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7编号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2013.11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3858789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8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887编号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2013.1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887编号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2013.1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887编号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2013.1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887编号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2013.1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887编号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2013.1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887编号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2013.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87编号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2013.1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4 页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 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 时间90分钟。 第卷(选择题 共70分)第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31-50每小题2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31-50每小题2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 将正确答案的序

2、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 司空(官职)“授土” ,司徒(官职)“授民” 。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 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1. 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 司空(官职)“授土” ,司徒(官职)“授民” 。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 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2. 史学家张荫麟说:2. 史学家张

3、荫麟说:“在一个王室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 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 ”依据史实判断这样的社会实 行 A小国寡民的民主政体 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D元老执政的共和体制 在一个王室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 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 ”依据史实判断这样的社会实 行 A小国寡民的民主政体 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D元老执政的共和体制 3. 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3. 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A “诸侯朝于天子 “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4、”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 B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C “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 “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 D “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 “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 4.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 “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 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 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4.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

5、说 : “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 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 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5.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5.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 第 2 页 共 14 页 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 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 呼吸若一气,

6、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 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 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6. 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 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

7、的主要问题是 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 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C.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6. 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 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 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C.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7. 唐德刚在 晚清七十年 中提出, 中国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 (指分封制) 、 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 年。下列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由

8、“公天下”至“家天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向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7. 唐德刚在 晚清七十年 中提出, 中国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 (指分封制) 、 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 年。下列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向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8.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 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

9、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8.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 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9.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 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

10、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开始设立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D丧失作用,形同虚设 9.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 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开始设立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D丧失作用,形同虚设 10.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 128 人统计分类表 由上表可见,汉代察举制 10.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 128 人统计分类表 由上表可见,汉代察举制 官僚贵族子弟官僚贵族子弟富豪富豪平民平民贫民贫民 69.6%69.6%6%6%15.7%15.7%8.7%8.7% 第 3 页

11、共 14 页 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沿袭了世卿世禄制 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沿袭了世卿世禄制 11.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 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 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11.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

12、士皆舍 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 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12.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其运作模式 基本上是专断的, 但也有例外, 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 而具有 “集 体领导”的性质 A秦汉三公制 B隋唐三省制 C宋代三司使制 D元代中书省制 12.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其运作模式 基本上是专断的, 但也有

13、例外, 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 而具有 “集 体领导”的性质 A秦汉三公制 B隋唐三省制 C宋代三司使制 D元代中书省制 13.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 ,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 ,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 。这些 现象说明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13.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 ,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 ,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 。这些 现象说明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14.通典

14、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 到今二百年, 必先孝行 ; 行有余力, 乃草文法耳。 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 结奏案为限, 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A孝、廉的选官标准 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 C科举考试的办法 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 到今二百年, 必先孝行 ; 行有余力, 乃草文法耳。 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 结奏案为限, 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A孝、廉的选官标准 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 C科举

15、考试的办法 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上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彦博曰:“为与士 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宋神宗与宰相彦博的这一段对话表明 15.上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彦博曰:“为与士 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宋神宗与宰相彦博的这一段对话表明 A.皇权空前加强皇权空前加强 B.改革遭到官僚和百姓的共同抵制改革遭到官僚和百姓的共同抵制 C.皇权与官僚的利益冲突皇权与官僚的利益冲突 D.皇权与官僚阶层的依存关系皇权与官僚阶层的依存关系 16. “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 不预闻。” (钱穆国史大纲 )这说明当时 A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B政府执政效率较高 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D相权受到较大削弱 16. “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 不预闻。” (钱穆国史大纲 )这说明当时 A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B政府执政效率较高 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D相权受到较大削弱 17.“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 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这位明朝学者的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17.“惟夫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