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43886615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利剑反腐成效显著,党风政风民风为之一新。但是,列为高校七大腐败之一的学术诚信问题依然形势严峻,种种学术不端现象频现,已成为一种公害,严重损害了正常的学术研究环境,毒化教育环境,败坏社会风气,使学术界和知识分子丧失社会公信力,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于未然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现象层出不穷,学术不端事件持续升级,严重到学术腐败的地步。本文试从纪检监察角度探讨如何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法制相结合的学术诚信工作体系,探索预防与惩戒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途径与措施。一

2、、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与成因分析目前,教育部对我国定性的学术不端行为归类主要四个方面:一是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二是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三是在学术成果的发表中,未参加创作,强行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或是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四是单纯追求论文发表数量,低水平重复发表论文。综观我国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种种表现形式,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从社会大环境分析,我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新时期,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唯利是图、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消极因素不断冲击着学术界这一神圣殿堂,部分教师被利欲熏心,在道德价值取向上发生了扭曲,更多地注重个人利益

3、,事业心、责任感淡化,敬业、爱业精神缺失。从学术界自身分析,首先,学术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上,还处在从道德上评判处理学术问题,没有及时制定统一的认定标准。其二,学术评价机制不科学。我国高校的学术考核和评价体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对一些不良现象起着隐性强迫、隐性鼓励,甚至隐性纵容的作用。在学术成果评价、职称晋升、评先评模、年度考核过程中,不是尊重学术性、体现学术性作为核心,而是长期置于行政化领导管理理念之中, 由行政部门主导学术评价,成为行政化的政绩工程。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文章的表面效果、轻文章的长远效益,重文章的刊物级别、轻文章的内在分量。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标准引导教师片面追求

4、论文的数量,不注重论文的质量,甚至花钱买论文、买版面、买书号,导致大量学术垃圾的产生。其三,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不到位。在大学行政化及教育市场化的利益驱使下,理应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的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课程,却忽视对师生进行学术研究素养方面的培训和学术研究道德的培养,偏重于对科学知识的传授,缺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的教育。师德的培训教育机制尚不健全,师德虽已纳入教师的评估考核体系中,但师德师风的一票否决权没有刚性贯彻下去,致使一部分教师学术道德素质低下,有意或无意地违背道德底线,违反学术规范,导致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产生。其四,管理理念严重滞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上“枪手代笔”信息

5、乱飞,“枪手代笔”已成为出版界的“潜规则”,严重冲击着社会诚信道德和思想评价体系。“枪手代笔”滋生欺骗、蒙蔽、忽悠的不良风气,不利于培养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其五,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失之监管。目前我国尚无完整、系统、有效的防止、整治和惩处学术腐败的立法,现有的规范特别是有关法规还很不完善,尤其是有关惩处的内容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违规者承担的刑事责任范围过窄,其后果是直接导致惩罚过轻,打击不力,难以起到震慑作用。主管单位由于担心影响本单位的声誉,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监控制度严重缺位,远离监管的目光,从“官场腐败”到“学术腐败”,清净的大学学府如今却成为腐败案件的高发地。如果说

6、“官场腐败”侵蚀的主要是一个国家的物质基础的话,腐败分子侵吞的是社会的物质资源。那么“学术腐败”则不同,它不仅侵吞物质财富,它还腐蚀一个国家的知识基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尽管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制定颁发、修订完善的高校“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建设”等文件接踵而来,学术不端的标准日趋严格,现实中,学术治理仍不尽人意。二、防治学术不端行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xx职业学院合校建院十多年来,坚持把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一流高职人才最根本保障,着力在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先修渠道后放水,通过完善制度、树立典型、加强监督等一系列

7、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完善制度,健全新机制。学校先后出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党政干部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礼仪基本要求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把师德规范的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加强对教师的科研诚信教育,加强对科学研究的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教师聘用制度,把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必备条件和重要考核内容;完善了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聘任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制定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全面启动“青年教师导师制”业务帮扶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继承老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积累的宝

8、贵经验,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二)树立典型,传播正能量。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优秀师德案例评选活动,注重发挥先进典型在师德建设中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通过互联网(学校网站)+学报“师德”专栏+橱窗“优秀师德案例”+评优+职称+培训等方式,以规范引领行为、以典型引领团队、以师德引领时尚。目前,学校已有10位一线教师评选为省级校级教学名师,师德建设先进个人24名,“三育人”先进个人22名,十佳优秀教师等。学校每年举办中层干部读书班、教师、辅导员培训班,通过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师德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自觉抵制以追求利益为目标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

