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详解【带答案】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62385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详解【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详解【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详解【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详解【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详解【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详解【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详解【带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大气中CO2浓度与森林植被活动息息相关,森林的碳代谢影响着林区CO2的时空变化,同时,林冠层(见图3)的CO2时空变化又影响着植物的光合生产力。图为我国某山谷地林区同一高度1月和7月CO2平均浓度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1.与林区7月CO2平均浓度日变化密切相关的要素是( )A.气压 B.风速 C.光热 D.湿度2.在晴朗的白天,垂直方向上O2浓度最高的是( )A.林冠层上方 B.林冠层 C.林干层 D.近地面层3.该林区1月日落后和7月日落前CO2平均浓度都存在一个短暂的高峰值,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减弱 B.山谷风向转变 C.

2、日照时间变短 D.地面辐射增强1.C【解题思路】由题干可知,森林的碳代谢影响着林区CO2的时空变化,白天森林光合作用强,大量吸收CO2,使得CO2的浓度降低,因此与CO2平均浓度日变化密切相关的要素是光热。2.B【解题思路】由于森林的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在晴朗的白天,林冠层光合作用强,释放的O2浓度最高。3.B【解题思路】由于山谷风的存在,白天吹谷风,夜间吹山风,日出前和日落后风向存在明显的转变,使得林区1月日落后和7月日落前CO2平均浓度都存在一个短暂的高峰值。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45题。4. 有关水循环环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 目前人类对A环节和C环节施加影响最大B. 我国东

3、部地区冬季B环节和C环节最活跃C. 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D环节水量的季节变化D.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E环节和F环节的水量5. 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B. 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C. 奠定地表形态基本格局 D. 参与三大类岩石的形成4.D【解题思路】由图可知,A环节为蒸发,B环节为水汽输送,C环节为大气降水,D环节为地表径流,E环节为下渗,F环节地下径流。目前人类施加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我国东部地区地处季风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植树造林,下渗增加,地下径流量增加。5.A【解题思路】水循环能维持全球

4、水的动态平衡。但不能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奠定地表形态基本格局是地球的内力作用。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读图回答67题。6.受图中甲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7.图示季节,下列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南非开普敦海岸阳光明媚,游客云集B我国长江水量下降,处于枯水季节C西半球加勒比海地区飓风多发D巴西草原上草木茂盛,动物活跃6.A【解题思路】图中甲气压带位于3040之间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风带位于4060之间,应为西风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根据气温降水柱状图的判断,四个选项中A为地中海气候,B为热带雨林气候

5、,C温带季风气候,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7.C【解题思路】由图可知,乙处风向右偏,应在北半球,气压带向北移应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南非是冬季,开普敦属于地中海气候,正值雨季,巴西草原枯萎。我国长江流域夏季多雨,流量丰富,西半球加勒比海地区正处于飓风多发季节。读某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89题。8.关于甲处洋流描述正确的是A. 是盛行西风吹拂形成的寒流 B. 是东北季风吹拂形成的寒流C. 是北赤道洋流的水平补偿流 D. 是世界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寒流9. 关于甲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B. 使北部非洲沙漠直逼西海岸C. 使摩洛哥渔业的产量减少。D.

6、 促使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8.C【解题思路】甲处洋流为加那利寒流,是北大西洋暖流的南分支,经加那利群岛附近,最后成为大西洋北赤道洋流的补偿流。世界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寒流是秘鲁寒流。9.B【解题思路】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处洋流为加那利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受其影响,北部非洲沙漠直逼西海岸。加那利寒流受离岸的东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鱼类饵料充足,增加摩洛哥渔业的产量。促使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图为某地火山爆发的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石类型,读图回答1011题。图1 火山爆发景观图 图2

7、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10. 该火山爆发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图2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11. 该次火山喷发会使当地(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 B大气削弱作用增强C大气逆辐射减弱 D昼夜温差变大10. A【解题思路】图中甲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喷出岩,乙是岩浆侵入地壳形成的侵入岩,丁是沉积岩,丙是变质岩,火山爆发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喷出岩。11. B【解题思路】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能够大大削弱太阳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昼夜温差变小。12.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判断该图表示的是1月份或7月份的气压分布状况,

8、并说明判断理由。(8分)(2)说出A气压中心的名称及其形成原因。并指出其切断的气压带名称。(10分)(3)指出A气压中心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流动状况。(8分)【解题思路】第(1)问,据图上等压线可知,在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北部形成低压中心,由此可以推断此时表示的是1月份。第(2)问,由上题分析可知,A是位于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1月份亚欧大陆降温快,气流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亚洲高压的形成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第(3)问,北半球高压中心水平方向气流呈顺时针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作下沉运动。【参考答案】(1)1月份(4分) 此时

9、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2分)北太平洋形成低压中心(2分)(2)亚洲高压(3分)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2分)气温较低,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形成高压(2分) 副极地低气压带(3分)(3)水平方向:呈顺时针由中心向四周辐散(4分)垂直方向:气流下沉(4分)13.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城市涝灾(内涝)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

10、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30分)(1)分析说明雨水花园建设的主要作用。(6分)(2)分析我国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16分)(3)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影响。(8分)【解题思路】第(1)问,雨水花园建设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减小了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并且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第(2)问,城市内涝的原因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面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排水设施落后,加上短时强降水造成的排水不畅。缓解城市内涝的可行性措施在于加强城市规划,疏浚河道,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第(3)问,“海绵城市”的建设,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

11、。“海绵城市”使当地空气变得湿润,蒸发量增大。【参考答案】(1)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2分)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2分)改善城市小气候,气温降低,湿度增大,气温日较差减小。(2分)(2)原因:短时间内(或特大暴雨)降水多,强度大;城市人口激增,城区建筑物密集,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暴雨强度;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大(或水泥路面大幅增加),不利于下渗;绿地、水面大幅减少;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城市管网不完善,排水能力弱。(任答4点,得8分)措施:加强城市规划;完善城市排水系统;保护湿地(或增加水面面积);增加绿地面积;疏浚河道。(任答4点,得8分)(3)“海绵城市”的建设,使下渗增多,(2分)地表径流减少,(2分)地下径流增多。(2分)“海绵城市”使当地空气变得湿润,蒸发量增大。(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