德,是完全正当的。 o于是,在社会的急剧转型过程中,人人讲究利益交换,没有了文化情操,也没有了友谊和交情,取而代之的是金钱至上,用制度缺陷来掩饰自己沦丧的良心。 o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是一位拾荒老人出手救了小悦悦。原因很简单:她没有多少知识,不知道知识分子们的反道德说辞。无知反而保护了人之为人的良知
11、。现代知识从根本上说是无视良知的,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所形成的各种知识体系,更是有意地抑制乃至消灭良知,事事以“利”为导向,“道德成本论”等荒谬言行甚嚣尘上。 o不过,你们忽略了一点,人皆有良心,正因为制度的不合理,道德才尤显珍贵和重要。也惟有借助这一的道德力量,人们才能积聚出制度变革的力量。对冷漠、自私的道德谴责,才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从而阻止制度的堕落,甚至改变不合理的制度营造行善的环境让善心不再孤独 o问:在国外,怎样让好人做好事时没有后问:在国外,怎样让好人做好事时没有后顾之忧?顾之忧?o特蕾莎:特蕾莎:为了能使帮助他人的美德和行为得到保护,做了好事不至于惹麻烦上身或被告上法
12、庭,美国有一条法律专门用来保护好心人,这条法律叫做好撒玛利亚人法。o“好撒玛利亚人”指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即没有法定义务也没有约定义务,仅仅出于内心的道德要求无偿对他人进行帮助的人。 o好撒玛利亚人法对陌生人对受伤者进行紧急医疗抢救中出现的失误,给予法律责任上的赦免。但是,这种情形必须是在紧急事件发生的现场,而且这种救助是无偿的。 o该法原则上是重点保护医疗人员、警方、消防人员在紧急事件中,救助受伤人员时不必因抢救中出现的问题而承担民事责任,除非上述人员疏忽救助或是救助方式错误或是有意延误。 o在美国,如果一个人没有受过专门的急救训练,原则上即使遇到需要急救的情形,也不要轻易动手。因为如果一
13、个人没有受过急救训练,对受伤的人没有法律义务去做急救。但也有的州法律则规定,一个人发现陌生人受伤时,如果不打“911”电话,有可能构成轻微的疏忽罪。总的规则是,如果一个人受伤是在失去意识的情况下,陌生人可以不经过受伤人允许采取急救措施。如果一个人受伤但还有意识,陌生人在救助前必须经过受伤人的允许问: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样的问: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样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o子路:子路:良好的道德需要法制的保驾护航,道德的单兵独进,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甚至可能苍白无力。o在孔子的学生里,我和子贡算是两个热心人。子贡很有钱,有回,他从国外赎回了被倒卖为奴的鲁国人,却拒绝了国家的报酬和奖金,因为他自认不
14、需要这笔钱,情愿为过分担赎人负累。结果,他被老师批评:从今以后,鲁国人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 o与此同时,我也在出行的路上,救回一位落水者。事后,落水者感激涕零的送一头牛给我作为报答,我也欣然接受了。意外的是,我却得到了老师的赞扬:从今以后,鲁国人必定会去救落水者。 o孔子的本意是,按鲁国的法律,只要大家看见落难的同胞能生出恻隐之心,去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举。事后国家会给他补偿,让这个行善举的人不会受到损失,长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本是一条善法,而子贡此举,把“义”和“利”对立起来,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恶行。因为子贡之后,很多人就会对落难的同胞视而不见了,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么有钱,也不像子贡这么爱出风头,于是,会有很多鲁国人不能返回故土。 o对于我的行为,孔子则认为,这让冒风险做善事的人获得了“利”的补偿。因为救助落水者可以名利双收,这样自子路以后,大家遇到落水者,就会勇于相助了。 o做好事,常常会面对无法预知的风险和损失,如果一个社会不能通过法律有效的制止这一点,不能对见义勇为者加大正面激励的力度,道德自然岌岌可危。 o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到的方式得到实现。给见义勇为立法,建立完善的补偿和奖励机制,才能让好人做好事务后顾之忧,整个社会风气得以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