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3804869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ppt(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一、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二、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三、城市规模分布类型的利弊 四、城市最佳规模问题 五、中国城市规模分布 六、我国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城市规模-城市大小,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种表达方法。,城市规模体系-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城市总和及其数量比例。,城市规模有大有小,原因?,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城市规模的不同主要是由城市职能决定的。 一国或一地区的大大小小的城镇规模有没有规律性?,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一、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一)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 马克杰斐逊(M. Jeffer

2、son),1939年,观察发现。,首位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全国人口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首位度反映了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程度。 首位分布-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首位度-首位城市人口/第二位城市人口 S=P1/P2,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公式的改进:,4城市指数: S= P1/(P2+P3+P4) 11城市指数:S= 2P1/(P2+P3+P4+ +P11),按照城市位序规模律的原理,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较理想的状况下,区域城市体系的城市首位度数值为,四城市指数、十一城市指数的数值为。首位度越是大于、四城市指

3、数、十一城市指数越是大于,则城市规模分布越是属于首位分布。首位度小于,四城市指数、十一城市指数小于,则城市规模分布属于序列大小分布。,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200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首位度为2.75,显然大于,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分别为1.35和 1.50,亦大于,因此长三角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类型属于首位分布。全国的城市首位度为 1.27,远小于,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分别为0.59和0.51, 也远小于,因此全国城市规模分布类型属于序列大小分布。,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长江三角洲城市规模分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的圈层集聚,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

4、,评价:,(2)缺点与问题:首位度与确定的地域范围有关,是按行政区划?还是按城市吸引范围更合适?确定的地域范围不一样,横向是否可比?,(1)优点:杰斐逊的观察和研究对城市地理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已被普遍使用。,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二)城市金字塔,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数量越少。 城市规模越小的等级,城市数量越多。 随着城镇规模级的提高,城市数量在减少,呈金字塔型。,评价:优点、缺点,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1)优点:城市金字塔为研究城市规模分布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2)缺点: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城市规模等级划分的标准不统一,城市金字塔缺乏可比性。,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三)城市位序

5、-规模法则(Rank-Size Rule) 考察体系的所有城市,分析位序与规模间的关系。 11913年,奥尔巴克(F. Auerbach)对五个欧洲国家与美国的研究得出: PiRi=K 21925年,罗特卡(A.J. Lotka)发现美国符合: PiRi0。93 =5 000 000 31936年,辛格(H.W. Singer): Piq Ri =K,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41949年,捷夫(G.K.Zipf)提出在经济发达国家里存在: Pr= P1/R 或 Pr R= P1 即一个城市的规模与其在这个城市体系中的序位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这个地区的首位城市人口。若P11000万,则P

6、2500万,P3333万,P4250万 是一种理想状态,不具有普遍意义。,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5目前广泛使用的公式: Pi Riq = P1 或Pi = P1/ Riq 捷夫公式是q =1 时的特例 q不同,等级序位关系不同。,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四)贝利的等级规模分布模式,1、首位城市阶段 2、中小城市发生阶段 3、城市规模体系发生阶段 4、规模体系成熟阶段,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五)贝克曼城市规模体系模型(M.J.Beckman),1、城市的规模与它服务的人口成正比 PnKPn Pn第n位城市人口数,K系数,OK1 Pn第n位城市服务人口数 P1K(P1+r)最低级城市人口等于比例

7、系数乘以它自身人口与服务的乡村人口之和。 P1K/(1K)r K/(1K)城市乘数,2、每一个城市服务S个次级城市 Pm=Pm+SPm-1 Pm第m位城市人口数 Pm第m位城市服务人口数 Pm-1次级城市人口数,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二、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一)对首位分布的解释。 少数几个力量强大的因素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一般人口少,面积小的小国 城市化水平较低,时间较短。,(二)对位序规模分布的解释 许多种力量在很长时间作用的结果 社会经济发达, 面积大、历史久、人口多、条件复杂的大国。,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三、城市规模分布类型的利弊 首位分布好?还是位序规模分布好? 两种分布

8、各有优缺点。,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一)首位分布,(二)位序-规模分布,优点:规模化、聚集化-效益 有利于资金、人才积累,有利于知识交流、革新,交通成本下降,劳动生产力提高。 缺点:过分集中、城市问题。,有利于社会公平,克服城市问题。 资源低效利用。,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城市规模分布?,(1)第一大城市规模(反映体系的等级层次) (2)城市首位度(反映体系的集中程度) (3)城市规模等级体系不平衡指数(反映分布的等级齐全程度),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四、城市最佳规模问题 那一种规模的城市经济效益是最好的? 理论上是否存在最佳城市规模?,城市最佳规模问题源于Howard E

