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耒阳市马水乡坪田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787839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湘耒阳市马水乡坪田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南省湘耒阳市马水乡坪田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南省湘耒阳市马水乡坪田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南省湘耒阳市马水乡坪田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湘耒阳市马水乡坪田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湘耒阳市马水乡坪田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2、能说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重点:掌握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难点:农耕生活(3min)用 10 分钟时间阅读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各组由7、8、9、10号4人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各组单双号交叉批改,正组长批改黑板,副组长统分。)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 ) ;生活位置:( )流域;使用( )石 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 )和 ( )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 ) ,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 )。会制造 ( )

2、,上面的符号 是我国 ( )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 ( );生活位置:( )流域 村 ;使 ( )石器;半坡居民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用工具(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 );地点( ) ;出现 ( ) 陶和( )陶; 在后期,出现了( )和( ),原因是:( )的发展。 (10-12m)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任务较多时,由小组长分配任务,难点可以讨论。客观题可以统一答案,小组长分配展示任务,最后小组内部小展示)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 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我们坪

3、田人应该住哪一种房子?做完后各组一般由5-8号进行展示,3、4号纠错,1、2号小结,课代表评价。( 5min)和梳理巩固结合,每组由5、6、7号展示,1、2号进行讲解,相互补充,其余所有同学注意聆听,任何人可以提问质疑,质疑多且恰当的多加分。科代表和教师点评,行政组长注意及时加分到各展示小组。整理导学案,梳理本节所学知识,检查导学案,完成导学案上所有内容,记忆本课的知识点,科代表简单小结本课学习内容,小组长小结本小组学习所得和不足。(20min)1、 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并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2、 河姆渡居民在农业方面的重要特征:用磨制石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3、 河姆

4、渡原始居民的其他情况:住干栏式房子,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和 玉器;懂音乐。 4、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发明和创造,表明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国的母亲河,共同孕育了辉煌灿 烂的中华文明。 5、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相同: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 手工制陶和纺织业都有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都有影响;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 猎经济。 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半坡原 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 (4m)课代表:下面同学们关上

5、书,独立完成检测达标部分内容。速度要快。可以抢答,每对一题给本小组加2分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元谋人 北京人 河姆渡聚落 半坡聚落 A B C D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 D水稻、粟 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

6、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 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 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 6.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 7 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 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 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 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不同 B. 使用的工具不同 C. 生活习惯不同 D. 思想意识不同 二、材料分析题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

7、 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 4 ) 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六、课后反思:1、收获、感悟: A、有点成绩 B、不错 C、一般般的啦 D、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呢 教学后记:快乐连接中国文明起源的新观点 以前,我们长期认为,阶级社会是文明时代的开始,我国从夏朝进入文明时代。也有一种传统意见认为,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时代是应当从华夏族祖先黄帝开始的。近几年,考古界和古史研究专家另有新

8、创。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了“古国方国帝国”的新学说体系。认为我国国家的形成发展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古国”阶段,这一阶段的早期文明是古国、古城“满天星斗”式地遍布中华大地。著名的有红山文化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已经形成了古国规模,“红山文化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率先跨入古国阶段”。“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国家已经产生”。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是另一类型,“太湖流域的古文化古城古国,已可以由良渚文化上溯到先良渚文化”。其他还可以举出山西陶寺的“古城古国”,以及河南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古城址等。这些“古国”发展一步即是“方国”。时间大约距今四千年,史籍上“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夏有万邦”,都是古时方国存在的纪实。苏秉琦认为:“从古文化古城古国的观点,到古国方国帝国的理论,是中国各区系由氏族到国家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道路”(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版)。探究性学习:学习探究,迁移发展,你的能耐不是真的有长进了么?私有财产与贫富分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至今都还存在着。搜集一些相关的材料,试分析一下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它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