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药 清热药PPT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3873313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PT 页数:164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中药 清热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第九章 中药 清热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第九章 中药 清热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第九章 中药 清热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第九章 中药 清热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 中药 清热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中药 清热药PPT(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清热药,概述,含义: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药性特点:药性寒凉,沉降入里,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即内经所谓“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所谓“疗热以寒药”的意思。 适应证: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概述,分类: 1.清热泻火药 2.清热燥湿药 3.清热凉血药 4.清热解毒药 5.清虚热药,概述,选药及配伍: 1.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明热证的虚实。实热证有气分热、营血分热及气血两燔之别,应分别予以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虚热证又有邪热伤阴、阴虚发热及肝肾阴虚、阴虚内热之异,则须清热养阴透

2、热或滋阴凉血除蒸。 2.若里热兼有表证,治宜先解表后清里,或配解表药用,以达到表里双解; 3.若里热兼积滞,宜配通里泻下药用。,概述,【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 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教学内容】,1清热泻火药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参考:寒水石、竹叶、鸭跖草、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概说,含义:本类药性多苦寒或甘寒,具有较强的清热 力,能清热泻火,用于治疗火热较盛的病证。 适应证:本类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适用于热病邪

3、入气分出现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洪实数。 此外,因各药归经不同,这些药还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配伍:若里热炽盛而正气虚者,可配伍补虚药,以扶正祛邪。,石膏 本经,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石膏的药性,【药性】甘、辛,大寒。肺、胃。 【功效】 生用: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煅用:敛疮生肌 收湿 止血,石膏,1温热病气分 2肺热喘咳证实热证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石膏的应用,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

4、热证的要药。 气分实热证 (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 温病气血两燔证 +玄参等 暑伤气阴、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者。+麦冬 人参 2 肺热喘咳证 清胃经实热 配伍麻黄、杏仁 3 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煅石膏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作用。疮疡溃而不敛,可配伍升药如九一散(九一丹);湿疹配伍枯矾;水火烫伤,配伍青黛,如牡蛎散。,石膏,【用法用量】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煎。内服宜生用;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内热忌服,知母本经,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5、 Bge.的干燥根茎。,知母,【药性】苦、甘,寒。肺、胃、肾。 【功效】清热泻火 生津润燥 (清润兼备,针对肺、胃、肾三脏。),知母,1.热病烦渴。 2.肺热燥咳。 3.骨蒸潮热 4.内热消渴。 5.肠燥便秘。,知母的应用,1 热病烦渴 +石膏(相须) 2 肺热燥咳 既清肺热,又润肺燥,清润兼备,配伍川贝母,治疗肺热燥咳;配伍杏仁,治疗肺燥久咳气急。 3骨蒸潮热 入肾经能滋肾阴,泻相(肾)火,退骨蒸,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心烦,配伍黄柏、生地黄等。 4内热消渴 甘寒质润,清肺火、养肺阴,泻胃火、滋胃阴,泻肾火、滋肾阴,治疗阴虚内热的消渴证,配伍天花粉、葛根等。 5肠燥便秘 滋阴润燥

6、,治疗肠燥便秘,+生地黄、玄参、麦冬。 【用法用量】 入煎剂,6-12g。 【使用注意】性寒质润,滑肠,脾虚便溏不宜。,芦根神农本草经,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切后晒干用。,芦根,芦根,【药性】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除烦, 止呕, 利尿。,芦根的应用,1热病烦渴。 2胃热呕哕。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4热淋涩痛。,芦根,【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鉴别用药】芦根为芦苇的根茎,苇茎为

7、芦苇的嫩茎。二者出自同一种植物,功效相近。但芦根长于生津止渴,苇茎长于清透肺热,略有侧重。,天花粉神农本草经,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 T.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根。全国南北各地均产,以河南安阳一带产者质量较好。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厚片。鲜用或干燥用。,天花粉,【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天花粉,1热病烦渴。 2肺热燥咳。 3内热消渴。 4疮疡肿毒。,天花粉,【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淡竹叶神农本草经,为

8、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干燥茎叶。主产于长江流域至华南各地。夏季末抽花穗前采割,晒干切段,生用。,淡竹叶,【药性】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 除烦,利尿。,1热病烦渴。 2口疮尿赤、热淋涩痛。用治心、胃火盛,口舌生疮及移热小肠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69g。,栀子 神农本草经,栀子,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栀子,【药性】苦,寒。心、肺、三焦。 【功效】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栀子,【应用】 1热病心烦 2湿热黄疸 3血淋涩痛

9、 4血热吐衄 5目赤肿痛 6火毒疮疡,栀子的应用,1热病心烦 药性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热之邪,泻心火除烦,治疗热病心烦,躁扰不宁,+淡豆豉。火毒炽盛,三焦俱热配伍黄芩、黄连、黄柏,组成黄连解毒汤 2湿热黄疸 能清利肝胆湿热,治疗肝胆湿热郁蒸所致的黄疸,+大黄、茵陈等。 3血淋涩痛 能清利下焦湿热利尿通淋,清热凉血止血,治疗血淋、热淋,配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 4血热吐衄 清热凉血,治疗血热的出血。 5目赤肿痛 能清泻三焦火热之邪,治疗肝胆火热上攻的目赤肿痛。 6火毒疮疡 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疗火毒疮疡、红肿热痛,配伍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栀子,【用法用量】入煎剂,5-10g。外用生

