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78225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分) (1)_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2)僵卧孤村不自哀,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_ ,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4)正是江南好风景,_ 。(江南逢李龟年)(5)峨眉山月半轮秋,_ 。(峨眉山月歌)(6)刘禹锡秋词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以积极向上的豪迈之情赞颂秋天美好的诗句是_, _ 。(7)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_,_。(8)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_,_”。2.下

2、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猫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文学大纲B动物笑读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狗的家世C鸟梁实秋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雅舍小品D狼蒲松龄明代文学家聊斋志异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红绫(ln) 怅然(chn) 蜷伏(qun) 叮嘱(zh)B虐待(n) 凝望(nn) 丰腴(y) 倏地(sh)C感喟(ku) 戟张(j) 干瘪(b) 战栗(l)D魁梧(ku) 嗔怪(chn) 惩戒(ji) 充沛(pi)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要关爱动物,善待生命。B家里的人都忙乱地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3、C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D我讨厌它身上那条链子的声音和它柔软光滑的肋部周围那一圈被磨损的皮毛。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6.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4、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甲)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

5、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注】恭:肃敬,谦逊有礼.尊盛:位高势盛.卑:低下。畏:同威,威严。哲:明智,聪明.由:奉行,遵从. 7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博闻强记( ) 非学无以广才( )悲守穷庐( ) 又相天子( ) 8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甲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6、, (2分)10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周公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分) (三)阅读纪念白求恩,完成11-14题。(13分)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1这段话共八句,可分为两层,请用“/

7、”画出,并概括层意。(6分) 第一层:_ 第二层:_ 12第句“但只要有这点精神,”“这点精神”是指:_ _ _ _(2分)13解词(2分)纯粹: .14在“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一句中“只”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21分)拾 荒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

8、、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9、” “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

10、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

11、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們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15.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4分)凌晨拾荒,捡养弃婴_ 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_ _16小说第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

12、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4分)17阅读第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4分)可一看到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掲开一个用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18小说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 19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5分)(五)阅读下面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完成20-23题。(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