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培训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3741221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血液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生理学--血液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生理学--血液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生理学--血液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生理学--血液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血液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血液培训资料(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杨 铤,学习目标,1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特性,理解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2理解血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生理功能,了解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 3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4了解正常人的血量,理解ABO血型分型和输血。,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 运输O2、CO2、营养物质、激素、代谢产物等 2.防御和保护功能 白细胞以及与免疫功能有关的蛋白质能防御细菌、病毒及其毒素对人体的损害 3.缓冲功能 血液中缓冲对,可缓冲进入血液中的酸碱物质引起的酸碱度变化,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4.体温调节功能 血液中的水分有较高的比热,有利于体温的相对稳定,血浆蛋白,白蛋白参与

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 ( 4048g/L) 血浆蛋白 球蛋白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6585g/L ) (1530g/L) 纤维蛋白原参与血液凝固 (24g/L) 白蛋白球蛋白.,电解质 0.9%,1. 正离子:Na+、K+ 、Ca2+ 、Mg2+ 2. 负离子:Cl、HCO3、HPO42- 、 SO42- 作用: 参与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 维持酸碱平衡 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值 成年男性约为40%50% 成年女性约为37%48% 新生儿约为55%,血量,血量: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血浆和血细胞量的总和。 正常值:成年人血液总量相当于

3、体重的7%8%。 分类:循环血量 多 流速快 贮存血量 少 流速慢,血液的理化特性,1.颜色 动脉血:鲜红色 静脉血:暗红色 2.比重 血液:1.0501.060 血浆:1.025 1.030 3.粘滞性 血液:45 血浆:1.62.4 4.酸碱度 pH7.357.45 NaHCO3/H2CO3 5.渗透压 300 mmol/L,血浆渗透压,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具有的吸引保留水分子的能力。 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数目,与溶质 颗粒的种类和大小无关。 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组成。,血浆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1.形成 由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主要是NaCl),其数值约为 29

4、8.5 mmol/L。 2.生理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和红细胞的正常形态。,血浆胶体渗透压,1.形成由血浆蛋白质形成 (主要是白蛋白),其 数值约为1.5 mmol/L 2.生理意义 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 ,维持正常血容量,等渗溶液,等渗溶液: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例如:5% 葡萄糖溶液、0.9% NaCl溶液 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例如:10% 葡萄糖溶液 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例如:0.45% NaCl溶液,血细胞生理,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形态:无核、双凹圆碟形、可塑变形性 数量: 红细胞 血红蛋(g/L) 男性 (4.0 5.5)

5、1012 120160 女性 (4.05.0)1012 110150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红细胞挤过脾窦的内皮细胞裂隙,2.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低渗,等渗,高渗,血沉:单位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距离正常值: 男性 女性 015 mm/h 020 mm/h,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衡量悬浮稳定性大小指标血沉(ESR),三、红细胞的生理功能,1.运输O2、CO2 (主要功能) 2.缓冲血液的酸碱度 红细胞的这两项功能都是由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完成的,四、红细胞生成与调节,1.生成部位 胚胎期:肝、脾、骨髓 出生后:红骨髓(主要造血场所

6、) 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 2.生成原料 铁、蛋白质 铁缺乏缺铁性贫血 3.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 叶酸、维生素B12 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巨幼红细胞贫血,4.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缺O2,肾EPO生成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红骨髓,白细胞生理,一、白细胞的数量、分类及功能 1.白细胞的数量(4.010.0)109/L 2.白细胞的分类及功能,白细胞分类及功能,名称 百分比 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 5070% 吞噬与消化 嗜酸性粒细胞 24% 参与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0.51% 参与变态反应 淋巴细胞 2040% T细胞 细胞免疫 B细胞 体液免疫 单核细胞 48% 吞噬、免疫,血小板

7、生理,一、血小板的数量及生理特性 1.血小板的数量(100300)109/L 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黏附 聚集 第一时相(可逆聚集时相) 第二时相(不可逆聚集时相) 释放 ADP、ATP、5-羟色胺、儿茶酚胺、Ca2、vWF 等 收缩 吸附,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参与生理性止血包括三个过程 (1)血管收缩 (2)血小板止血栓形成 (3)血液凝固 2. 促进凝血 3.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血小板数减少到50109/L以下时,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大,会出现皮下淤点或紫癜,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损伤 血管内皮下组织 血管收缩 5-HT、TXA2 血小板激活 凝血系统激活 (黏附、聚集、释放)

8、 血小板止血栓(初步止血) 纤维蛋白形成 血凝块形成(有效止血) 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血液凝固与纤溶,一、血液凝固 1. 定义: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2. 特点: 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 3.血清:在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会发生收缩,并析出淡黄色的液体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4.凝血因子,5.血液凝固的过程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内源性凝血途径 启动因子 外源性凝血途径 启动因子 (2)凝血酶的形成 (3)纤维蛋白的形成,内源性凝血途径与外源性凝血途径,6.抗凝和促凝 (1)血浆中的抗凝物质

9、抗凝血酶 :和凝血酶结合,使凝血酶失活 肝素:促进抗凝血酶的作用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蛋白质C系统 (2)血液凝固的加速与延缓 抗凝剂:枸橼酸钠Ca2+ 络合物,去除Ca2+ 草酸盐Ca2+ 沉淀物,去除Ca2+ 加速血液凝固的方法 例如温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二、纤维蛋白溶解,1.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 纤溶酶 血管激活物 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激活物 组织激活物 纤溶抑制物 血浆激活物,2.纤维蛋白溶解过程,血型与输血,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血型 : 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类型 凝集原: 镶嵌在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糖蛋白,起抗原作用 凝集素: 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二

10、.红细胞血型,1.ABO血型,ABO血型的检测,2.Rh 血型系统,Rh阳性:红细胞上含有D 抗原 我国汉族人中99%属Rh阳性 Rh阴性:红细胞上缺乏D 抗原 我国汉族人中1%属Rh阴性 Rh 血型特点 通过体液免疫获得抗Rh抗体,(1)鉴定血型(2)交叉配血试验将供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者的血清和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的试验意义可以防止血型鉴定差错造成的输血反应 避免ABO血型系统亚型和其他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3.输血原则,ABO血型与输血关系,目标检测,一、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 2等渗溶液 3血液凝固 4红细胞沉降率 5血型 二、单项选择题 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

11、的 ANa + B葡萄糖 C白蛋白 D球蛋白 E纤维蛋白 2. A型血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人的血清相遇时,红细胞发生的变化是 A聚集 B粘着 C叠连 D凝集 E凝固,3.血液凝固的内源性与外源性途径的最主要差别是 A因子X的激活过程 B凝血酶激活过程 C凝血速度快 D纤维蛋白形成过程 E是否有血小板参与 4.血清与血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 A纤维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凝血酶 D血小板 E凝血因子 5.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由于缺少 A亚铁离子 B蛋白质 C维生素B12和叶酸 D促红细胞生成素 E维生素D3,三、问答题1试述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2试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说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区别。3简述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4简述输血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方法。,谢谢!,江苏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