10、品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苦寒伤胃,脾虚便溏不宜。 【鉴别用药】栀子的入药。栀子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偏于走里而清内热。生栀子走气分而泻火;焦栀子入血分而凉血止血。,夏枯草 本经,夏枯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夏枯草,【药性】辛、苦,寒。肝、胆。 【功效】清热泻火, 明目, 散结消肿。,夏枯草,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2.瘰疬、瘿瘤。 3.乳痈肿痛。,夏枯草的应用,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2瘰疬,瘿瘤 苦寒泄热,味辛散结,治疗肝郁化火,痰火凝聚的瘰疬,配伍贝母、香附等;治疗瘿瘤,配伍海藻、昆布等。 3乳痈肿

11、痛 既能清泄肝火,又能散郁结,治疗乳痈肿痛。 【用法用量】入煎剂,9-15g。或煎膏服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决明子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 或小决明C.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地,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炒用。,决明子神农本草经,决明子,【药性】 甘、苦、咸,微寒。 归肝、大肠经。 【功效】 清热明目, 润肠通便。,决明子,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2头痛、眩晕。 3肠燥便秘。,决明子,【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用于润肠 通便,不宜

12、久煎。 【使用注意】气虚便溏者不宜用。,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教学内容】,2清热燥湿药 掌握:黄芩、黄连、黄柏 熟悉:龙胆、苦参 了解:秦皮、白鲜皮,概述,含义:本类药物药性苦寒,清热之中,燥湿力强,称为清热燥湿药。 适应证:主要适用湿热证。 部分药还兼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还可用于脏腑火热证。 湿热证: 湿温或暑温挟湿,湿热壅滞,气机不畅,症见身热不扬,胸脘 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湿热蕴结脾胃,升降失常,症见脘腹胀痛,呕吐,泻痢; 湿热壅滞大肠,传导失职,症见泄泻、痢疾、痔疮肿痛等; 湿热熏蒸肝胆,症见黄疸、尿赤、胁肋胀痛、耳中流脓; 湿热下注,症见带下色黄,或热淋灼痛; 湿热流注关节,症

13、见关节红肿热痛, 湿热浸淫肌肤,症见湿疹、湿疮。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药性苦寒,燥湿力强,过服易伐胃阴,用量不宜 过大。脾胃虚寒、津伤阴损者慎用。,黄芩 本经,黄芩,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苓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黄芩,【药性】苦,寒。 肺、胆、脾、胃、大肠、小肠。 【功效】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 安胎,黄芩的应用,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 泻痢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3血热吐衄 4痈肿疮毒 5胎动不安,黄芩,【应用】 1 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性味苦寒,清热燥湿,善于清肺、胃、胆、大肠湿热,长于清中上焦湿热。 湿

14、温、暑湿证。+滑石、白豆蔻、通草 湿热中阻。+黄连、干姜、半夏(半夏泻心汤) 湿热泻痢。+葛根、黄连 湿热黄疸。+茵陈、栀子,黄芩,2 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入肺经,善于清肺火及上焦实热。 肺热咳嗽痰黄而稠,可以单用一味药,如清金丸; 亦可配伍苦杏仁、桑白皮、苏子等; 肺热咳嗽痰多者,配伍法半夏。 其药性苦寒,清热泻火力强,配伍薄荷、栀子、大黄等,治疗外感热病,中上焦热盛所致的高热烦渴、面赤唇焦、尿赤便秘、苔黄脉数,(凉膈散)。,黄芩,3 血热吐衄 清热泻火以凉血止血,治疗火毒炽盛迫血妄行的出血。 4 痈肿疮毒 清热泻火解毒,治疗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 5 胎动不安 能清热安胎,治疗血热胎动不安,

15、配伍生地、黄柏;气虚血热者,赔五白术;肾虚有热者,配伍熟地黄、人参、续断 配伍柴胡治疗少阳证。,黄芩,【用法用量】入煎剂,3-10g。清热生用;安胎炒用;清上焦热酒炙;止血炒炭。 【使用注意】苦寒伤胃,脾胃虚寒不宜。 【鉴别药物】黄芩:枯芩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 子芩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重主降,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黄连 本经,黄连,来源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 delt 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16、,黄连,【药性】苦,寒。 心、脾、胃、胆、大肠。 【功效】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黄连,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2湿热泻痢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5消渴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黄连,【应用】 1 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大苦大寒,清热燥湿力强(大于黄芩、黄柏),善于清中焦湿热。 湿热中阻。配伍苏叶或半夏、黄芩、干姜 胃热呕吐。配伍石膏、竹茹。 肝火犯胃的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吴茱萸(左金丸) 脾胃虚寒,呕吐酸水。+参、术、姜 2 湿热泻痢善于清胃肠湿热,为治疗泻痢的要药。可单味药应用。 湿热泻痢,里急后重,配伍木香; 湿热泻痢兼有表证者,可配伍葛根、黄芩; 湿热下痢脓血者,配伍乌梅,黄连,3 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泻火解毒之中,善于清泻心经实火,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的神昏、烦躁。 三焦热盛,高热烦躁,配伍黄柏、黄芩、栀子(黄连解毒汤) 高热神昏,配伍石膏、知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