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2018年高考历史三月排查编选题【一】及解析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72898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安市2018年高考历史三月排查编选题【一】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安市2018年高考历史三月排查编选题【一】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安市2018年高考历史三月排查编选题【一】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安市2018年高考历史三月排查编选题【一】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安市2018年高考历史三月排查编选题【一】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安市2018年高考历史三月排查编选题【一】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安市2018年高考历史三月排查编选题【一】及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安市2018年高考历史三月排查编选题(一)及解析一、选择题1、(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三,26)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A.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B.儒家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C.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D.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中汉代的教育系统,中央、地方教育系统完善,官学、私学相得益彰,故A项正确;儒家已经垄断学校教育的表述材料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可以得出官学、私学相得益彰,中央和地方的教育系统均很完善,下移趋势并未看出,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中央太学并未统领地方各级学校,故D项错误。2.(2018厦门高二第一学期期末,3)

2、唐初,山东士族的政治特权虽已消失,但仍坚持在大族内部进行通婚。高宗为此颁布“禁婚令”,中宗时曾再次予以强调,而民间仍以“五姓婚姻为第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崇尚门第之风已然成俗B.中央对地方行政力减弱C.皇室摒弃宗法血缘观念D.政府的禁婚令违背律典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可知唐朝初年政府打击门阀士族,但是“民间仍以五姓婚姻为第一”说明当时崇尚门第之风已经成为风俗,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门阀士族的打击,不是中央对地方行政力减弱,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魏晋以来的门阀士族的打击,不是说明皇室摒弃宗法血缘观念,当时皇室仍是大族,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政府的“禁婚令”违背律典的信息,故

3、D项错误。3、(2017洛阳高三统考)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富士见楼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充满民族主义的演说。这次演说,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焕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这说明()A.东京成为的中心B.推翻清政府的时机成熟C.革命思想传播进一步深入D.孙中山的革命威望崇高答案C解析东京自始至终都没有成为的中心,故A项错误;1905年,根据所学知识,此时推翻清政府的时机尚不成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焕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可以看出革命思想传播进一步深入,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孙中

4、山的革命威望是否崇高,故D项错误。4、(2017咸阳质检,28)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A.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B.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C.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D.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答案D解析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可知清政府仍然抱着天朝上国的心态与外国交往,而英法等国是按照国际惯例和清政府进行交流,在清政府眼里只有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而没有国家平等原则和国际法等近代外交的理念,故D项正确。5、(2017潍坊高三第一学

5、期期中,10)某条约签订后,“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这表明()A.法英俄是侵华的主要敌人B.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C.列强侵华过程中相互勾结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可知强调的是甲午战后列强侵华的情况,法英俄是侵华的主要敌人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发生在甲午战后,故B项正确;列强侵华过程中相互勾结是中国近代列强侵华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发生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故D项错误。6.1949年12月,新

6、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A.长期“左”倾冒进B.缺乏连续性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D.具有时代性答案D解析1949年与1958年的教育方针受到当时国内紧张的阶级斗争的影响,1985年的教育方针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大局,可见都受到时代的影响,故D项正确。7、2012年以来,国家正式启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这是一项由教育部、发展

7、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等五部委联合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一计划的启动说明()A.民族自治区自治权从此有了国家保障B.落实民族平等和发展政策须与时俱进C.少数民族地区已率先完成了义务教育D.当前民族政策的贯彻表现为人才培养答案B解析“从此有了国家保障”的说法有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国家正式启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和“五部委联合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可知落实民族平等和发展政策须与时俱进,故B项正确;据材料“国家正式启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可知与义务教育无关,且率先完成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计划,只是当前民族政策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反

8、映当前民族政策的贯彻表现,故D项错误。8、(2018重庆一中高考考前热身,29)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 500万元。这反映出当时()A.民族工业发展日益萧条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C.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D.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中“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 500万元”得出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故D项正确。9、 (2017莱芜二模,27)1881年起,清政

9、府逐步改变了修建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的认识,认识到“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开始有筹划地修建铁路。这说明()A.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B.近代交通日益发达便利C.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D.帝国主义侵华深入内地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故A项正确。10、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出现这一现象的因素不包括()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实业救国”的推动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答案B解析根

10、据所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2017滨州高三期末,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在就职前应作如下宣誓或郑重声明:“我谨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按照传统,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下,当选总统需手按圣经宣读誓言。此外,第6条规定: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郑重声明拥护本宪法。摘编自邓静秋各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比较材料二1894年兴中会成立

11、会上,孙中山带头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拟定盟书后带领大家举右手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在南京原两江总督衙门就任临时大总统,便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宪法宣誓制度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指出前后孙中山宣誓的不同。(3)综合以上材料,探讨就职宣誓制度

12、的价值。答案(1)特点:宣誓主体广泛;突出宪法的权威;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约;手扶圣经 宣誓,彰显宣誓的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2)不同:前者是为了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后者是为了在中国建立现代民主国家;前者是对政党负责,后者是对国民宣誓。(3)价值:树立法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强化民主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解析(1)可以从美国宪法宣誓的主体、宪法的权威、体现的三权分立的体制、宣誓的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等角度分析。(2)可以从宣誓的目的和负责的对象方面进行分析。(3)就职宣誓制度的价值可以从树立法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强化民主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等方面回答。2.(2018全

13、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一,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后,儒家经典从政治、教育领域全面退出,带来了人们对新社会秩序的怀疑和迷茫,也导致了空前未有的信仰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朝野上下的守旧势力在“尊孔”的旗帜下力图重建新的信仰和道德秩序。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组织孔教会,发起了国教运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尽管袁世凯尊孔未必与其帝制活动有内在的联系,但他在尊孔的旗号下公开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孔教会与张勋复辟帝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样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尊孔思潮引起中国先进分子的猛烈批判,孔子及儒学的独尊地位

14、亦随之瓦解。摘编自左玉河民国初年的信仰危机与尊孔思潮材料二1718世纪,欧洲在工业革命奠定的基础上走向了空前的繁荣,与此同时,科学理性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在理论舞台上唯理论和经验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是它们的目的却是一样的为自然科学寻找可靠的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它也导致人类心灵的堕落和生存价值的缺失。对工业文明中出现的道德沦丧和自我迷惘等种种社会危机,德国的浪漫主义者忧心忡忡。他们认为,一切后果都是和理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分不开的,并由此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摘编自王晶亮德国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及其时代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后中国信仰

15、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出现信仰危机的异同。答案(1)原因:新旧政权交替;儒学独尊地位消失,新思想尚未确立;西方思想传入。影响:出现了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了复辟帝制活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2)同:出现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推动了新事物产生。异:产生原因不同:中国受政治影响大;西方受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影响大。解决危机的手段不同:中国强调复古,西方强调反思。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内部原因从政局、儒学独尊地位的变化上分析,外部原因从西方思想的冲击上分析;第二小问影响,一方面从袁世凯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倒退上总结,另一方面从激进派的探索方面总结。(2)相同点从社会转型、社会进步等角度总结;不同点则从二者的产生原因、解决手段上去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