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期中试题[1][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3733617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历史期中试题[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下历史期中试题[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下历史期中试题[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下历史期中试题[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下历史期中试题[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历史期中试题[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历史期中试题[1][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6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测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列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实验小学每逢星期一,都要举行升国旗,奏国歌的仪式。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22011年清明小长假,小米同学打算到北京旅游,下面是他的旅行计划,需要修改的一项A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 B.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C到卢沟桥悼念抗美援朝牺牲的革命先烈 C.登上天安门城楼感受开国大典的豪情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

2、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A毛泽东 邓小平 B.毛泽东 江泽民 C.邓小平 胡锦涛 D.江泽民 胡锦涛4.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都涉及到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6.下列英雄人物中哪些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来的黄继光邱少云 焦裕禄 董存瑞A B C D7. 1950年,我国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依据的是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C八大会议精神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法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A.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把醉酒驾驶定为犯罪 D.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9.下列不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成就的是A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C鞍钢的建成投产 D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1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 B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11.“破四旧”、焚烧孔庙“万世师表”、砸孔府,这些事情发生在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 文化大

4、革命时期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12.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这副对联直接相关的两个事件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道路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个萝卜千金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它当是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时期的产物?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C. 大跃进时期 D.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14.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标志是A.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B.中共七大的召开C.中共八大的召开

5、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5“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 资的诊断出自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16.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如今,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1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首先是在什么地方进行A.城市 B.农村 C.沿海地区 D.国有企业18.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

6、改革开放 D.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19.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C.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20.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话的主要意思是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21.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在A.筹建新中国时 B.制定宪法时 C.修改宪法时 D.中共“八大”时22明确规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

7、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23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A.汕头 B.深圳 C.珠海 D.厦门24.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A.厦门 B.珠海 C.海南 D.深圳25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第II部分 非选择题(50分)6.【聚焦三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材料二: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做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

8、钱 ,鸡鸭鱼肉味道鲜,天堂不如新乐园。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自己的。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历史文献(2分)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2分)(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2分)(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2分)这种体制有什么好处?简要说明。(2分).【民族魂】(共6分)(每空1分)看图说史 A B C()请写出人名A是( )B是( )C()()补充完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是()抗美援朝战役的战斗英雄()被誉为“铁人”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共7分)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

9、她90岁的生日。在这近90年里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并且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请回答:(1) 新中国是何时成立的?(1分)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国际意义?(2分)(2)建国初期,党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行动?(举两例)(2分)(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什么?(2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共10分)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请回答:(1)哪次会议的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分)(2)党在探索

10、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有哪些严重失误?(3分)(3)虽然有严重失误,但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一定成就,请举一例这一时期取得的显著成就。(2分)(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请写出两位代表性人物。 (2分)我们新时期的中学生应学习这些模范人物的什么精神?(1分).【伟大的转折】(共8分)党的历史上召开了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性的会议(1)请写出这两次会议的名称(4分)。(2)建国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性的会议有什么意义?(4分).【民族团结】(共9分)活动实践题2011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日,某校准备举办一次关于西藏的昨天、今天的图片展览,请你和同学们参加筹备工作。请在展

11、览中列出以下几件重大事件(1)西藏何时和平解放的?(1分)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意义?(2分)(2)为了加强藏族同胞同外界的联系,党中央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就修建了几条通藏公路,请任写出两条公路。(2分)(3)20世纪60年代西藏胜利完成民主改革,由封建农奴制社会进入了什么社会?(2分)(4)为支援西藏人民搞好建设,他把生命献给了这片他深爱的热土,他被藏族人民称为“活菩萨”他是谁?(1分)(5)西藏从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到今天的发展变化,你想对分子说些什么?(1分)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5BCACB 610ABDDC 1115BDCDD 1620ABDAD 2125A

12、DBCC第II部分 非选择题(50分)26、聚焦三农(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分)土地改革(2分)(2)人民公社(2分)(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大致意思相同即可)(分)27、民族魂(分)A邓小平。(1分)B王进喜(1分)C黄继光。(1分)(2)邓小平 黄继光 王进喜(共3分)2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7分)(1)1949年10月1日(1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1分)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分)(2)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任两例每例分)(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分)29、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分)(1)中共八大(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