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县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学案(无答案)川教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840498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璧山县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学案(无答案)川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重庆市璧山县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学案(无答案)川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重庆市璧山县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学案(无答案)川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重庆市璧山县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学案(无答案)川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璧山县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学案(无答案)川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璧山县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学案(无答案)川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目标展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2、了解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理解其变化的原因。知道什么是恩格尔系数。3、了解“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叙说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主要变化,讲述孔繁森、蒋筑英、徐虎、李向群等优秀人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与价值:能过对孔繁森、蒋筑英、徐虎、李向群等优秀人物先进事迹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他们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助人为乐、

2、勇于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奉献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学习重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的表现及其原因【学习难点】: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二者的关系的把握。课前预习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为 。有 农村贫困人口尚未越过温饱线。到2003年,我国农村中的贫困人口已不到 ,创造了 的世界奇迹。城乡人民的生活巨变: 、 、 、 大变样, , 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 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支出占 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已达到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重视 和 建设,

3、使全民族的 和 得以普遍提高。4、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全国开展了向“当代焦裕禄” 、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新时期活着的雷锋 以及“抗洪勇士 学习的活动,使 、 、 等革命传统得以发扬光大。5、 、 、 等成为文明城市的代表, 等成为文明村镇的典型。课中探究1、 为什么说我国创造了消灭贫困的世界奇迹?2、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课堂小节 改革前后两个样, 以前衣着蓝、灰、黄, 购物凭票限数量, “三转一听”是奢望 食物匮乏缺营养, 居住多为土墙房。 如今生活变了样, 衣着多彩穿名装, “四电两机”带冰箱, 饮食搭配讲营养, 住进楼房讲宽敞, 摩托、 汽车跑四方, 提高生

4、活讲质量, 齐心跟党奔小康。巩固积累一、单项选择题1.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 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变化较大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2.下列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上网浏览、发E-mail成为人们热衷的话题人们排着长队买食油、棉布等生活必需品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砖房,90年代盖楼房 A. B. C.

5、D.3.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显著变化表现为 ( ) A.全国各地皆以大米为主食 B.鱼肉得到了充分的保证C.牛奶面包代替了稀饭馒头 D.食品在消费中的支出下降4.作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我们要将他的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时时、处处都要向他学习。每年的三月,全国开展向他学习,他就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5.下列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标志是 ( )A.家庭实际收入的变化 B.拥有家用电器的多少C.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 D.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二、非选择题6.我国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所谓男女结婚要备齐“四大件”的说法。“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

6、机,现在已属“旧四大件”。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上流传“新四大件”,即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高档消费品层出不穷,“新四大件”的说法又落伍了,经济发达的地区,电脑、手机以及私家车、别墅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当中。结合上述材料,正确回答问题:(1)从“旧四大件”到“新四大件”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对于“新四大件”的落伍,你有何感受? 三、拓展探究题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如今华西村村民住大房子,开小车子,房子都在400平方米以上,村里有小轿车400多辆,村民存款少的有50多万元,多的有500多万元,摄像机、等离子彩电、中央空调等各种高档用品成为寻常之物,家家有人出国旅游过。华西村人富了“口袋”,不忘富“脑袋”,提倡“六爱”: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成立了别具一格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华西村还是少有的无迷信、无赌博、无刑事犯罪的“三无村”。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1)华西村为什么能成为文明村镇的典型? (2)在生活逐渐富裕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生活的地方成为文明城市或文明村镇的典型? 8.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