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2016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784537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2016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常德市2016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省常德市2016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省常德市2016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省常德市2016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2016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德市2016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常德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题卷 准考证号 姓名 考生注意:1、请考生在试题卷首填写好准考证号及姓名。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 3、本学科试题卷共 6 页,二道大题,满分 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A黄帝 B炎帝C禹 D舜2从西周实行分封制到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A疆域拓展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奖励功臣的需要23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

2、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A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 B唐朝人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C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 D清朝人阅读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说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5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A BC D6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A使世界

3、连成了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7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下属于三个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的是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8右图是民国时期旅顺学生刘成汉的小学毕业证书。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公元A1947年B1948年 C1949年D1950年9周恩来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第一个“天安门”应与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开

4、国大典B公车上书C五四运动D卢沟桥事变10下面是新中国的将军外交家黄镇在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幅画定格了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下列诗歌与之反映的史实相符的是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1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A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B抗日战争的主要进程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12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过

5、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3为了更好的开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某地准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一部电影,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A B C D14奥运火种来自西方文明之源。西方文明之源是A古埃及 B古巴比伦C古罗马 D古希腊15“没有钱花的人既不是自由人,也不会风度翩翩。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过上好日子只要不损人利己,凭自己熟练的技艺增加财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你认为这一观点最早形成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古希腊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1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A处死了国王 B推翻了专制制度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促进了本国资本主

6、义的发展17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引起 “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B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8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C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D戈尔巴乔夫改革19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

7、议,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从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看,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卒子,即小兵)。”这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雅尔塔体系C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局面21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城址位于A湖南澧县 B湖南临澧 C湖南长沙 D湖南宁乡22湖南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于A常德 B长沙 C湘潭 D衡阳23“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

8、流血,公真第一人”的“公”指的是 A宋教仁 B谭嗣同 C蔡锷 D梁启超24中日双方代表就日军投降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洽谈是在 A常德 B长沙 C岳阳 D芷江25在湖南境内,歼灭白崇禧集团主力,为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创造有利条件的是 A常德会战 B湖南和平解放C衡宝战役 D湘西剿匪二、材料分析题(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2分,共50分。)26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积极有力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3分)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

9、、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大一统”之梦材料二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郑成功材料四 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是台湾宣扬的 “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

10、。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材料五 2016年5月20日,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在其就职演说中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基本内核就是一个中国)。 新闻网(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为了形成思想上的大一统实行了怎样的政策?(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清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分别设置了什么行政长官管辖西藏、新疆地区?(2分)(3)材料三中侵占台湾的“贵国”是哪个国家?台湾收复后,清政府于哪一年设置台湾府? 它

11、的设立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4)举出中国古代史上除郑成功以外两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及其主要事迹。(2分)(5)材料四和材料五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提出后已经取得了什么成果?当前阻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27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1895年)纽约时报材料二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2、。材料三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四 “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已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教授柯伟林材料五 “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纽约时报是针对什么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