9、学术研究价值取向。(三)强化监督,严把审核关。学校纪委不断强化职责意识,创新监督机制,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制约和监督。在教师职称申报过程中,纪检监察人员参与整个评审过程,通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检索,对重合率超过(含)30%的,一律不受理个人职称申报申请,以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对尚未入数据库的进行跟踪检索,一旦被数据库收入,学术检索机构立刻进行重合率检测,对超过(含)30%的,将取消参评资格或已经评审获得的相应职称资格,实行学术诚信一票否决。对教育厅主管、学校主办的学报,也加强了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作者投稿论文必须为首发,禁止一稿多投、投雷同稿、重复投稿以及人为一稿拆分等现象;严

10、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严禁伪造篡改或拼凑数据的行为;严禁论文非责任者的虚假署名、无关项目及课题的伪标注;实现了“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全覆盖,利用反抄袭软件等高技术手段,减少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审稿专家及主编严格把关,责任编者高度重视,在来稿初审到刊发的整个过程中,编辑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四)严肃处理,严格问责。学校党委和纪委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时,注重研究高校规律和特点,以党风带校风促学风,在科研考核、职称晋升及其他科研活动中,一旦发现教师科研成果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学院有关制度

11、,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对学术不端行为采取“零宽容”,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决不让弄虚作假、剽窃抄袭行为有立足之地。(五)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宣传廉洁教育。积极参加xx市纪委主编的“民生工程”-廉洁教育读本系列教材编写工作,我校主持编写了高校版的廉洁教育读本,录制配套专题光盘、负责培训全市专职思政课与概论课的教师,至今已连续八年廉洁教育进课本进课堂,带动了学校师生廉洁理念入耳入脑入心,在学校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氛围。学校在预防学术不端行为中注重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做了有益的尝试,先后被省高校工委评为“德育教育”和“校园文明建设”双优单位,连续十年被评为“山东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12、但“树欲静而风不止”,面对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学术不端行为所带来的危害,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学校是汇聚人才、培育人才、创新知识、传承文明的重要阵地和摇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事关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教育改革发展。各主管部门、校党委、纪检监察部门要居安思危,增强责任意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蔓延的势头。纪检监察要勇于担当,以更大的决心、更坚定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切实抓紧抓好,决不能让学术腐败玷污学校这一“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三、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与治理对策(一)推进法制建设,加强学术规范。监察法的出台实施,标志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固化为法律制度,

13、为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作为纪检监察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监察法的科学内涵,将监察法刻于心、践于行,释放国家监察法惩治腐败的巨大威力,推动监察工作覆盖高校,履好监察之“责”不松劲,督促学校开展学风教育,完善学术规范,每年进行学风建设工作检查。同时,高校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学术治理的制度体系。将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行政规章的宏观要求深入落实到实际学术治理中,加大力度制订既符合学术发展规律,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术研究基本规范,使之具体化,规范化,使高校学术治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建立学术问责制。尊重人才成长和学

14、术发展规律,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防止片面量化的倾向,加大质量和贡献指标的权重。取消把论文发表数量与职称评定、项目申请、学位通过、先进评选、年度考核等挂钩的做法,把数量与质量结合起来,注重学术成果的影响力,全面考察师德、教风、创新和贡献。严格问责制,明晰问责标准、主体,推行学术自治,成立独立、专门的学术仲裁机构,承担受理申诉、调查核实、裁决、发布和制裁等功能。完善学术行为审查监督约束机制。强化全方位监督和约束,坚持把监督作为加强学风和科研诚信的最好防腐剂。提倡同行监督,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发现或有正当理由怀疑他人有学术不端行为的,有责任进行投诉。只有建立合理的、时效的、科学的治

15、理制度,才能从根本性解决学术不端行为。(二)健全相关处理机构,建立诚信档案。高校应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组织人事、纪检、科研、教务、财务等相关处室负责人及知名专家教授组成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相关处理机构,赋于处理机构独立运作的权力和威信,负责鉴定和惩处事宜,由处理机构独立开展调查、召集听证、作出处理、公布结果。强化和完善处理机构的职能建设,这既可表明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也建立了惩处打击的机制。建立学术诚信档案数据库,加强诚信档案情报的交换和共享,实现学术诚信与个人学术生命挂钩,将个人学术失信计入诚信档案,实行课题申报、评优评奖、职称评定的诚信“一票否决制”。建立诚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扩大公众

16、对学术诚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形成上下联动、群防群治,最大限度地缩小学术不端行为的生存空间。(三)加大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宣传教育力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将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纳入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职业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师德教育培训,从主观上构建预防学术不端的精神长城。知法、守法、依法。常怀敬畏之心是教师抵御学术不端行为的内在因素,要敬畏党纪国法,学校要积极组织老师认真学习掌握著作权法专利法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依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