9、等人的田园城市概念。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尤其是19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城市问题凸显,纷纷针对何种城市规模最优这一问题展开系列实证研究。,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什么是城市发展的最佳规模? 从经济角度讲城市最佳规模是使整个城市系统在相同投入时取得最大收益或在收益相同时付出最小成本的规模水平。(林目轩、何琼峰等,2007),“符合城市人口增长的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能够使城市各方面活动做到低消耗、高效率,为生产事业的发展和居民各项活动提供方便与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环境效果。”(周建明,1997),行政管理最佳城市人口规模,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1点AC=AU ,城市

10、的最小规模 . 2点AC最低点,城市的最低成本规模 . 3点是AUAC最大点,城市人均的最大收益规模 . 4点MC=MU,社会最大收益规模. 5点AU=MU,AU最高处,城市最大收益规模 . 6点AC=AU,城市最大规模 .,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1、城市最佳规模(optimal city size)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不是唯一的。以上六种规模,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称为最佳规模。 2、最佳规模是有多种选择的,如何选择取决于目标的确定。如市政府一般选择与关注4点,城市居民选择与关注点3,投资者选择与关注点3,迁入的居民选择与关注点6。 3、城市的最佳规模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在实践上是否存在值得怀疑

11、。随着技术的变化,最佳规模在不断变化。城市的最佳规模要在一定时期、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来讨论。目前,由于技术进步,国内外一些大城市的规模似乎没有停止增长的脚步。,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4、控制城市规模的发展,大都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如有些城市污染严重、生态失衡;有些城市用水危机;还有的城市出于政治、军事、安全的考虑,不得不控制以至削减城市规模,这些都与经济意义上的最大规模、极限规模是两回事。 5、城市规模的适度领域很宽,因此,城市规模的级配应当多样化。由成本收益分析中可以看出,城市规模从点1到点6是一个很宽的领域,在这个宽领域中的城市规模都应当视为适度规模,即它的规模存在都是合理的。这

12、样,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规模系列可以由多个等级(如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组成。,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城市最佳规模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1、城市是各不相同的,它们拥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专业特点,在经济计量分析中用同一个城市生产函数来估计所有城市的最佳规模必定受到局限。理查德森(1972):“根据不同城市的功能与结构,它们的规模的有效范围很可能变化极大”。 2、城市间是相互区别的,根据它们各自的特征,最佳城市规模也应该是不同的。 3、城市存在于一个城市间相互联系的环境中。最佳城市规模理论没有考虑城市所处的空间背景与相互联系。,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五、中国城市规模分布 严

13、重敏、宁越敏、许学强等作过研究 (一)中国城市规模发展历程,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图1 中国城市数量增长图,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图2 中国建制镇数量增长图,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二)我国城市规模发展现状 1、按行政级别 (1)直辖市 4个: 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2)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 15个: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西安、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3)地级市: 260个 (含省会城市17个) (4)县级市:381 个 (5)建制镇:20600个,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2、按等级规模 1980 2002 增长% (1)特大城市: 15 48

14、220% (2)大城市: 30 65 116.7% (3)中等城市: 70 222 217.1% (3)小城市: 108 325 200.9% (4)建制镇 2400 20600 800%,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1980年,各类设市城市占市镇总量的比重从特大到小城市依次为0.48%、0.97%、2.26%、3.48%,到2002年这一数字则变为0.23%、0.31%、1.04%、1.53%。,建制镇数量占各规模等级城市的比重由1980年的92.8%攀升到2002年的96.9%。,2002年,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分别占设市城市总量的7.27%、9.85%、33.64%和49.24%

15、。,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3、地区差异 设市城市 1980 2002 东部 72 266 中部 90 227 西部 61 167 建制镇 1980 2002 东部 843 7470 中部 1133 6012 西部 871 7118,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三大地带建制镇数量相差不大,设市城市数量相差较大。 三大地带城市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城市数量分别是原来的2.74倍、2倍和2倍,增幅分别达到174.2%、102.6%和98.8%,增长最快的东部地区和增长最慢的西部地区增长速度相差约2倍。,中国三大地带城市分布(2002年),我国设市城市按行政级别划分地区分布表(2002年),西部地带城市数

16、量变化表,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三)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现状,1、介于首位分布与位序-规模分布之间,一种过度型分布 2、我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变化较大,金字塔变化大 3、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省际差异,我国地域辽阔省际差异大,分成六类。,(1)高级首位型: 京津沪三大直辖市所在的两个省份,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2)中级平衡型 辽、黑、鲁、粤。有强大的中心城市,高位序城市不止一个,其它等级城市也基本齐全,首位度和不平衡指数均属中等,经济较发达。,(3)中级首位型 鄂、陕、川、渝,首位城市武汉、西安、成都、重庆发育,二级城市不够发育,但经济较为发达。,首位度相当大,但大中小城市发育齐全、完善,小城镇也很发达。,第五章 城市规模体系,(4)初级中级平衡型 湘、内蒙、豫、吉、皖、闽、浙、赣、桂,中小城市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